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性阅读 代入式体验

2021-06-11李明哲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宇于勒菲利普

李明哲

按:在执教前,我让学生提出阅读疑惑,发现学生所提问题捕捉到了很多文本最细微的声音,与我自己初读课文时心中闪现的想法几乎一致,这些问题直接指向了文本的内核,这便是真实的学情。基于此真实的学情来生成教学设计,便水到渠成。我把路径确定为“情境性阅读,代入式体验”,以于勒的两封信和虚拟的两则日记为抓手,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进行教学。这堂课我较满意,也得到了高峰体验,原因主要有:第一,本课可以说是照录,原生态的,生成性的,有现场感;第二,思维含量高,学生普遍感到“错过一分钟要用十分钟补回来”;第三,挑动学生“斗”学生,“自相残杀”,其乐无穷。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无为而治,乐得清闲;第四,学生边思考边输入,在临场状态下,发言充分且质量较高。总之,这都离不开合理的讨论机制和精细的方法手段。这堂课也使我感触颇深:其实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很强,在许多问题上想得很深远。老师讲得太多就是自找麻烦,甚至越俎代庖。

一、导入

师:我们这堂课,有一个题目,也是学习方法:情境性阅读,代入式体验。

强佳慧: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身临其境的感觉。

张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师:是的。有同学问——

(屏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杨冉)

强佳慧:讽刺当时的社会!

张宇:讽刺当时的人性。

盛亚娟:讽刺当时的人性冷漠。

李媛媛:对当时社会状况有感而发。

亓福祥:让人们看到資本主义社会只认钱不认人的现象。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把自己代入进去,再读课文。

二、第一部分:“哥哥让着弟弟”

师:请用几个字来简要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屏显)()于勒——()于勒——()于勒——()于勒

张宇:赶——盼——赞——遇

李自然:恨——盼——遇——赶

张宇:最后一个我觉得不是“赶”。

师:厌——盼——遇——躲,对照下。先来看,讨厌于勒,对他是怎么称呼的?

强佳慧:坏蛋、流氓、无赖。

张宇:全家的恐怖。

师:来,具体说说于勒的“恐怖”?

(复制第6段——……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如果你有一个就像于勒的弟弟,他“大大占用了”你的钱财,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理由?

盛亚娟:本来就是穷人家,再联系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肯定不愿意啊。

强佳慧:这是我的财产,如果他是做正经事的话,我愿意分给他;但是他如果糟蹋钱,我不愿意。

李媛媛:我是不会让别人动我的钱的。

袁瑞瑞:对,亲兄弟还明算账。

强佳慧:毕竟如果他做了正经事赚了钱,最后他肯定还会还给我们。

师:现实中,因遗产纠纷,对簿公堂的亲兄弟并不罕见。菲利普有没有把于勒告上法庭?

生:没有。

师:为什么?

李自然:因为是亲人。

师:亲人间这样的事并不罕见。如果对簿公堂,他们兄弟的关系会非常糟糕。有同学问:

(屏显)为什么于勒当初糟蹋钱,他们还要给他?(张鑫雨)

为什么要写“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这一段?(梁海荣)

张宇:为下文做铺垫,前后的人物形象作对比。

亓福祥:让读者对于勒有更不好的印象,为下文做铺垫。

强佳慧:然后突出于勒的形象。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能“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翟志文:哥哥让着弟弟。

师:对,菲利普没有斤斤计较。

亓福祥:哪里表明的?

强佳慧:但是为什么最后菲利普见了他的弟弟还要躲他?不是讨厌么?这是个谜。

翟志文:他弟弟还是那么穷,而且骗了他。害怕于勒缠着他们家。

强佳慧:但是他哥哥前面愿意给他钱,那肯定宠他。

师:哪里表明的?问得好!我想反问,是想占就能占的吗?为什么哥哥没有告弟弟,这就是答案啊。

强佳慧:答案就是他哥宠他。

师:宠不宠我们不知道,反正如果菲利普不是顾念手足之情,是不会让于勒“大大占用”的。

师:我们不看课本说一说——于勒后来是怎样离开的?

张宇:太能作了,养不起。

师:前面梳理故事情节时有不少同学说到“赶”,是不是呢?

强佳慧:是“送”?

亓福祥:话里有话,“送”里包含“赶”。根据程序是“送”,内心是“赶”。

李媛媛:“打发”?

师:谁“打发”于勒?——不看课本,凭印象说。

亓福祥:菲利普夫妇。

刘笑笑:人们。

亓福祥:“人们”应该是给菲利普夫妇出建议吧。

师:翻开课本,找到第7段——

(复制第7段——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师:注意是“送”,而不是“赶”;“打发”于勒去美洲的是“人们”,而不是“菲利普夫妇”。

师:圈画出这两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张宇:菲利普夫妇还是有些人性的。

袁瑞瑞:人们也不喜欢于勒。

李媛媛:他哥哥也没拦着?

盛亚娟:面对被弄走,于勒没有反抗?

袁瑞瑞:主要是反抗不了。

盛亚娟:而且不是菲利普的意思,是“人们”的意思,把于勒送走。

亓福祥:不是根据“当时的惯例”吗?

盛亚娟:人们的意思就是“惯例”。

师:再说说,这两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李媛媛:应该有挺多人去美洲了。人们可能觉得这是个机会。于勒可能捎带着就被弄走了。

盛亚娟:在于勒之前有很多人被送去了美洲。

师:于勒的盘缠哪里来?

盛亚娟:菲利普给。

师:除了盘缠,还可能给他什么?

亓福祥:衣服、食物。

张宇:给了他一些建议,好好工作,改掉他的坏习惯。想让他借此机会改变自己,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李媛媛:警告,别回来了,你这个败家子儿!

盛亚娟:好好赚钱,别再糟蹋钱了,重新做人。

强佳慧:让他改掉恶习,好好工作。

李媛媛:如果是我,我有钱了,我一定要回去炫耀,我才不听我哥的,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我有钱了。我写信给他让他羡慕我,嫉妒我。

强佳慧:叛逆?不良少年的叛逆期很长。

盛亚娟:应该是让他改掉坏毛病,老实赚钱,而且肯定也安慰他了,不然于勒后面也不会挣了钱还想着菲利普。

刘笑笑:让他好好做人报答哥哥一家。

李媛媛:让他好好挣钱好还那些欠他哥的债。

师:要不我们就演练一番,话别场面——

亓福祥:于勒呀,你在这也没啥意思了,去别的地方好好改造,到时候有钱了,成为贵族了,来打他们脸,让他们对你刮目相看!

李媛媛:我亲爱的于勒,哥哥也没办法,这是我们的惯例……而且,在美洲你会过上好日子的,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干活,我们会再相见。

盛亚娟:应该会说,于勒,以后去了美洲,哥哥就没办法照顾你了,你要改改你的坏习惯,老实挣钱,哥哥永远都在这里,想回来了就回来啊。

李自然:到那里好好照顾自己,努力工作,最好学会赚钱,然后还钱,要不然你嫂子不高兴。

强佳慧:于勒啊,去了以后你要好好改造,有钱了,哥哥希望你会回来。

翟志文:菲利普:“于勒啊,你到美洲去,好好赚钱,将来有出息了,别忘了回来看看哥哥。”

张宇:于勒,你拍拍屁股走吧,你哥我实在没钱了,你去美洲吧,哥给你点钱,在路上吃点喝点——这玩意儿可算走了。

师:好家伙!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李媛媛:弟弟:我不想去美洲……

哥哥:别说了,我会想你的……

弟弟:可是……

哥哥:快走吧,船要开了!

弟弟:哥……

哥哥:我会想你的!

师:既然是惯例,纽约那边应该早就已经有勒阿弗尔这边的人,到了那边于勒可能会有个落脚点,大概也不用去现找工作。那么,于勒的兄嫂会不会有拜托“人们”或商船船长等关照弟弟?

亓福祥:应该会吧。

盛亚娟:他哥应该会,他嫂子就不一定咯。

师:怎么拜托的?设想一下——

张宇:船长啊,我家于勒败家子,他在那儿有可能过不好,你帮老兄我监督他一下,就当老兄欠你个人情。

李媛媛:人情有用吗?他哥这个穷人的人情不值钱,我觉得穷人的话都没有分量的。

翟志文:这种可能性不大,他家穷。

强佳慧:原因不是这个,主要是他哥又没有接触美洲那边的人。同时也叮嘱了于勒,要好好听船长的话什么的。

盛亚娟:菲利普找到了船长,对他说,我弟弟没吃过苦,拜托照看一下……这时他的夫人过来了:菲利普,你在说什么,好不容易摆脱了他,我们应该跟他撇清关系……。

师:比如,菲利普对船长说:船长啊,我弟弟没有出过远门,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一路您多多关照啊;到了纽约,给那边咱们的勒阿弗尔人说请关照于勒,谢谢啦!

师:菲利普夫人,并不希望于勒回来,她可能怎么说?

袁瑞瑞:你挣了钱就回来,挣不到钱就别回来了。

李媛媛:在那里好好干,将来会有出息的,嫂子嘱咐你的话你一定要听着。到那里安个家,不要想我们。

师:比如,菲利普夫人对于勒说:一路上学会照顾自己。还有,要长志气,到了那边好好干,不混出个人样就别回来!——她不希望于勒回来。

师:她对船长怎么说?

盛亚娟:于勒,嫂子和你哥都不容易,以后……就别回来了,美洲那边人少,机会多,好好挣钱,别忘了我们就行。然后对船长说,最好把他丢海里,我希望他永远都不要再回来了。

李自然:不应该委婉一点先把他哄走吗?

强佳慧:但是你看后面那位夫人对于勒的那种态度就是比较讨厌的。

盛亚娟:应该是委婉地表达出不让他回来的意思,还不能说得太彻底,让他有钱了还想着他们。

师:这个“嫂子”会算计得很呢!

强佳慧:于勒呀,你在那边要好好工作,挣了钱不要忘记我们就好。

师:从话别场面,你怎么看菲利普夫妇?

张宇:还凑和,有点人情味。

强佳慧:他哥哥對自己的弟弟不放心,他嫂子就烦自己的弟弟。

师:从话别场面看得出,菲利普夫妇他们虽然贫困,却也并非——

张宇:并非完全没有人性。

师:嗯,并非绝情。

强佳慧:还有点儿兄弟情。

李媛媛:这些都是我们的想象,不是原文,原文就是简单的“打发”。

师:作者没有写,实际上应该有。

李媛媛:嗯,他败家,哥哥又不想做得太绝,所以送他去了美洲。

强佳慧:因为人们讨厌他?

袁瑞瑞:钱都被他霍霍没了,而且人缘也不好,要他干嘛。

师:是的,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去,这是因为于勒自己的问题,也是那时那地的惯例。

三、第二部分:“被猪油蒙了心?”

师:不久,于勒写信来了。我们先看第一封信——

(复制第8段——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李媛媛:他写信告诉哥哥他发财了,真的假的?

盛亚娟:当时是真的挣钱了,想报答他哥哥。

师:这封信于勒有没有说谎?

生:没有。

师:从文中找证据——

(复制第9段——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强佳慧:船长说的话证实这封信是真的。

李媛媛:万一是于勒让船长这样说的呢?

翟志文:但有没有可能于勒和船长串通好的?

张宇:骗菲利普夫妇有什么好处拿?很闲得慌么?

李媛媛:可能是小本生意于勒夸大了,让他们馋我有钱。

翟志文:让他们别担心。

盛亚娟:没必要吧,于勒如果没挣钱,船长怎么会帮一个穷人撒谎呢。

李媛媛:船长不知情。哈哈哈,我把于勒想得好坏。

张宇:于勒被你想得都不是人了。

师:还有,后文第33段,船长说的,“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也印证了这一点。

师:这封信于勒并没有说谎,对吧?

生:是的。

师:于勒到了美洲之后,经济上略有好转就写信回来,表示愿意赔偿哥嫂的损失。这真是一个“好心的于勒”。

翟志文:嘴上说说,没寄钱。

李媛媛:他完全可以随信件寄一点钱来。

盛亚娟:可能是还不是特别有钱,想再多挣点钱。

翟志文:愿意赔偿损失也得先寄一点钱,表示诚意。

师:于勒后来呢?

强佳慧:后来破产了。

师:这是我们读了后文才知道的。

李媛媛:这段时间于勒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

强佳慧:两年后,于勒寄来了第二封信。

张宇:第二封信骗人。

师:我们重点看于勒的第二封信。

(复制第10段——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屏显)你认为,于勒的第二封信是谎话,还是真话?理由?

生:谎话。

翟志文:“我发了财就会回”,你品,你细品。

张宇:假,没钱了。

强佳慧:于勒选择走了,如果他没有破产的话,应该还会继续在那做生意,而且后来于勒几年都没有来信。

盛亚娟:应该是真话,第一封信说明于勒还有良心,所以第二封信的时候应该是要去挣钱,但是第二封信之后破产了,于勒应该不会用第二封假的信来骗菲利普。

李媛媛:第一封信到第二封可能是他阔绰的时期。

张宇:给菲利普夫妇一些虚荣心来炫耀,说自己有个有钱弟弟。

师:从信中找证据。

强佳慧:“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这个“了”字有问题。

师:是的,“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这个“了”欲盖弥彰,说明此时已经破产了。

师:信中还有什么自相矛盾处?

李媛媛:他说买卖好,又说发了财再回去,他说去旅行,这和写信有什么关系。他一年也发不了多大财,要不然去美洲都发财了。

张宇:旅行和买卖矛盾了。

强佳慧:他买卖好,为什么要去南美,说明他当时还是破产了。

师:对,“买卖也好”与“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矛盾。

强佳慧:还有,去南美长期旅行不写信,不正常啊?

师:旅行不是更有时间写信吗?“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与“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也矛盾。

师:总之,“买卖也好”与“长期旅行”“不写信”、不回家,都是矛盾的。

李媛媛:第二封信谎话,就是委婉地告诉他哥哥他一段时间不会回家了,其实是破产了。

师:不过,我们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菲利普夫妇怎么看。

(屏显)你认为——菲利普夫妇认为,于勒的第二封信是谎话,还是真话?证据?

生:真话。

师:证据?

翟志文:然后拿着信到处炫耀。

(复制第11段——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强佳慧:菲利普夫妇可能觉得信是真话,他们拿着信到处炫耀,然后还总是在码头等于勒回来,所以菲利普夫妇应该是信了。

翟志文:他们希望是真的,然后内心就会认定是真的。

李媛媛:他们希望这是真的,并且迫切地,自我蒙蔽地觉得是真的,讓其他人也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心理暗示。

强佳慧:被猪油蒙了心?

师:菲利普夫妇这样炫耀,自然是信以为真。

张宇:对,活下去的希望。

师:再用反证法——

盛亚娟:如果菲利普夫妇不信的话,就不会把信到处炫耀,也不会每周日在码头等于勒。

师:是的,如果不是深信不疑,他们就不会把这封信当成“福音书”,还“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李媛媛:没人拆穿发现问题吗?给这么多人看,其他人也没发现?

张宇:谁会闲着分析这件事,再说了又不关他们的事。

翟志文:他二姐的男朋友要娶他二姐,因为他二姐的男朋友看过信。

盛亚娟:如果别人都不信,那么十年过去了,给二姐的未婚夫看,他也不会信了。

师:嗯,很好的反证!继续反过来看,如果他们判断出这是谎话,肯定不会“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这不等于出丑了吗?

张宇:越读越有味了。

翟志文:如果他们已经说出去好多了,但是最后却发现是谎话,又不好意思说破,害怕出丑呢?

师:你的意思,后来他们自己看出来了,不好意思对别人说破。

李媛媛:也有可能他们怀疑但不敢确定也不想确定。

盛亚娟:如果真是看出来了,那二姐的未婚夫也肯定有所耳闻,肯定就不会答应娶二姐了。还有,如果是在最后遇见于勒之前怀疑的话,那么最后在船上看到于勒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师:嗯,很有力的反证!

翟志文:没说出来,怎么听闻?

盛亚娟:不当面说,私下嚼舌根啊。

翟志文:私下说人家坏话。

师:这第二封信大家都共同看到了啊。

生:嗯。

师:回头再看,如果是菲利普夫妇“赶”于勒,于勒可能还会“写信来”吗?

强佳慧:应该不会,于勒是被哄走的。

师:如果是菲利普夫妇“赶”于勒,菲利普夫妇后来还好意思在人前炫耀地念于勒的信吗?

盛亚娟:毕竟是亲兄弟,都撕破脸皮赶他了,谁还会回来报答他啊?

师: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十年里菲利普一家是真的没发现这封信的矛盾或破绽。

师:还有其他证据没有?

(复制第18段——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强佳慧:所以这个公务员应该也信了。

师:前面同学也已经说过,“这个青年”也信以为真。这样看来,不仅是菲利普夫妇,别人也信以为真。有同学问:

(屏显)如果女婿知道那个穷困潦倒的卖牡蛎的是于勒,他会做什么?(刘笑笑)

翟志文:逃婚?

张宇:悔婚。

师:有可能。

强佳慧:因为前文说这个青年人是在看了这封信之后才不犹豫的。——如果他真的喜欢他二姐的话,应该还会继续结婚。

李媛媛:深情款款地说,他得了绝症,不能耽误他二姐,然后走人。

翟志文:@李媛媛戏精。

师:“这个青年”也太可怕了!

强佳慧:说明就算没有这封信他还会犹豫,如果他真的喜欢他二姐的话,嗯,应该不会抛弃吧。

盛亚娟:重则撕破脸皮,悔婚,轻则骂几句。

(屏显)为什么于勒的一封信使所有人都相信了?(王义豪)

师:老师也有类似的疑问——

(屏显)于勒的第二封信是谎话,但菲利普夫妇認为是真话——这是为什么?

李媛媛:但作者是想这样写。

强佳慧:可能因为前面那个船长说于勒确实富有。

盛亚娟:因为第一封信的时候有船长证明,说明他有钱了,后来第二封信人们应该也没多想。

李媛媛:因为他们夫妇二人深信不疑,会把其他人带进那种情绪。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并且希望这是真的。

盛亚娟:应该是于勒之前有钱,后面那个船长都听说于勒有钱了,其他人应该也有耳闻。

师:但是,这第二封信的矛盾或破绽,菲利普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强佳慧:因为有了前一封信的铺垫嘛,然后对第二封信也是深信不疑。

李媛媛:因为他们希望于勒有钱,自然而然地信了。加上各种外界因素,没必要去疑惑这个。

师:还有没有这种可能,于勒的信上说得模糊——如果以为他发财了,读着还真像发财了。

翟志文:所以内心希望他发财,带着希望他发财的心去读,自然而然就相信了。

李媛媛:因为他们希望于勒有钱,心里暗示,希望出现一个有钱人。

强佳慧:当时菲利普夫妇可能没有认真琢磨那个信,心理欺骗。

师:菲利普夫妇生活拮据到了极点。

盛亚娟:穷怕了,太想有钱了。

师:但是,十多年啊,怎么可能没有认真琢磨那个信?

强佳慧:生活拮据到极点,你觉得他们还会想那么多吗?

盛亚娟:不敢琢磨,因为太穷了,不敢往坏处想,所以一直处于自己的心理安全区。

李媛媛:心里不想去细看,这个结果正是他们所希望的。

强佳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活拮据啊。

翟志文:想有钱想疯了。

张宇:所以这样想,往好处想不好么。

师:所以,他们深信于勒一定发财了。

(屏显)“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为什么“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程美雪)

十年的时间里,父亲没有怀疑那封信,对照前文于勒的行为,为什么父亲会如此相信?(王传昭)

强佳慧:可能觉得于勒在外面挣钱。

师:其实,这个谎言经不起推敲,是不难戳穿的。

李媛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穷,精神上的慰藉就是有钱的于勒。越穷就希望于勒越有钱。常年的美梦让他不愿意走出这片舒适区,不愿意探究其中的真假。

师:嗯,于勒的信对菲利普夫妇来说是希望。

张宇:但菲利普夫妇不会怀疑了,再加上本来就很贫穷,所以要往好处想。

翟志文:而且信里说过,可能好几年不给你们来信。菲利普就信了,于勒的生意做大了。而且他们都已经想到以后用于勒的钱干什么了。

强佳慧:但是菲利普夫妇他们不敢想,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也不愿意去推敲。

师:同学们说到根子上了。什么叫利令智昏?这就是。知道了结果再反过来逆猜、逆推,是不合逻辑的。同学们这样分析就很好。老师总结一下:

(屏显)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去怀疑。当不想去怀疑的时候,就会选择相信。首先,第一封信于勒说“赚了点钱”,不是假话;“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别人的话,也并非虚言。这让菲利普夫妇深信不疑。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菲利普夫妇当时没读出第二封信中于勒的难言之隐,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我们读者读过了全文,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切,写第二封信时的于勒已经再次贫穷了,那么,回头再看于勒的第二封信,我们读出的是于勒的破产,这也是自然的。旁观者清。但是,自始至终,心里透亮的始终也只是我们读者单方面,菲利普夫妇完全处于无知的状态。

强佳慧:菲利普夫妇在做梦。

(屏显)为什么于勒骗“我们”他挣钱了?(袁瑞瑞)

于勒叔叔为什么要隐藏自己悲惨的人生?(张杰)

强佳慧:第一种,于勒不想让我们担心;第二种,他可能在掩饰,不想让我们知道他破产了。

师:是啊,这第二封信,于勒为什么要欺骗他们呢?

翟志文:善意的谎言。

强佳慧:有一种是善意的谎言,但也有一种是虚伪。如果哥哥是把他哄走的,他可能就是不让他们担心。

李媛媛:不想让他哥哥知道自己没钱了,不想让村里人瞧不起他。

师:嗯,为了他的自尊心。他希望在人们心目中保持“成功人士”的形象,他要给自己留下那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自尊。

(屏显)于勒是因为害怕“我们”向他要当初许诺还给我们的钱呢?还是因为怕拖累“我们一家”而不肯回来和“我们”相见呢?(李自然)

翟志文:怕拖累吧。

李媛媛:都有?

强佳慧: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是他感激菲利普夫妇的话,应该就是怕拖累他们;但是如果菲利普夫妇对他不好的话,应该就是害怕那一笔钱。

李媛媛:怕还钱,怕自己“成功人士”的形象破碎,怕拖累他们,否则就直接耍无赖。

师:这封信很感人。于勒隐瞒了自己破产的事实,以为哥嫂仍然关心着他,让他们不要“担心”他的健康和前途。他希望“发了财”后,就回去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表达了他对哥嫂的想念之情。还有,此后,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却“不愿回到他们身边”,他不愿成为哥嫂生活的负担。

强佳慧:但是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可能不想拖累他们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另外一个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

师:可是,人家关心的是他的钱啊。当发现卖牡蛎的于勒,若瑟夫的母亲最大的反应是——

翟志文:逃避。

强佳慧:躲得远远的。

(復制第38段——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师:“我就知道”?这里菲利普夫人的话,与前面我们的分析矛盾啊?怎么理解?

李媛媛:太生气了,所以这样说。

盛亚娟:菲利普夫人只认钱,原来说于勒是正直的人,是以为他有钱,现在知道他没钱了,十年的希望破碎了,非常气愤吧。

亓福祥:菲利普夫人本来高高兴兴的,以为他赚了钱。结果很失落。所以不矛盾。表现了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翟志文:写出了菲利普夫人的虚伪,她的愿望没有实现,这里写得不矛盾。

张宇:之前是希望,而眼前的真实打破了她的想法,所以不矛盾。

师:她并不是早就知道,而是知道之后她才这样说的。一方面如同学所说,另一方面所谓事后诸葛亮。

翟志文:马后炮。

亓福祥: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着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看到了这一幕彻底崩溃了。

盛亚娟:十年呢,能不崩溃吗?

师:前面我们主要讨论了信的内容,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翟志文:线索吧,贯穿全文?

亓福祥:做铺垫。激发读者兴趣,给读者带来思考。

张宇:提供线索,揭示人物形象。

葛家旺: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原因。

师:是的,信是引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现,都离不开这两封信。对最后见面的场景描写的蓄势,更有着内在的渲染作用。

(屏显)如果没有这两封信……

亓福祥:家里人可能还会烦着他。没有这两封信,这个文章也不用再写了,因为没啥可写。

张宇:故事就成另外一个故事了。信是故事的主要导火线,没了信就相当于没了故事情节。

翟志文:那个公务员就可能不会娶他二姐。

葛家旺:他们就一点希望都没了。

亓福祥:他不回来就不错了,根本就没希望吧。

盛亚娟:如果没有这两封信,大家可能就慢慢把于勒给忘了,毕竟没啥用。

师:这是作者设的局。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明晚继续。晚安。

(本课是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上进行的,上课时间:2020年3月1日19:10-21:25。)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张宇于勒菲利普
有点“二”的女生也很可爱
娱乐圈神秘贵妇,拒绝刘德华后将丈夫捧成巨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张宇背后的大女人——十一郎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