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07-22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电气课程体系基础

张 晖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积极响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终身教育理念等重要指导思想,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来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新疆地区为例,其企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符合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一批具备技师技能和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是高职本科3+2模式的追求目标。本文以2019年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伊犁师范大学、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3+2电气自动化高职本科衔接项目为基础,探讨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情况。

1 高职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面向

1.1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面向

根据2019年《高等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该专业的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从职业面向上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由“电气”和“自动化”两部分构成,“电气”主要从事输电、配电方面的相关工作,面向3 kV以上的电压工作,需要持有安监局颁发的高压电工特种操作证。“自动化”是在制造类企业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等相关工作,需要持有人社部门颁发的电工职业资格证。

1.2 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面向

根据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电气类专业,标准指出电气工程是围绕电能生产、传输和利用所开展活动的总称,培养具有工科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等领域的工作。

表1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面向Tab.1 Occupation orientation of Electric Automatization Major

1.3 高职与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面向比较

高职毕业生是各类企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市场需求量大。因此,高职阶段的职业面向以“宽广”为主,为社会、企业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面向为各类企业高压、低压、自动化等方面的工作岗位。本科阶段注重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问题的解决,本科毕业生是各类企业中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职业面向以“专精”为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融合到输变电生产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面向大多为与强电有关的输变电相关企业或岗位。

2 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和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1 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得到飞跃式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部地区的经济整体呈指数式增长。从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来看,西部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第一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产业结构最终呈现“三二一”的基本特征。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能源储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项目都与能源有关。除传统能源外,近年来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第三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其对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指明了电气类专业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电能生产、传输、利用的电力专业人才,以满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

2.2 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和本科采用3+2衔接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统筹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注意高职、本科的前后衔接,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应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理论知识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辅以适度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3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3.1 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设计

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四部分:思政、数学、计算机、素质教育。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和本科的培养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数学是电气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高职阶段主要学习高等数学,高数中的微积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电路原理,为探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数学工具。本科阶段学习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对非正弦规律变化的电信号,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处理和分析。在高职阶段,计算机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内容,本科阶段学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3.2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四部分:机械、电路、电磁和控制。

在高职阶段,学生要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基础课程的学习。读图、制图能力是电气类学生工作中所需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又可以为电气制图打好基础,由于识图、制图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小,因此都放在高职阶段完成。

电路部分在高职阶段主要学习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和电气制图,到本科阶段数学能力增强后进一步学习电路分析和电力电子技术,高职阶段学习的三门课程以技能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本科阶段的两门课程则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电磁理论是现代电力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泉,高职阶段一般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在高职阶段通过学习大学物理课程为学生打好基础,本科阶段进一步学习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等相关课程。

随着现代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掌握自动化相关技术和理论成为对电气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高职阶段主要学习简单的自动化应用技术,本科阶段除了要学习较为复杂的自动化技术外,还要辅以自动化基础理论。学生到本科阶段时,对生产设备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前面打下的基础,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计Fig.1 Design of major basic course system

3.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传统能源储备量大,新能源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西部地区的就业主要以供配电方向为主。高职和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设计也是以供配电为主线,即围绕供配电系统的设备使用、检修、维护,传统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先进供配电技术的应用这样一条主线,设计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Fig.2 Design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system

3.4 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应用型本科对实践环节也特别重视。

实践教学分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实训以基础项目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相关工具的使用能力、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简单的设备安装调试能力等。校内实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实训设备跟不上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固定缺乏拓展性、实训场地与生产环境差异较大等,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还需要企业实践进行补充。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实践课程体系设计Fig.3 Desig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4 结语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有关指示精神,分析了西部地区电气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要求和技能要求,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伊犁师范大学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为依托,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普通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既保持专科层次的完整性,又做到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统一性。增强专业课程的衔接性和实践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向。

猜你喜欢

电气课程体系基础
八方电气
“不等式”基础巩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整式”基础巩固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