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气六君子汤对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内镜切除术后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1-06-11潘志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气腺瘤大肠

潘志梅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中西结合内科内镜室 固始 465200)

腺瘤性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理变化,发展至大肠癌仅需3~7年,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多采用内镜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小的优势,有助于术后恢复,但无法控制癌变发生,且易复发[2]。中医理论认为,腺瘤性大肠息肉属于标实本虚证,是由脾虚夹瘀、气机失调所致,临床可根据“治未病”理论,采用益气活血、健脾化瘀的治疗措施[3]。本研究选取我院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06例,旨在探讨理气六君子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治疗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各53例。常规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6~78岁,平均(64.59±6.68)岁;病理类型:管状13例,绒毛状14例,锯齿状7例,混合状19例。中药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7~79岁,平均(65.23±6.74)岁;病理类型:管状14例,绒毛状15例,锯齿状7例,混合状17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1)纳入标准: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瘤性;均拟行内镜切除术治疗;无蒂息肉直径<0.8 cm,有蒂息肉直径<1.5 cm;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脾虚夹瘀辨证分型,主症为便血、色暗红或鲜红夹瘀块;伴有腹痛、大便改变、舌暗淡或淡红,次症为大便稀溏、恶心呕吐,舌底脉络迂曲或有瘀斑,舌苔黄腻或苔黄,脉涩或细滑;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病理诊断息肉已癌变;大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合并肝肾、造血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或意识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嘱咐患者食用粗纤维蔬菜水果,并避免服用刺激辛辣食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作息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连续治疗8周。

1.3.2 中药组 术后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理气六君子汤治疗,药方组成: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白芍15 g,柴胡10 g,陈皮5 g,田七5 g,厚朴花6 g,半夏12 g,枳壳10 g,丹参10 g,炙甘草5 g。虚寒者加肉桂5 g;纳差者加神曲5 g,鸡内金5 g。加水600 ml,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术后第1天开始,1剂/d。连续治疗8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 腹痛、便血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90%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便血、大便频率异常、大便性状改变4个方面,每个0~3分,总分12分,分数越低为症状改善情况越好。(3)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促癌因子水平[胃泌素-17(G-17)、白介素-18(IL-18)],采集3 ml空腹肘静脉血,以3 5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分离得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两组复发率,随访6个月,进行肠镜复查,若存在新生息肉,则进行病理检查;若确认为腺瘤性大肠息肉,则记为复发。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常规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6例。中药组总有效率90.57%(48/53)高于常规组69.81%(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5,P=0.007)。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8周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腹痛 便血 大便频率异常大便性状改变治疗前治疗8周后中药组常规组tP中药组常规组tP 53 53 53 53 2.10±0.57 1.98±0.62 1.037 0.302 0.65±0.18 1.26±0.31 12.388<0.001 2.22±0.52 2.08±0.49 1.427 0.157 0.69±0.24 1.43±0.38 11.987<0.001 2.18±0.49 2.04±0.51 1.441 0.153 0.47±0.11 0.79±0.23 9.138<0.001 2.27±0.42 2.39±0.48 1.370 0.174 0.57±0.16 1.24±0.39 11.571<0.001

2.3 两组血清促癌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8周后中药组血清G-17、IL-18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促癌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促癌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G-17(pmol/L)治疗前 治疗8周后IL-18(pg/ml)治疗前 治疗8周后中药组常规组tP 53 53 25.69±5.28 26.74±5.65 0.989 0.325 10.68±1.87 16.97±2.47 14.781<0.001 506.98±39.89 501.74±41.87 0.660 0.511 142.69±13.98 241.47±19.87 29.600<0.001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中药组脱落1例,复发2例;常规组脱落2例,复发9例。中药组复发率3.85%(2/52)低于常规组17.65%(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1,P=0.023)。

3 讨论

腺瘤性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多伴有腹泻、腹痛、便血,且具有恶变倾向,临床多采用内镜切除术治疗,但无法标本兼治,息肉极易复发[4]。

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腺瘤性大肠息肉复发是目前重点研究内容,而常规治疗能促进病情快速康复,但对复发的抑制及治疗效果均有待进一步提升[5]。中医学理论认为,腺瘤性大肠息肉属于“便血、肠癖”范畴,病因为气血失运、脾气兼虚、湿郁阻络,应以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本研究采用理气六君子汤,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90.57%高于常规组69.81%,治疗8周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理气六君子汤中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生津,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共为君药;柴胡、白芍可疏肝解郁、补血敛阴,为臣药;半夏可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陈皮可理气燥湿化痰;枳壳、厚朴花可理气行滞、燥湿化痰;田七、丹参可活血化瘀;炙甘草可和中。诸药合用可理气健脾、补血益气、化瘀散结,改善临床腹泻、便血症状,疗效显著。本研究还显示,治疗8周后中药组血清G-17、IL-18低于常规组(P<0.05)。G-17是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的新型肿瘤标志物,能通过结合受体启动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癌症发生发展,在大肠息肉演变为大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IL-18能促进T细胞或NK细胞生成,从而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对腺瘤性大肠息肉癌变过程具有促进作用[6]。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理气六君子汤中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膜损伤,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细胞进程,具有显著抗氧化、抑制炎症作用,降低促癌因子水平[7]。同时,中药组复发率3.85%低于常规组17.65%(P<0.05),理气六君子汤能快速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快速修复损伤胃肠黏膜,从而防治内镜切除术后腺瘤性大肠息肉复发。

综上所述,理气六君子汤应用于腺瘤性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疗效显著,能改善症状,降低促癌因子水平,减少复发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理气腺瘤大肠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