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CC模式护理干预策略对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

2021-06-11杜秋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住院依从性

杜秋红

(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 孟州 454750)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易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对患儿呼吸、循环、神经等多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且在学龄期发病率较高[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通过专业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的合作,共同维护患儿健康,既满足护理需要,又注重家庭在疾病治疗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3]。本研究选取我院学龄期喘息性气管炎患儿78例,旨在探讨FCC模式护理对遵医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12岁,平均(8.69±1.02)岁;病程1~5年,平均(3.12±0.89)年。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13岁,平均(8.58±1.09)岁;病程1~5年,平均(3.24±1.12)年。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原发性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精神或语言障碍;免疫缺陷;血液系统疾病。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输液、化痰止咳等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入院时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告知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按医嘱指导用药。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FCC模式护理。(1)制定护理计划:建立个人档案,根据具体病情制定计划,正确评估家庭状况、家长文化层次及教育需求,宣教喘息性支气管炎防治知识,帮助家长认知疾病,及时沟通交流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饮食护理:指导家长应多给患儿食用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搭配合理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喂水时避免呛吐,应及时拍背,禁用雪糕、饮料等易引起疾病发作的食物。(3)用药指导:与家长一起督促患儿按时用药,本疾病一般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指导患儿适当体位,烦躁及哭闹时不宜给药,一般为安静或熟睡时,吸入后要给予喂水、拍背、洗脸。(4)生活护理:患儿应多休息饮水,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客人探望,且患儿咳嗽排痰时要从上往下、从外到内拍背,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吸痰。(5)环境护理:病房安静、清洁卫生、色彩柔和、布局合理,保持适当湿度、温度,无致过敏物质,及时安慰患儿恐惧紧张情绪,消除家长负面情绪,使患儿及家属获得舒适感。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1)预后效果(包括出院后1个月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失学时间)。(2)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为主动依从,劝说后配合治疗为被动依从,不配合治疗为不依从。总依从率=(主动依从例数+被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包括家长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强迫,分数越低则心理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依从性)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预后效果、家长心理状态)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失学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s)

组别 n发作次数(次)住院次数(次)住院时间(d)失学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tP 39 39 3.86±0.57 4.21±0.82 2.189 0.032 1.85±0.65 2.86±0.48 8.552<0.001 11.23±1.87 17.32±3.58 9.416<0.001 22.57±4.32 30.64±7.09 6.072<0.001

2.2 两组护理后依从性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主动依从27例、被动依从9例、不依从3例;对照组主动依从18例、被动依从10例、不依从11例。两组护理总依从率对比,观察组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化、抑郁、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两组偏执、强迫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化、抑郁、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躯体化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敌对护理前 护理后人际关系敏感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tP 39 39 3.68±0.98 3.63±0.87 0.238 0.812 1.85±0.65 2.86±0.48 7.806<0.001 2.98±0.65 2.99±0.56 0.073 0.942 1.42±0.34 2.19±0.29 10.761<0.001 3.65±0.68 3.78±0.65 0.863 0.391 1.50±0.32 1.92±0.20 6.951<0.001 2.87±0.74 2.86±0.69 0.062 0.951 1.52±0.55 2.03±0.35 4.886<0.001组别 n 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偏执护理前 护理后强迫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tP 39 39 3.62±0.36 3.64±0.41 0.229 0.820 1.32±0.52 1.89±0.30 5.930<0.001 3.02±0.23 3.04±0.25 0.368 0.714 1.36±0.33 1.50±0.36 1.790 0.077 3.68±0.56 3.64±0.61 0.302 0.764 1.72±0.21 1.82±0.30 1.705 0.092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气道慢性疾病,会反复出现喘息、咳嗽、呼吸急促,对患儿健康、心理及情感产生较大影响[4]。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稳定患儿心理,缓解恐惧情绪,增加行为稳定性并提高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FCC模式主要强调家庭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更体现支持、尊重、选择与合作等核心概念,能建立更加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5]。本研究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给予FCC模式,积极认真宣传喘息性支气管炎知识,帮助家长认识疾病,监督患儿发病及用药,控制饮食,能有效缩短住院次数及时间,特别是学龄期患儿失学时间[6~7]。另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缺乏独立性,主要依赖家长,而FCC模式正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能消除患儿生病时紧张、恐惧、不信任的情绪,加强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间联系,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8~9]。而家长在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抑郁、敌对、焦虑等情绪,通过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护理,促进患儿康复,保持病房安静卫生,及时安慰消除家长负面情绪,可改善家长心理状态[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失学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FCC模式护理干预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预后效果及依从性好;护理后观察组家长躯体化、抑郁、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FCC模式护理干预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改善家长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采用FCC模式护理干预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预后效果及依从性好,并能改善家长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住院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