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化痰健脾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1-06-11陈欣欣袁敬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气喘毛细清肺

陈欣欣 袁敬敬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聊城 252000)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冬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危及患儿的生命。西医治疗本病多给予氧疗、化痰、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有时效果欠佳。本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急性期典型证候为痰热闭肺证[1~2],以清热化痰、宣肺开闭为基本治疗原则,常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3~4]。小儿脾常不足,并且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祛除外邪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药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常获良效[5~6],但运用健脾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加用健脾药物组成清肺化痰健脾方,并以麻杏石甘汤作对照,观察清肺化痰健脾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以探讨清肺化痰健脾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年龄(6.62±2.75)个月;平均病程(2.57±0.59)d。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年龄(7.01±2.88)岁;平均病程(2.64±0.61)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7]制定诊断标准:(1)1个月~2岁婴幼儿;(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阵发性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喘憋等;(3)体检双肺闻及喘鸣音及细小水泡音;(4)胸片提示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5)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8]制定痰热闭肺证诊断标准:发热,咳嗽喘促,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青紫,面赤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1.4 纳入标准 (1)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及中医痰热闭肺证标准;(2)年龄1个月~2岁;(3)病程小于72 h;(4)患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5)依从性较好,能按时服药者。

1.5 排除标准 (1)有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气道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免疫功能缺陷、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儿;(2)病情危重,需要转重症监护室患儿;(3)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服药患儿。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雾化重组人α2b干扰素(国药准字S20060089)抗病毒治疗,雾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抗炎平喘,吸痰,必要时吸氧,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组成:麻黄4 g、苦杏仁4 g、炙甘草3 g、石膏10 g、黄芩4 g、紫苏子6 g、葶苈子4 g、赤芍5 g。治疗组加用中药清肺化痰健脾方,组成:麻黄4 g、苦杏仁4 g、石膏10 g、炙甘草3 g、黄芩4 g、紫苏子6 g、葶苈子4 g、太子参5 g、茯苓5 g、白术5 g、赤芍5 g。两组均应用中药配方颗粒(聊城市人民医院颗粒药房统一提供),1~6个月,日0.5剂,7个月~2岁,日1剂,分2次冲服,连服5 d。

1.7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制定疗效标准: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按无、轻、重,分别记为0、2、4分。治疗5 d后全部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治疗5 d后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等症状体征有改善,相关症状积分值减少≥70%为显效;治疗5 d后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等症状体征有改善,相关症状积分值减少≥30%为有效;治疗5 d后未达到以上标准者,积分值减少不足30%为无效。(2)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消失时间。(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完成情况120例患儿中5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不能坚持服用中药而退出,最终纳入115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两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发热 咳嗽 气喘 哮鸣音 水泡音治疗组对照组58 57 2.61±0.52*3.39±0.63 6.27±1.17*8.68±1.35 5.39±1.02*7.18±1.29 5.45±1.24*7.61±1.42 5.17±1.13*6.76±1.18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呼比(Ti/Te)、每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PTEF/TE、VPEF/VE、Ti/Te、VT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TPTEF/TE(%)治疗前 治疗后VPEF/VE(%)治疗前 治疗后Ti/Te(%)治疗前 治疗后VT/kg(ml)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58 57 16.9±5.1 17.3±6.2 34.7±7.2*▲26.5±6.4*17.6±5.4 16.8±4.9 33.5±7.6*▲27.2±6.8*0.56±0.08 0.61±0.09 0.88±1.02*▲0.73±1.01*6.12±1.05 6.31±1.17 9.75±1.33*▲7.89±1.22*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归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典型证候为“痰热闭肺”证。痰邪的生成机制: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风寒、风热等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首犯肺卫,肺失宣发肃降,聚液生痰;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痰;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液聚成痰。热邪的生成机制:直接感受风热之邪;感受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痰郁化热。痰热闭阻于肺,肺失宣发肃降,而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症,并且肺气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导致心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痰热瘀互结,肺气壅塞更甚,形成恶性循环,失治可致心阳虚衰、邪陷厥阴之变证。因此,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肺脾两脏功能不足为本,痰热瘀邪为标,以标实为主,本虚为次,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清肺化痰健脾方由麻黄、苦杏仁、炙甘草、石膏、黄芩、紫苏子、葶苈子、太子参、茯苓、白术、赤芍组成,主要为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效,加用黄芩、紫苏子、葶苈子增强清热化痰、泻肺平喘之效。刘东凯等[10~11]研究证实,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健脾方剂中最常用的基本方,由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方中用太子参代替人参,太子参味甘、性平,能补益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无助热之弊,且不会促使早熟,因此适合婴幼儿,为君药;白术味苦性温,燥湿健脾,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相辅相成,益气健脾,祛湿助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祛湿运脾之效。并且太子参、白术、甘草入肺脾两经,以补脾为主,兼以补肺。《证治汇补·痰证》:“脾肺二家,往往病则俱病者,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脏气恒相通也”[12]。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津液运行障碍则为痰,痰饮停聚于肺而出现咳喘症状,因此临床上治疗痰饮伏肺证,除治肺外,还应健脾,杜绝生痰之源,正如明·赵献可《医贯·咳嗽论》云:“故咳嗽者,必责之于肺,治之法,不在乎肺,而在于脾”[13]。小儿脾常不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程中常伴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痰白质稀,腹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指纹色淡等脾气虚证候。而四君子汤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腹泻、厌食、腹胀等效果显著[14~16]。因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清肺化痰辅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从而改善胃肠道症状,消除生痰之源,可获良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清肺化痰基础上加用健脾药物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不需要患儿配合,是一项适合于婴幼儿的肺功能检测,逐步应用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监测[17]。潮气呼吸肺功能的主要参数 有TPTEF/TE、VPEF/VE、Ti/Te、VT/kg等,TPTEF/TE、VPEF/VE是反映小气道阻塞最主要的指标[18],有小气道阻塞的患儿,TPTEF/TE、VPEF/VE下降,阻塞越重,比值越低。两者正常范围为28%~55%[19]。小气道阻塞引起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呼吸变浅,呼气相延长,致VT/kg明显减少[20],Ti/Te降低。研究证实,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存在小气道阻塞性病变[21],可出现潮气量下降,呼气延长,TPTEF/TE和VPEF/VE下降。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两组治疗前TPTEF/TE、VPEF/VE均小于28%,Ti/Te、VT/kg也低于正常值,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后两组TPTEF/TE、VPEF/VE、Ti/Te、VT/kg高于治疗前,说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说明清肺化痰健脾方可减轻小气道阻塞,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效果优于麻杏石甘汤。

综上所述,清肺化痰健脾方能够缩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水泡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本研究中所观察例数偏少,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气喘毛细清肺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清肺茶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
食物防霾靠谱吗?
气喘儿也要多运动
晒太阳有助于缓解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