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021-07-22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智能化实训

金 贤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 210038)

1 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的原则[1],立足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摒弃无关的理论知识,侧重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操作,达到教学与职业的无缝衔接[2-3]。

2 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实训课程体系从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四方面入手,确定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内容,采取软硬结合的管理手段并运用多元化的保障措施,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训课程体系。

2.1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内容

工程与信息学院目前建有专业实训室26间,涵盖建筑、软件工程、智能制造和网络与通信四个教研室,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BIM虚拟施工、工程概预算、供配电实训、给排水实训、光传输技术实训、公共云技术实训等。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定位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筛取课程对应的主要典型工作岗位、教学模块等,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实训课程内容。

2.1.1 工作任务分析

本实训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建筑工程等方面,具体岗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对应的主要典型工作岗位Tab.1 Corresponding main typical operating post of the course

2.1.2 工作模块归纳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实训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较多,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考虑,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典型的工作模块以及符合教学规律和实训特性的课程内容。

2.1.3 课程内容确定

本实训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涵盖了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是在智能建筑这个对象上的有效交叉组合,对应的专业可以是建筑类、计算机类、电子类、通信工程类等工科专业。在设计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将该实训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和岗前就业培训课程。执行时,可按照专业需求在现有的四个模块中有选择性地确定实训内容。

2.1.4 教学模块设计

结合工作模块和岗位技能要求,秉承工学结合的原则,在学院现有工科实训室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教学模块设计Tab.2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model

2.2 采取软硬结合的管理手段

基于培养学生智能建筑系统化工程岗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通过软硬结合的管理手段确保实训课程顺利进行。结合学院职能岗位和课程管理实际情况,制定由管理机构、相关规章制度和相应课程考核体系为一体的管理体系。课程管理由学院教学主管牵头、教务处归口、教研室主任审核、任课教师反馈组成,职权明确,分工合理,执行流畅。学校有明确课程管理相关规定的,在严格执行学校文件的基础上,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课程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实训能力水平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考核体系注重能力测试,根据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块、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设置考核的方式方法,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其中过程性考核结合教学模块进行,对各个教学模块进行权重赋值,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3 实行多元化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从教师、设备和资源三方面入手。任课教师是课程教学的领舵人,在课程实施、学习指导、活动组织、进程调控、学生评价与学分认定等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师教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保障实训教学效果,满足岗位实际需求。通过微课、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线上线下实时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应当重视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岗位技能为实训根本,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相关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积累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立足建筑智能化行业技能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着眼,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智能化实训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