APP下载

浅谈茶文化特色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08-10黄山罗能碧

中国德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劳动

黄山?罗能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把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回龙完全小学根据文件精神要求,以茶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了具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

一、借茶起势,明确茶文化劳动教育特色

回龙完全小学是重庆市荣昌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040平方米,教学班6个,学生150余人,教师15人,离城区22公里,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单亲较多,大多由老人陪伴长大,在家主动参与劳动时间不多。面对这些农村儿童,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生活中呢?

学校于2018年下学期经过调研后发现:荣昌历来有制陶、饮茶的文化传统,学校毗邻荣昌区古佛山风景区,而古佛山又是荣昌区的茶叶种植综合示范区,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鉴于以上这一天然优势,学校确立了以茶为背景的“金枝玉叶,辛勤呵护”的校训,从地域背景、学校背景、文化底蕴对荣昌茶文化进行梳理,决定以“呵护童年天性与健康,培育真善与勤劳品质”为教育目标,探索打造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农村劳动教育。

确定了以茶文化为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目标后,学校就有了明确的思路:以茶文化劳动教育为突破口,立足农耕特色文化建设,润泽农村学校;以茶文化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整合校内外劳动资源,优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以茶文化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拓宽劳动实践教育途径,探索学校-家庭-村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农村小学校劳动教育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以茶为媒,努力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学校以“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为劳动教育理念,构建新时代农村小学愉悦成长的劳动教育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日常生活和从事简单生产的劳动技能。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劳动能力弱,因此,学校集全体老师力量、根据年龄特点、结合茶文化特色,制定了《回龙完全小学校内劳动任务清单》和《回龙完全小学学生家庭任务劳动清单》,开发整理出《回龙完全小学茶艺儿童读本》并编制成册,为怎样开展好茶文化特色劳动教育开辟了新思路及探索了新路径。

(一)采用請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

请进来教:从2019年起,学校每学期都要聘请古佛社区茶厂技术员到学校讲解茶树的栽种、土壤环境的保护和茶树的管理等基础知识。学生们通过听专家讲座,懂得了茶树种植、土壤培育的关键知识—各种茶所属地理位置、特性,弱酸性土壤才能促进茶树根茎的发育等;其次学校还聘请了荣昌区茶艺培训师为学生培训“茶艺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茶的魅力—除了品饮的实用性,还极具观赏性、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学茶艺、愿意去了解茶文化的积极性。

走出去学:为了更加激发学生的劳动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每年春季开学就把“3月采茶活动”纳入学校“茶文化”主题活动计划中,组织学生到古佛山万亩生态茶叶基地亲手实践采茶、参观茶厂工人制茶和亲自体验制茶等系列活动。学生通过这些劳动活动,学习了采茶制茶的工艺,感受了采茶制茶的艰辛,体验了生产劳动的勤劳与智慧;2019年春季,学校还组织学生到重庆市的国家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茶语静心室,让学生们进一步去识茶、沏茶、品茶,逐渐加深学生对茶艺文化的认识。

(二)拓展思路,开辟校外“开心小茶园”综合实践基地

学校在校园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利用空地和改造的花坛,让学生种植了古佛山“天岗玉叶”茶树,在校园内让学生充分接触了解茶树茶叶,了解家乡文化,以此内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另外,要开展好“茶文化”特色劳动教育,仅依靠校内的一点空地和改造的花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集思广益、拓展思路,通过和古佛村社沟通,2020年就租用了3年校外周边农户的半闲置土地共600多平方米,以供学生实践劳动活动。学校修建好便道,划块由6个班级进行认领管理,并建成了“开心小茶园”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资源。目前,综合实践基地上已种植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知名茶树。

(三)打造平台,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学校认为,组织学生参加茶文化特色劳动后,就要让学生看到劳动的成就、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才能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正向价值观。

于是,学校集各方力量打造了手工制茶室、茶艺表演室、劳动工具室和巧手美食坊等各类功能平台,用于展示学生丰富的劳动教育成果。手工制茶室主要配备了采茶篮、簸箕、炒茶锅等设备,学生们在制茶室可以就手工制茶的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加工整个流程进行完整性展示;茶艺表演室主要配备了茶桌凳、茶席、盖碗、茶盘、茶荷等各15套,每次茶艺展示课上10多名“茶艺小天使”神情专注、动作优美地进行茶艺表演,给家长、教师等参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劳动工具室主要摆放了由学校老师到周边农家收集的七、八十年代使用的风车、犁、锄头、刨子和锯子等传统农具,学校通过展示这些传统农具,让学生们认识到先人们怎么使用工具开展生活生产劳动,更加体会到了身边食物、传统生产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也培育了学生勤劳节俭的品质;巧手美食坊为学生们提供了学做粽子、饺子和茶点等简易操作的场所,厨艺师在美食坊指导着一个个小“厨师”制作了丰富多样、精致可口、入口鲜香的各种佳肴,小“厨师”品着自己的成果,笑容溢于言表。

学校还清理了校园走廊、窗台和书柜等地方,让学生们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和小花盆培育茶种子和小茶苗等,把它们整齐地摆放在走廊、窗台和书柜等地方,供学生们随时养护、观察和学习,形成一道流动的劳动教育实践小基地。

三、以茶筑基,尽力提供劳动教育保障

学校始终将茶文化劳动课程贯穿于学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为了确保茶文化劳动教育开展的自主性和持续性,学校在制度、课程和质量三方面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

首先是制度要有保障。凭借古佛山“天岗玉叶”茶叶品牌,学校传承茶艺传统文化,践行学校茶文化特色劳动教育。为有效实行管理,学校制定了《回龙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为规范茶文化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的行为,制定劳动教育组织领导、指导教师责任和任务清单……协同古佛社区创建“回龙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志愿辅导队”,加强茶文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在制度上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是课程要有保障。学校开展茶文化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时间不久,经验欠缺,师资不够,没有专职教师,只好让教师边学边教,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现成适合学校的课程下,先组织老师按照简单易懂的内容从茶历史、茶分类、种茶、采茶、制茶、茶仪、茶诗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梳理,形成《回龙完全小学茶艺儿童读本》。在学校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印制《回龙完全小学茶艺儿童读本》200本以供学生使用。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和学校老师实际情况,我校克服重重困难,先后还开设了“太极拳”“葫芦丝”和“绘画”等易懂易学的配套“茶艺”活动的素质课程。

最后是质量要有保障。新时代新要求,树立教师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的品质,才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保障。劳动教育不是简单从事体力劳动,还要面对“五育”融合,因此对于素质参差不一的教师还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培训,培养教师们新的劳动课程观。学校多次组织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专题会和外出考察茶文化交流活动,在专题会和交流会上讨论、学习如何开展“五育”融合,如何以茶文化为突破口来促进学校整体劳动教育的发展。

四、以茶明德,树立正确劳动观和价值观

“茶以载道,以茶育德”。学校开展以茶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勤劳节俭、坚毅开拓、热情善良等精神品质,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正确劳动观和价值观。

(一)精耕细作,培养学生耐心、细心品质

学生在整个茶文化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种植茶树、采摘茶叶、手工制茶(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和加工)、茶艺表演等完整过程进行观测、记录、操作和分析,体会到做事要有耐心、踏实、专注,否则茶汤的口感、品质达不到理想效果。茶文化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懂得“诚实劳动、专心致志”的重要性,进而从更深层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二)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学生种植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当地有经验的种植农民、养殖专业户等“土专家”给学生指导农事活动,在劳动技能指导之余,也请他们对学生们讲一讲自己身边辛勤劳动的故事和趣闻,介绍介绍家乡的轶事、社会发展变迁……让学生从小就记住家乡味道、喜欢家乡的文化。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在古佛山万亩生态茶叶基地和校外“开心小茶园”进行“采摘小能手”“种植小能手”等劳动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劳动的兴趣,培育了学生奋斗拼搏的精神。

(三)学思融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要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是必须成为我们的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能给他们带来团结友爱的快乐,能促进钻研精神和求知欲的发展,能在克服困难之后产生激动人心的快乐,能在周围世界里不断发现新的美好事物。”学校更是将学科教學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茶文化为载体,开设了美术手工课。美术课堂上,在教师引领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借助身边常见的物件,放弃传统的纸质材料,借助干枯的茶叶、茶枝等材料,创作出采茶女、茶树花、茶具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作品。

“校园清雅回龙参古佛,茶笋芬芳钟气壮新苗。”正如学校校门上这副楹联的启示:回龙小学校要想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发展更好,就要依托古佛山茶叶综合实践基地,下好茶文化特色劳动教育这盘棋,而如何更好借茶文化特色来促进学校的劳动教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还将上下求索,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校劳动教育的新路子,形成适合山区农村小学校劳动教育新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龙小学的劳动教育工作将永远在路上。

【黄山,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回龙完全小学校长,高级教师;罗能碧,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回龙完全小学副校长,中级教师】

责任编辑︱赖泰荣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校园茶艺飘香
热爱劳动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