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的问题与改进

2021-08-10刘东南

中国德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品德辅导员评价

摘 要

学生质量评价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是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对学生个人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学生品德发展评价还存在评价主体较单一、评价内容欠科学、评价方式欠合理、评价标准不系统等问题,需要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与时俱进、评价方式不断创新、评价标准系统化等有效举措优化学生品德发展评价。

关键词

品德发展评价;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刘东南,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

学生质量评价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学生质量评价离不开品德发展评价,品德发展评价是学生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

一、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的重要作用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质量高低是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有效的品德发展评价,是提高学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为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

学生品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今天品德好,并不意味着明天品德就好;学生今天品德不好,也不意味着明天品德就不好。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品德发展也是动态的变化过程。为了让学生品德向良性发展,我们需要对学生品德进行阶段性评价。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品德进行评价。如果有不符合公民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行为,都是需要警示学生的,督促其改正纠偏。鼓励做能做的、必须做的、可以做的,坚决杜绝做不能做的、不可以做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品德,促进其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为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条件

学校是人员聚集的场所,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影响身边的其他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学生品德发展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品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习理论、学习身边榜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越走越远、越走越偏。朋辈榜样的熏陶、教师高尚品德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长此以往,你影响我,我带动你,你追我赶,整体道德素质便会提升。

(三)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灵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履程度对学生进行品德发展评价,学生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认清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能较好地将自己打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可靠保障

有了有效的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学生质量评价就有了灵魂。社会上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没有一个不是从学校走出去的。如果学校每个学生的品德发展评价结果为合格甚至优秀,那么学生在学校时就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体现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职业道德意识;步入社会后,能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方面,也就能表现得比较优秀。而对那些品德方面还存在差距的学生,可以通过品德发展评价,促使学生品德朝良性甚至至善发展。国家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放在首位。因而,学校重视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尤显必要。

二、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的现状分析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不是分数就能衡量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达到目标的。当前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总体来说不断趋向科学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评价主体较单一

现在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的主体,绝大部分的高校仅限于辅导员,中小学仅限于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只限于课程评价,对学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没有多大影响。一个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总体如何,最后都是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说了算。这导致部分学生功利性比较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要求做的会想方设法去完成,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在场时千方百计表现好。若班主任或辅导员离开了视线,学生便开始“我行我素”。评价主体单一不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缺少对学生全方位的约束和引导。

(二)评价内容欠科学

当前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内容仍限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中有没有做出格的事情、有没有违纪行为,评价内容仍然重视学生做的什么事情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而不是对导致这种结果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结果是单一的,过程才是多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很认真,考试时存在舞弊行为,但是没有被监考教师发现,最后还得了奖学金。不诚信的行为结果却是奖励,这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评价内容,科学系统设置内容维度,让评价结果符合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方式侧重于定性分析,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学生因某个定性分析结论,自己很有挫败感,从此一蹶不振。笼统评价,有时很难达到应有效果,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以由好变坏,也可以由坏变好。学生是处于可塑期、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对其做得好的部分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事情及时给予提醒,讓学生不断向上、向善发展。

(四)评价标准零碎化

对于学生品德评价,很多学校还没有系统的标准,还是评价主体主观臆断较多。一些学校仅限于完成评价任务,而不是每次评价都针对学生个人需求、个人潜能、个人要达到与应达到的目标来进行个性化评价。评价时还出现根据自己喜好作出判断的现象,这很难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有时表现差的学生,评价比表现好的学生还好些,这样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

三、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的改革创新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已成为必要,当前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仍然不尽如人意,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校评价主体如果仅限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那就过于单一了,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补充进来。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注重的是学生的常规生活与学习行为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后行为乃至实习就业时的表现;同学之间的互评注重的是上课或课后同学能看到与听到的言行表现;家长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社会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表现,尤其是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学生自评注重的是学生对自己言行的预测与反思。对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不能由某一个主体决定,这需要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与学生自己携手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如果能在家、在校、在社会,都能得到好评,自评也合格,那这个学生一定是好学生。

(二)评价内容与时俱进

虽然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目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学生要把握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防范重大风险挑战中,要能有效进行学生品德发展评价。尤其是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逆行者”,还有今年逝世的袁隆平、吴孟超,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懂得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献,从心底里敬仰与怀念他们,并表示要向他们学习,接过接力棒,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尽管如此,网络上仍然还有诋毁英雄人物、国家栋梁的行为,这些行为明显体现出价值观的扭曲倾向,甚至还有践踏法律底线的现象。这就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品德发展评价,以便即行即改。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学校网络平台等相关载体作好引导。

(三)评价方式不断创新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针对以往评价方式不太合理的现象,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偏概全,不以结果论英雄。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撰写书面报告与体会等评价方式,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即兴发言、无记名投票、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等评价方式。为进一步丰富互评载体与主体,可以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蓝墨云班、职教云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外界人士的随机评价等。在家庭里,可以就在家里的某次待人接物或者完成某项家务劳动中体现的品德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可以就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中体现的品德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实习就业岗位上,可以就具体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中体现的品德进行过程性评价。如实习岗位上,是不是具有敬业的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品德等,运用评价量表,将以往常用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可操作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四)评价标准系统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的评价都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评价出来的结果是无效或者不科学的。只有坚持一定的标准,才能做到公平正义;只有坚持一定的标准,学生品德发展才有努力的方向;只有坚持一定的标准,才知道自己的言行以什么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等每个阶段的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他们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侧重具有趣味性、引导性、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评价,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完成品德发展的引导;对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的学生,可以开始采用自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高中与中职的学生,可以采用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指导;高职与大学的学生,可以采用学校评价(以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的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整体的评价。

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就能实现的,其评价标准也需要系统化、科学化,这是符合当前“三全育人”的需要与要求的。我们需要的是大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评价一以贯之的系统标准,只是不同阶段,评价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总体方向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适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品德辅导员评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品德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