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1-06-11刘素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刘素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郑州 450004)

重症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病,多由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原发病所致,临床症状以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困难为主,严重者会危及生命[1]。临床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为传统方法,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恢复机体氧供,但通气时间较长,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恢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ENMV)方案为新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不仅能确保通气量稳定,也能提高撤机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NMV方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7月我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71例,将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作为有创组,将采用ENMV方案的37例患者作为ENMV组。有创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3.84±3.58)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评分17~21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8.64±0.71)分;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14±0.96)kg/m2。ENMV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5.30±4.02)岁;APACHEⅡ评分17~20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8.70±0.64)分;体质量指数17~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09±0.91)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均经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及临床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2)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3)符合机械通气指征;(4)病历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肾脏疾病者;(2)存在恶性肿瘤者;(3)机械通气治疗禁忌者;(4)合并肺栓塞者;(5)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祛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1.3.1 有创组 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德尔格Evita4呼吸机,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采取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结合患者血气、通气情况和耐受状态对相关参数进行同步调整,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准,确保血氧饱和度>90%,以4~8次/min为通气频率,呼吸稳定>6 h方可脱机拔管。

1.3.2 ENMV组 采用ENMV方案治疗,有创通气方法与有创组一致,维持压力支持水平10~12 cm H2O,呼吸末正压通气12次/min,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维持吸气压力8~18 cm H2O,呼吸压力4~6 cm H2O,结合患者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情况,调节相关参数,逐渐降低压力,缩短通气时间,直至脱机。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24 h内,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缓解:治疗24~48 h内,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治疗48 h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显效和缓解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血气水平:记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3)肺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ENMV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较有创组70.59%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ENMV组PaO2水平较有创组高,PaCO2水平较有创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比较(mm 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比较(mm Hg,±s)

组别 n PaO2治疗前 治疗后PaCO2治疗前 治疗后ENMV组有创组tP 37 34 54.87±3.16 55.09±3.41 0.282 0.779 75.91±4.86 70.25±4.32 5.169<0.001 53.95±3.71 54.36±4.01 0.448 0.656 44.61±2.84 51.39±3.15 9.496<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VC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ENMV组FEV1、FVC水平较有创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L,±s)

组别 n FEV1治疗前 治疗后FVC治疗前 治疗后ENMV组有创组tP 37 34 1.57±0.16 1.60±0.18 0.740 0.460 2.24±0.23 1.97±0.20 5.257<0.001 2.26±0.21 2.30±0.24 0.749 0.457 3.21±0.30 2.84±0.27 5.445<0.001

3 讨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会损伤脏器功能,诱发肾脏、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易增加病死风险,预后差[2~3]。探讨一种最佳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加快患者恢复,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有积极作用。

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可改善患者通气情况。但长时间气管插管,易引发气道损伤、管道污染、细菌感染,致使病情加重,使临床治疗时间延长,并产生恶性循环,增加撤机难度。ENMV方案将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相结合,不仅可满足患者辅助通气需求,并能在患者病情改善后及时更换为无创机械通气,避免长时间有创通气病原菌侵入,降低机械通气治疗风险,且无创通气能持续予以辅助通气支持,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安全性和治疗效果[4~6]。本研究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ENMV方案治疗,结果显示,ENMV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较有创组70.59%高(P<0.05),与魏新旺[7]研究结果相似。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监测两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ENMV组PaO2水平较有创组高,PaCO2水平较有创组低,且治疗后ENMV组FEV1、FVC水平较有创组高(P<0.05),提示ENMV方案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可提高机体血氧饱和度,改善机体二氧化碳滞留情况,避免机体过度消耗,调节血气水平;结合患者体征采取序贯治疗,在有创通气治疗后即刻采用无创通气,可持续性予以辅助通气,减轻拔管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8]。同时,无创通气能减轻患者呼吸肌疲劳,促使呼吸功能恢复和肺功能改善,使患者及早恢复自主呼吸,进一步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ENMV方案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水平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