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尖瓣置换NT-proBNP、D-D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

2021-06-11杨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房房颤置换术

杨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河南南阳 47300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主要生理病理特点为心功能受损、心室率紊乱、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1]。心脏病患者自身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在手术损伤的情况下易发生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相关研究显示,心脏手术后POAF发生率约为10%~60%,其中术后第2~5天发生率为35%~50%[2~3]。POAF不仅可造成机体血流动力学恶化,易诱发卒中,还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是评估心脏受损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相关,可能参与心房颤动发 生、进 展 的 病 理 机 制[4]。血 栓 前 状 态(Prethromboticstate,PTS)与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关系密切。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系统活化的分子标志物,是反映PTS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分析二尖瓣置换患者D-D、NT-pro BNP水平与术后POAF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8例,按照术后是否并发POAF分为POAF组40例、非POAF组58例。POAF男17例,女23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5.65±3.15)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71%,平均LVEF(60.27±4.5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6~74 mm,平均LVEDd(49.21±3.46)mm。非POAF组男26例,女3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74±3.11)岁;LVEF 52%~70%,平均LVEF(60.14±4.39)%;LVEDd 35~77 mm,平均LVEDd(49.34±3.28)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为Ⅱ~Ⅲ级;凝血功能正常;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肝功能不全;慢性房颤;白细胞减少;感染性休克;心房血栓;心电图ST段和T波异常;服用类固醇激素;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术后24 h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入EDTA抗凝管中,5 min的3 000 r/min离心操作,分离血清,放置在-80℃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血清D-D水平。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差异;(2)分析D-D、NT-pro BNP水平与术后POAF之间的关系。术后新发房颤的诊断标准: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至出院前任何一个时间段内经心电监护仪、常规心电图等监测到持续时间≥15 min的房颤。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比较POAF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高于非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比较(±s)

组别 n NT-proBNP(ng/ml) D-D(μg/ml)非POAF组POAF组tP 58 40 413.02±20.86 454.16±30.07 8.002 0.000 205.79±68.47 254.96±71.83 3.425 0.001

2.2 D-D、NT-proBNP水平与术后POAF之间的关系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NT-proBNP是二尖瓣置换术后PO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D-D、NT-proBNP水平与术后POAF之间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房颤是由各种心房折返环所致的房律紊乱,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病情严重时可诱发心脏衰竭、血栓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5~6]。房颤也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中风风险、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影响患者预后恢复。若能早期预测心脏手术后POAF发生风险,尽早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NT-proBNP由心室细胞分泌、合成,比BNP更稳定、半衰期更长,在血液中4 h可达到峰值,在心力衰竭早期病理过程,如心肌缺血、血流量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是诊断急慢性心衰、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7~8]。房颤时心房会丧失有效收缩,减缓血流速度,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血流瘀滞,损伤肺动静脉内膜和心房、改变血液成分,可能存在PTS[9]。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所形成的特异性产物,其水平升高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征表现,不仅能够反映继发性纤溶酶活性增加,还能表示凝血酶增加,是反映PTS的敏感指标[10]。本研究结果显示,POAF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高于非POA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NT-proBNP是二尖瓣置换术后PO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D-D、NT-proBNP水平与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发生POAF密切相关。分析原因在于房颤时,患者会出现心房扩张和心房高频收缩,增加心房应力,促使心房肌分泌大量BNP;促进BNP mRNA过度表达,心房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含有BNP,心房容量负荷和心牵张可作为刺激因子,促使大量BNP释放入血;心房能量消耗过度,诱发心肌缺血,心室功能不良,导致心室BNP释放入血,进而提高血清中BNP含量。房颤时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因子,造成血液黏滞,加上房颤患者失去心房的有效收缩,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促使心房血液瘀滞,左心耳处易出现附壁血栓、纤溶失衡,增加血清D-D含量。

综上所述,D-D、NT-proBNP水平升高是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可将两者作为预测术后POAF指标。

猜你喜欢

心房房颤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在远方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