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

2021-07-22张甜甜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混凝土课程

张甜甜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高校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改革。从2014年开始,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已完成“中国系列”课程近30门,综合素养课程175门,还有近400门专业课程在申报开展试点改革。目前,“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院校和重点培育院校各12所,一般培育院校34所。上海市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为全国各高校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供学习的“上海经验”。

1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操性,熟悉并能正确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并进行钢筋关键部位长度计算、工程量计算是土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之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法基础知识、基础钢筋识图与计算、柱构件平法识图与计算、梁构件平法识图与计算、剪力墙平法识图与计算、板构件平法识图与计算和楼梯平法识图与计算等内容。教学中,主讲教师先后利用“蓝墨云班课” “雨课堂”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延迟开学期间,主讲教师通过“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实施课程教学组织,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均采用“三步教学法”。

图1 课程教学内容Fig.1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从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几个学期的教学中普遍忽视了工程案例的综合练习以及思政教育的开展,这导致学生在遇到综合案例时节点计算不自信,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提升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应推动课程改革,并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育德树人功能,培养工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标国际的视野、以法为基准的意识、实践创新的能力等,以精神武装和科学素养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2.1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研究内容

A.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思维状况、认知情况与发展规律,在选取思政素材时,尽量结合学生兴趣点与认知情况,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B.社会需求分析。作为以培养“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社会需求人才的变化,也决定了专业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体现出新技术、新问题、新思路,实现课程与行业对接。

C.教学资源优化与更新。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结合课程特点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挖掘建筑行业学者、科学家事迹,将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探究与专业、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引导学生遵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学生对行业法规的理解,培养学生法治理念;挖掘课程中的创新点,结合“互联网+” “国创”等大赛要求,设置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训练。

D.组建开放式平台。研究建筑行业科技前沿动态发展,组建开放式平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形式,丰富个性化教学素材,在保持课程特色和内容新颖性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

2.2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目标方案设计

通过挖掘与课程、专业、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章节内容特点,将思政内容与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完成组建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学习拓展平台,发布行业前沿信息,挖掘教学创新点,拓展学生视野与创新能力,真正把育人活动延续至第二课堂。利用以点带面、逐级渗透的思路,对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标准、教案与课件作出内容性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推进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搭桥联动,重视顶层设计结对共建,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互助联动,实现1+1>2的效果。

图2 课程思政目标Fig.2 Target of course ideology

2.3 混凝土结构识图课程思政实施

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梳理教学内容,整理出课程教学框架,结合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

A.项目名称更替。将传统的项目名称如基础知识、基础构件、柱构件、梁构件、剪力墙、楼板、楼梯等用传统文化成语进行代替,更替后的项目名称为蓄势待发、积基树本、一柱承天、寸辖制轮、峻宇彫墙、一板一眼、历阶而上。

B.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讲授中,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工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标国际的视野、以法为基准的意识、实践创新的能力等精神武装和科学素养,具体例证:

a.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人民币,其中因房屋破坏造成的损失将近50%。钢筋构造对建筑结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案例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b.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部分,无论是在结构设计中还是在施工建造中都是最为重视的部位,通过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c.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框架柱在施工中保护层控制的方法及保护层垫片,举例说明现有垫片的优缺点,设计创新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d.通过工程案例,展示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中存在的节点钢筋不合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e. 通过欣赏鲁班奖、詹天佑奖获奖的高层建筑作品,展示中国建筑追求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精神。

f.展示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的超级工程、援外项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g.通过榫卯、斗拱结构图,介绍古代建筑梁柱节点构造,彰显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的智慧。

3 展望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政策的制定到教师的培养、从专业课程的建设到课外实践的设置,多个维度同步发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大任。

猜你喜欢

思政混凝土课程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