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导向

2021-08-10张欢欢

中国德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素质青少年价值

摘 要

新时代经济社会新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在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知识能力培养向全面素质养成转型的新趋势、新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评价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明晰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围绕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开展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对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德育评价;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

张欢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抓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大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指挥棒,德育评价对提高青少年德育认识、规范青少年德育行为、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对全面提升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质量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背景特征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本质上是对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教育评价活动要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回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从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成熟,“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正向更高阶的维度迈进,致力于为学校教育打造更智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教师教育提供更宽阔的智慧服务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转型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下的青少年,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未来开拓智慧经济时代的主力军,讨论当下青少年的品德发展,乃至教育评价改革,离不开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环境变革的审视和思考。

(二)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敏锐地感知变化、迅速地适应变化、合理地利用变化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旧有的标签化、整齐划一的培养方式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强调学生发展过程中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好奇心的培养、塑造和强化,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精神、进取精神的要求。[3]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的需求也将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回应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的现实,进一步探究个性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德育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三)知识能力培养向全面素质养成转型

我国教育界传统上主要是对知识的强调与重视,“知识就是力量”一直是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口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爆炸、信息冲击以及知识经济理念在我国的传播,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仅有知识还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但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学的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强,能力的重要价值日益显现,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和能力都属于智力的范畴,在人的发展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也十分重要。中小学教育也由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发展,向重视全面素质提升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浅层次和培养能力的单方面,向注重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业务素质与思想道德素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实际上素质培养与知识、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的统一。”[4]

二、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旨在通过进一步厘清评价的价值取向,重建评价观念,促進中小学德育实践更好地满足学生品德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一)认识与实践的价值统一

认识指导实践,但并不等于实践,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秉持认识和实践的价值统一。为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又如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等,从顶层设计对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了专门要求和原则规定。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不仅需要对政策、文件正确解读,更需要具体落实在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活动中。以认识和实践的价值统一作为推进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统领,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品德体系[5],这也是德育评价发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功能的必然要求。

(二)形式与内容的价值渗透

没有形式便没有内容,但切不可得“形”而忘“意”,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强调形式和内容的价值渗透。因应全面提升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的时代呼唤、社会呼吁,以及党和国家对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一再强调,广大中小学通过课堂课程、社团活动、理念宣贯等多种形式的载体来充实学生的德育、美育等,积极响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号召。我们必须承认,得益于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虽然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表现出了一定的成效,但顶着“分数和升学”的帽子,这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浮于表面、内容单薄的现象实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就是要通过破除“五唯”传递一种信号、树立一种导向,引导中小学德育以形式与内容的渗透合一作为价值准则,通过“以评促建”真正地去引导中小学德育活动的内涵建设。

(三)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引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在这个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社会,个体的价值终归要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实现,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今时代主流的价值取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依靠我们这个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青少年。中小學德育评价改革就是要以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为价值目标,通过必要的常识教育、品德培养、能力锻炼、素质养成,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志向,将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认同与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建立起一种联结,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

三、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导向

德育过程本质上是知情意行的陶成过程,难以量化,不易评估,成效缓慢。为了避免在评价的指挥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都去关心“贴标签”而忽视了“做事情”[6],对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探索不能停歇,对德育评价的反思改革正当其时。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要求立足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科学系统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多育并举,协同育人,健全综合评价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既相对独立、不可替代,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是五育的核心。品德培养始于人之出生,并贯穿其一生。杜威说:“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7]但在信息传播更为广泛、知识获取途径更为多元、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更为快速的当下[8],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自觉重视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教育,积极地参与育德育人的建设过程,让青少年从家庭美德教育学会感恩、关心、宽容,从社会公德教育学会尊重、平等和诚信,从学校品德教育学会礼貌、友善、谦逊。而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则是在此多元主体参与、多育并举、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综合评价的内涵,形成品德培养的合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开展特色评价

每个孩子都是无法复制的孤本。在讨论教育工作时,常常提及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砥砺品德、全面发展”[9]。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也是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导向和基本遵循。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也是人道德形成过程中不可逆的“红利期”。对青少年的德育评价要把握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并认可每一个孩子性格和道德中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传递和延续,让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得到承认和发挥[10],这也是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归属。育人育德都不是制式的固定操作,特色的德育评价改革实践导向在于在德育范式的指引下,通过个性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为育德多开“一扇窗”,为塑造和培养孩子的品格多提供一种探索路径。这既是对德育综合评价的一种补充,同时也能够形成一种驱动力,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德育重视和探索,在德育的手段、方法、途径、模式上进一步创新思路。

(三)重视过程,探索增值,改进结果评价

作为对德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11],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应当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方法、以增值性评价为基本目标,通过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完善,合理有效分析德育实施过程中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为评价过程注入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生命力。育德基础上致力于育人的德育评价,不是给学生的道德品质评分的结论评价,不是甄别、鉴定学生品德优劣好坏的工具评价,而是为了学生道德品质向好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导向评价、激励评价、育人评价。[12]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革命的信息化时代,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还可以体现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与思想意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条件和环境,[13]并即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教育既是一种唤醒、一种点燃、一种守望,我们就要守得这份唤醒、点燃和守望的初心,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厚植培育理想、信念、道德的沃土,深耕青少年的品格塑造和价值观养成。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德树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蓬勃向上、取之不竭的生命力源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21-06-1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靳玉乐.教育评价改革的“去三化”与“兴三化”[J].大学教育科学,2021(1):13-25.

[3]宋乃庆,肖林,罗士琰.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1):1-6+123.

[4]周远清.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0(3):4-6.

[5]汪瑞林.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7):89-93.

[6]董云川.二八分治: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改良的必然归属[J].高教探索,2010(4):5-9.

[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6.

[8]龙宝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德育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走向[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2):37-45.

[9]赵勇.教育评价的几大问题及发展方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1-14.

[10]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10-07(1).

[11]陆启越.德育评价范式:内涵、类型及演变[J].大学教育科学,2021(1):78-84.

[12]赵娜,孔凡哲.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德育,2021(10):5-10.

[13]王贤德.论学校德育评价中的三大误区[J].中国德育,2017(16):19-22.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素质青少年价值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