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操作

2021-08-10张育花

中国德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品德维度素养

摘 要

学生品德评价事关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杭州市钱塘区基于实际区情,追寻评价的有序、有效、有质三重意义,构建“四维三段”式的评价指标系统,创建“三类五径”式的评价操作系统,建立“三步六环”式的评价保障系统。通过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适合本区小学生品德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促使区域学生品德评价工作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良性发展和德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系统

作者简介

张育花,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学生品德评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状况作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关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否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即人的社会化生存问题。[1]为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工作,杭州市钱塘区针对全区的学校、教师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品德素养评价顶层设计缺位。从整体看,区域品德素养评价工作基础薄弱,部门间关联性不强,缺乏正确导向和相关支持,对学校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学校现有评价不够科学系统。大部分学校品德评价处于散点状,评价工作存在“一弱一强”现象,即各項评价工作之间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较弱,教师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带有主观性、随意性。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品德发展水平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中《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方面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杭州市钱塘区根据国家及其他省市相关文件、国家德育课程标准,结合实际区情,研制出一套科学且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系统。通过对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工作开展系统的组织与实施,对评价过程加强督导与考评,注重评价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重视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探索评价的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实现评价工作的系统化实施。

一、构建“四维三段”式的评价指标系统

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学生评价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儿童品德发展规律,杭州市钱塘区确立评价目的,从四个维度入手,分成低、中、高三个年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相应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综合性的品德素养评价指标系统。

(一)从四个维度构建评价维度和要素

根据《意见》文件精神,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直接参照文件中关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要求,将“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作为评价的四个维度。关于评价要素的确定,结合杭州市钱塘区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炼出评价要素,低段、中段为18个,高段为19个,保证相对科学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其中“行为习惯”维度包含“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四个要素,“公民素养”维度包含“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五个要素,“人格品质”维度包含“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四个要素,“理想信念”维度主要针对中高段,包含“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国际视野”六个要素。

(二)分三个学段厘定关键表现

“关键表现”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主轴,融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相应的学段目标、《中小学生守则》和《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的内容,参考《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2]中的部分指标内容,突出中高段的“公共规则意识、对他人关怀的品质、集体责任感”等关键问题、相对薄弱问题,同时体现杭州市钱塘区“知行合一”的品德教育核心目标。综合以上相关内容,经过整合、提炼与补充,通过省、市专家审核论证与修改完善,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评价要素具化为可操作的关键表现,确定各年段的关键表现指标为低段57条、中段62条、高段70条。

以中段的“行为习惯”维度为例,四个评价要素中,每个要素分别包含3~4项关键表现,如表1所示。这些评价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课程学习、各项活动、日常生活等途径落实教育目标,为学校构建一体化德育提供参考。

除既定的关键表现外,学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德育目标和需要强化的教育内容,特别要关注本校学生的动态行为表现,将相关细化指标适时补充到相应维度和评价内容之中,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学生品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增加评价的实效性。

二、创建“三类五径”式的评价操作系统

一般来讲,品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围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进行评价。[3]上述评价指标中的关键表现,也都是这三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提升,杭州市钱塘区遵循品德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全面性、差异性、多元性等原则,根据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维度评价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三种类型和五条路径落实评价过程。

(一)采用三种类型展开评价过程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品德发展具有差异性,品德评价不是为了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聚焦评价的重点,选择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类型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开展评价实施工作。[4]诊断性评价主要针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采用情境测验法、问题评定法,一般在起始年级、新接班或者学期初始进行。形成性评价针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可采用情境测验法、成长记录评定法、量表评定法、问题评定法、表现性评价法等,一般在日常教学、学校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自我对照,促进下一阶段的发展,适当为班级和学校的评优评先提供参考,一般在学期、学年终结时实施,可采用量表评定法、情境测验法、知识性内容测验(小学中高年级)、展示性评价等。具体见表2。

在组织评价时,根据评价类型和时机不同,可将评价工作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贯穿学期始终,将评价过程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期初,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基于学情和问题的诊断性评价。通过学生自我、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形成性评价,在期中时进行阶段性反馈,之后再通过一个阶段的形成性评价,不断调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期末阶段进行总结性评价。

(二)通过五条途径落实评价目标及内容

根据学生评价的全息性原则,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六大育人途径为依据,杭州市钱塘区重点择取国家德育课程学习评价、德育主题活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校园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和家庭生活表现评价五条途径,贯穿整个德育过程。学校根据已有基础和现实条件,从五条途径入手落实评价目标及内容,具体实施路径及操作要点见表3。

三、建立“三步六环”式的评价保障系统

根据品德评价的过程性、全息性、发展性等特点,杭州市钱塘区着眼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从评价过程的督导与考核、评价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出发,建立“三步六环”式评价保障系统,确保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增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

(一)评价过程的督导与考核

由杭州市钱塘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关于推进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的实施意见》,将品德素养评价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融入常态工作中,为持续推进品德素养评价提供政策保障。主要采用督导和考评两种方式推进整体的评价工作。一是督导。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联合组建督导小组,监督、指导学校制订校级学生品德素养评价方案。通过看材料、访谈、参与相关评价活动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其答疑解惑,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考核。结合具体的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制度》,从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机制创建、评价工作组织与实施开展情况等方面制定考核细则,考核学校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学校层面则结合实际,在教师考核机制上体现对学生品德评价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评价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为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简化操作过程,提升评价信度和效度,需要特别关注对评价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与科技公司合作,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辅助开展评价信息的采集、分析工作。一是评价信息的采集。构建区域学生品德素养的大数据中心,在执行评价操作时采用“1+3+4”的系统架构。“1”为一个学校管理端;“3”为三个网络入口,分别为教师、家长、学生入口;“4”为供教师和家长使用的四个APP或者小程序客户端。通过四位一体测评服务体系的运作,实现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评价,形成学生个体、班级和学校的品德素养图谱,让评价结果可视化、综合化。二是评价信息的分析。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分别根据学生品德素养图谱,开展团体综合分析和各维度分析,包括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分析、历史追踪分析、增值评价等。同时也开展针对学生个体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发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评价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区、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改善品德素养的培养环境。从家庭層面看,家长既可通过平台端口参与评价,加强监督和指导,和学校形成合力,也可通过平台了解到孩子品德素养综合指数和各维度指数,进行历史追踪分析和发展评价,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三)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

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可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坚持内部公开与点对点反馈指导相结合、量表与书面报告反馈相结合。及时发掘典型案例,提炼有效经验,通过专题研讨会、德育年会等平台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二是学校对各班级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坚持点对点反馈指导和集中交流相结合、集中交流与教师会议、校本研训等活动相结合。三是学校对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和反馈。形成性评价结果以“学生品德素养发展档案袋”形式呈现。期末终结性评价时,基于平时表现和大数据中心采集的信息,采用等级和描述性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反馈时坚持简洁的物化表达和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相结合,以“等级+评语”“雷达图+个性化诊断报告”形式呈现,体现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记录册”中。学生通过雷达图直观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并通过个性化诊断报告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这也方便教师和家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经过探索和实践,杭州市钱塘区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工作逐渐实现了“三化”的转变,即评价功能从评判化走向发展化,评价地位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评价组织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潜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特别是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在活动过程中时时都能获得同伴、家长、教师等的关注与激励,自信心逐渐获得提升。从教师角度看,促进了教师评价观念从评判学生转变为促进发展,评价成为师生德性共同发展的手段。从评价主体看,改变了过去由学校对学生品德作出评定的单一评价形式,形成了学生、学校、区教育行政部门、家庭与社会“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齐学红.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0.

[2]孙彩平.分层与分叉—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2017)[J].2018(2):10-19.

[3][4]邱均平,王碧云,汤建民.教育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15,217.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品德维度素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好学者贤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