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2021-06-11李海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奥曲托拉介质

李海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南阳 47300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胃肠道溃疡、胃炎、食管炎、肿瘤等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因素,临床主要以质子泵类抑酸药物和生长抑素进行治疗[2~3]。奥曲肽是一种类生长抑素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泮托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通过控制H+反渗来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阻止胃酸过度分泌,防止形成的血痂被消化引起再次出血[4]。有报道显示,两种药物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但关于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5]。因此,本研究采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探究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内镜检查结果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到就诊时间不超过24 h,且未接受过治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肿瘤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2.18±3.67)岁;发病原因:胃溃疡45例、急性出血性胃炎3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2.37±3.59)岁;发病原因:胃溃疡4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禁食、补液、营养支持、输血、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先给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国药准字H20100100)0.1 mg静脉注射,再给予奥曲肽0.3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国药准字H20143057)4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为治疗24 h内停止出血;有效为治疗24~72 h停止出血;无效为治疗72 h后仍有出血。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停止出血标准: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胃管引出液未见咖啡色;胃镜检查无出血。满足其中任一条者可判断为停止出血[6]。(2)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D-D)含量。(3)炎症介质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所用试剂盒为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及Excel2016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描述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指标均有明显下降,Fib含量、D-D含量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n 时间 PT(s) APTT(s) Fib(g/L)D-D(μg/ml)观察组对照组60 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8.19±0.93 12.22±0.61*#18.06±0.85 15.53±0.72*31.62±3.49 26.54±2.87*#31.58±3.42 28.37±3.05*1.37±0.54 4.24±1.06*#1.31±0.58 3.62±0.73*0.95±0.27 2.51±0.82*#1.02±0.31 1.44±0.46*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 CRP(mg/L) IL-6(ng/ml) IL-8(ng/ml)观察组对照组60 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0.58±6.27 19.76±3.52*#40.63±6.22 23.51±4.05*67.39±13.28 30.12±8.43*#67.45±13.19 36.59±10.06*52.16±11.63 24.30±7.04*#52.23±11.72 29.64±7.83*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6是快速止血的关键所在。奥曲肽可抑制胃酸和胃泌素的分泌,减少胃蛋白酶释放,迅速提高胃内pH值。另外,奥曲肽能收缩血管,使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痂,发挥止血效果,对食管黏膜起到保护作用[7]。泮托拉唑是临床上常见抑酸药物,同时还可促进纤维蛋白形成,实现有效止血[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更好的疗效,可在72 h内快速止血,避免患者持续出血造成生命体征恶化。

PT、APTT可以检测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Fib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血小板聚集,加快止血;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防止血液流失,减少出血[9]。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炎症介质水平直接反映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CRP是检测全身炎症反映较敏感的指标,在组织受损初期其表达水平就会明显升高;IL-6是重要的促炎因子,能进一步促进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使炎症反应扩大;IL-8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促进炎性细胞聚集,增加组织受损程度。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使疾病转归。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联合用药能促进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实现快速止血,同时可明显提高胃液pH值,阻止已形成血痂的二次脱落,从而避免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采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奥曲托拉介质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木星轨道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仿真研究
加泰主席又选出一个强硬独立派
Compton散射下啁啾脉冲介质非线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