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6-11阮成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组织学螺旋一致性

阮成伟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三门峡 472099)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目前,临床对于直肠癌发病机制暂无明确定义,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粪便颜色异常、排便习惯改变等,但患者难以发现并引起重视,约50%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2]。因此,尽早明确直肠癌分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是直肠癌术前检查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依据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判断直肠癌分期,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式[3~4]。本研究于直肠癌术前采用螺旋CT与MRI检查,探究其在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或直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44.03±3.58)岁;体质量指数21~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9±0.84)kg/m2。纳入标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颜色改变、腹痛等症状;经肠镜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肠镜检查提示肿瘤的下缘距离肛门≤12 cm;行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出现远端转移;术前行放化疗治疗;有手术禁忌证;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测方法 检查前2 d以流质食物为主,检查前1 d给予泻药,当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肠1次,检查前2 h肌肉注射10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35020010)。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对整个盆腔区域行全面扫描。(1)螺旋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间隔为5 mm,层厚为5 mm。首先对患者行常规扫描,自髂嵴处至耻骨联合下缘,随后经静脉注射碘佛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43027)造影剂后行增强扫描,分别于动脉期30 s、静脉期30 s、延迟期240 s进行扫描。(2)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 TMRI设备,层间厚度0.6 mm,层厚6 mm。检查时以病变部位作为检查中心分别行横断面扫描(T1WI及T2WI)、轴位扫描(T1WI)、冠状位扫描(T1WI),另横断面扫描为平扫,冠状位扫描则行增强扫描。最后,由两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螺旋CT及MRI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若意见不同,则经商量达相同诊断意见。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及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结果,同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结果。(1)螺旋CT及MRI对T分期的判断,T1~2期:肿瘤已侵入肌层及黏膜层;T3期:肿瘤已突破浆膜层,但没有达到环周切缘,肠腔狭窄;T4期:肿瘤穿透浆膜层并达到腹膜,或已累及相邻器官。(2)螺旋CT及MRI对N分期的判断:以淋巴结长径>5 mm、密度不均或边界不清,淋巴结或成簇淋巴结数量≥3枚。N0期:未见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期:存在1~3枚淋巴结转移;N2期: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螺旋CT及MRI对T分期及N分期诊断直肠癌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使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0.74表示一致性尚可,<0.40表示一致性不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及MRI对T分期的诊断结果 螺旋CT及MRI检查对直肠癌T1~2期、T3期、T4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16,P=0.000);MRI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33,P=0.000)。见表1、表2。

表1 螺旋CT及MRI对T分期的诊断结果(例)

表2 螺旋CT及MRI对T分期的诊断价值(%)

2.2 螺旋CT及MRI对N分期的诊断结果 螺旋CT及MRI检查对直肠癌N0期、N1期、N2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366,P=0.000);MRI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00,P=0.000)。见表3、表4。

表3 螺螺旋CT及MRI对N分期的诊断结果(例)

表4 螺旋CT及MRI对N分期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直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其发生及发展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对于直肠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因直肠所处位置较为特殊,手术难度较大,术中较难将癌细胞彻底清除,导致肛门保留率较低[5~6]。因此,为提高肛门保留率及癌细胞清除率,尽早明确直肠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肠镜、直肠镜等检查具有重复性高、检查费用低等优势,但无法清楚观察癌细胞是否浸润或转移,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及MRI检查对直肠癌T1~2期、T3期、T4期、N0期、N1期、N2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及MRI检查T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均尚可;螺旋CT检查N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不佳,MRI检查N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这表明MRI检查对T分期及N分期评估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优于螺旋CT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螺旋CT诊断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存在一定厚度部位进行扫描,将光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在检查过程中无疼痛感,但需承受较大的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及脑部分辨率较低[8]。而MRI检查分辨率高于螺旋CT,成像参数更高,在检查肿瘤侵入肌层等状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在MRI诊断过程中存在T2WI及DWI两种信号环,其中T2WI用于辨别癌细胞侵犯浆膜层的程度,DWI用于确认癌细胞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将其用于直肠癌分期的诊断中优势明显[9~10]。

综上所述,螺旋CT及MRI均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进行诊断,但MRI诊断价值优于螺旋CT,能够更好地明确病灶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组织学螺旋一致性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电压一致性的能源互联微网无功功率分配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