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2021-06-11熊晓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肌瘤预处理出血量

熊晓波

(河南省舞钢市舞钢公司总医院妇产科 舞钢 462541)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早期无特别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造成组织压迫、子宫异常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育能力[1]。目前,临床通过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身体恢复时间长,临床预后效果不佳[2]。亮丙瑞林是一种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抑制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合成及释放,降低雌孕激素水平[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旨在探讨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23±8.34)岁;肌瘤位置:浆膜下3例,黏膜下5例,肌壁间26例。实验组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95±7.81)岁;肌瘤位置:浆膜下3例,黏膜下6例,肌壁间25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肌瘤位置)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舞钢公司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宫颈细胞学和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体积>孕14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缺陷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取膀胱截石位,气腹针于脐孔上方(约1~4 cm)处穿入,建立气腹,改头低足高位,置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根据肌瘤位置、大小,将10 mm、5 mm套管针于左下腹、右下腹穿入,作为操作孔。6 U垂体后叶素稀释后注入子宫肌瘤周围肌层,切开肌瘤包膜至瘤核,电凝止血,牵拉肌瘤,锐性、钝性结合分离肌瘤包膜至基底部,基底部血管电凝并离断。术野暴露不理想、巨大肌瘤者,部分瘤体以旋切器切除并分离,然后完整剔除剩余肌瘤。缝合肌瘤残腔、肌层、浆膜层,以肌瘤旋切器粉碎肌瘤,取出。冲洗盆腹腔,置盆腔引流管。

1.3.2 实验组 采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国药准字H20093852)预处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月经周期第1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 mg/次,1次/4周,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法同参照组。

1.4 观察指标(1)比较实验组用药前后子宫肌瘤体积。(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盆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3)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复发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子宫肌瘤体积、手术相关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用药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实验组用药前子宫肌瘤体积为(149.23±12.16)cm3,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为(86.45±12.98)cm3。实验组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小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82,P<0.001)。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盆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参照组少,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盆腔引流量(ml)住院时间(d)实验组参照组tP 34 34 97.56±12.54 206.37±12.97 35.168<0.001 8.12±2.16 13.46±2.39 9.666<0.001 62.78±14.29 104.19±14.73 11.766<0.001 3.06±1.15 4.87±1.63 5.291<0.001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94%(1/34);参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82%(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6,P=0.606)。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或随着肿块增加受压引起相应症状,一些患者会出现腹痛或贫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会引起排尿障碍和不孕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5]。开腹手术是以往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但创伤较大,易损害周边组织及血管,导致预后较差。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保留生育能力等优点,但肿瘤过大时,在腹腔镜下剔除肌瘤易损伤膀胱、子宫血管,增加手术风险[6~7]。相关研究表明,亮丙瑞林是一种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增加宫腔的空间,更有利于手术操作[8~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小于用药前(P<0.05),提示术前采用亮丙瑞林预处理,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分析原因可能为亮丙瑞林可抑制脑垂体受体,减少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分泌,从而降低孕激素、雌激素水平,达到闭经效果,进而引起肌瘤萎缩,同时可阻断肌瘤内子宫动脉血管,降低血流量,从而抑制肌瘤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盆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参照组少,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提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减少盆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为亮丙瑞林治疗能有效缩小肌瘤体积,增加子宫腔空间,有利于手术操作,同时减少肌瘤内及周边组织血流,降低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率为2.94%与参照组的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联合亮丙瑞林预处理的治疗效果相当,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减少盆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预处理出血量
KR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脱硫剂分散行为的影响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粉末预处理对钨坩埚应用性能的影响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污泥预处理及其在硅酸盐制品中的运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