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目标一模式”的生物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2021-07-22尚远宏尚秀丽朱学军田金凤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院生物目标

尚远宏,尚秀丽,朱学军,郑 毅,田金凤

(1.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2.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二中学,内蒙古 科右中旗 029400)

攀枝花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其生物类专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他们的创业就业渠道较少,也不能有效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业实践能力。生物类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的学分认定和教学评价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明确,与“地方、企业、学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类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不完善,创业课程少,学生的实训、实践、实操能力弱。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团队建设针对性不强,只有职业生涯规划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两门课程,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创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和团队。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攀枝花学院快速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1 攀枝花学院生物类专业“四目标一模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依据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精神,并结合生物类专业和部分学生的特点,对生物类创业人才的教育提出了“四目标一模式”,即构建“3333”创业教育四目标和培养“121”创业人才一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类创业人才的“四目标一模式”Fig.1 “Four Targets and One Mode” of biology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面对学校与“地方、企业、学生”的产学研不能深度融合,生物类创业人才育人路径有待拓宽的问题,学校提出以满足“社会、地方、个人”的三种需求为第一目标,并以推进“校地、校企、校学”的三元合作为第二目标,注重“1”(本科一年级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导师制引导下的科研训练和仿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面对创业课程少、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团队建设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业实践能力等问题,学校提出以完善“讲堂、平台、基地”的三个阵地为第三目标,并以打造“专业、制度、实践”的三个终端为第四目标,注重“2”(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自办、领办、或参加已办公司开始创业,打造科技引领的公司)和“1”(本科四年级学生根据公司的运转状况和个人意愿,再次选择可行的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攀枝花学院生物类专业“四目标一模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2.1 满足“社会、地方、个人”的三种需求,推进“校地、校企、校学”的三元合作

社会人士或教师创办实业或科研转化公司,让学生积极参加实习、见习,利用闲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并发现创业的切入点。自办或领办公司能够提高生物类学生素养,便于学生选择可行的就业方向,解决就业难问题。生物类学生与学校、公司联合参与“互联网+”、创青春等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2.2 完善“讲堂、平台、基地”的三个阵地

A.依托创业学院资源,进行创业课程师资整合与教学团队建设。创业学院是全省首家按照二级学院体制设置的独立教学单位[1],主要联合校内外师资,实行校内和校外创业导师的师资整合。校内,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校外,积极聘请专家、优秀企业家、相关政府部门人员、杰出校友等社会各界人士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要积极组织创业沙龙、微讲堂、讲座、主题展示体验等活动。B.积极拓展创业实训基地和俱乐部建设。学校积极与地方企业和公司签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建立创业微讲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部门,积极服务于师生。

2.3 打造“专业、制度、实践”的三个终端

A.创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从2014年开始逐步设置创业课程,目前基本完善了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完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创业学课程,目前又设置了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木棉青创班等课程,学生大学四年可以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B.理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为了适应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和响应加大本科课程紧密联系生物学生就业的改革目的[2],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程采用了线上授课,采用“434”的课程改革模式,深受好评且成为学校通识选修课。C.健全管理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坚实保障。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实施创新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并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发布《攀枝花学院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审办法》《攀枝花学院创新创业微讲堂活动管理办法》《攀枝花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细则》等文件,建立健全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制度。D.实行导师制。导师制基本内容为将每一届学生适当分给专业教师来管理,补充与辅导员之外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生物学生要在导师的引导下训练科研实验方法,为以后发现创业切入点和站在科技创业的前端做铺垫[3]。E.进一步完善创业学分置换。根据《攀枝花学院创业学分置换管理办法》《攀枝花学院创业学分置换实施细则》精神,学生积极参与学分置换。F.以竞赛促进生物类创业人才培养。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和创业竞赛,突出“以赛促创业、以赛促协调、以赛促进步、以赛促开放、以赛促共享”的竞赛方针[4],参加省赛和国赛,获奖可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最终形成“教研赛学创”一体化。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机制也应不断完善和升级。要依托已有资源,借鉴相关改革经验,对生物类创业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制定适当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人才精准教育,指引学生迈向美好人生。

猜你喜欢

学院生物目标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