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及血清NSE、BDNF的影响

2021-06-11仝照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杏记忆力叶片

仝照磊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新乡 453000)

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类型,可由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以脑卒中后痴呆最为常见[1]。VD患者一般记忆力、专注力、执行能力或语言能力等高级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且伴有一定程度抑郁、焦虑、过激等情绪不稳状态。临床上通常使用脑代谢改善药物及胆碱能系统激动药物进行治疗,对VD患者痴呆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疗效有限。中医理论中虽无相同病名,但VD临床表现与“呆病”瘀血阻络极为相似,故可将其纳为“呆病”范畴[2]。银杏叶片作为中成药片,活血通络化瘀功效佳,有资料显示,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较佳,对改善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3]。为进一步探究银杏叶片对VD患者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取得良好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4~76岁,平均(65.39±7.82)岁;病程1~6年,平均(4.76±1.04)年;其中轻度痴呆11例,中度痴呆23例;合并出血性卒中20例,缺血性卒中9例,脑缺血缺氧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2~77岁,平均(64.80±7.91)岁;病程1~8年,平均(5.12±1.16)年;其中轻度痴呆13例,中度痴呆21例;合并出血性卒中19例,缺血性卒中8例,脑缺血缺氧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符合VD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痴呆程度归为轻、中度痴呆[4];符合中医“呆病”诊断标准[5];Hachinski缺血积分≥7分;年龄50~80岁。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免疫系统、代谢系统或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由帕金森或其他脑部疾病引起的痴呆;既往颅脑损伤史。本研究内容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降压、营养支持、适当运动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国药准字H20183417)口服,1片/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银杏叶片(国药准字Z20053069)口服,2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分离后留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对血清NSE及BDNF水平进行检测。检测工具采用SpectraMaxiD5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及配套试剂盒。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血清NSE及BDNF水平变化,及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定:分为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及会议能力5个条目,共计30分,所得总分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对10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共计100分,分数越低,对他人依赖程度越高[7]。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及回忆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时间 记忆力 定向力 注意力和计算力 语言能力 回忆能力观察组对照组34 34治疗前治疗4周后tP治疗前治疗4周后tPt治疗后组间P治疗后组间1.71±0.46 2.32±0.68 4.333<0.001 1.69±0.44 1.97±0.64 2.102 0.039 2.185 0.032 7.14±1.29 8.27±1.40 3.461 0.001 6.88±1.25 7.54±1.38 2.067 0.043 2.165 0.034 2.51±0.62 3.82±0.83 7.373<0.001 2.54±0.59 3.07±0.84 3.011 0.004 3.703<0.001 6.41±1.27 8.36±1.44 5.922<0.001 6.45±1.29 7.52±1.48 3.178 0.002 2.372 0.021 2.11±0.69 2.80±0.81 3.781<0.001 2.00±0.68 2.34±0.70 2.031 0.046 2.505 0.01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及BDNF水平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NS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BDN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及BDNF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及BDNF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n 血清NSE(μg/L) 血清BDNF(ng/L)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tP治疗前治疗4周后tPt治疗后组间P治疗后组间34 34 34 34 20.47±5.49 5.77±1.15 15.281<0.001 20.96±5.51 8.64±1.34 12.668<0.001 9.477<0.001 20.76±4.51 34.18±6.47 9.922<0.001 20.45±4.66 30.22±6.32 7.255<0.001 2.553 0.013

2.3 两组治疗后BI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BI评分比较(分,±s)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 P 44.21±7.86 45.74±7.37 0.828 0.411 66.35±8.07 59.84±8.15 3.310 0.002 11.460 7.482<0.001<0.001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tP 34 34

3 讨论

VD患者以明显智力、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但由于病情迁延缓慢,早中期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判断力、理解力等认知方面可维持在良好状态,故而早期改善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尤为关键[8]。

VD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执行能力下降,包括目标制定、计划性行动、组织性行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可能与VD患者在脑部损伤后,损伤区域乙酰胆碱(ACh)递质浓度降低有关。盐酸多奈哌齐是第二代特异可逆性中枢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AChE活性,降低ACh分解速度,从而提高突触间隙ACh浓度,且药效持久,安全性高,在轻、中度VD患者中广泛使用[9]。中医认为,“呆病”为顽难之证,病位在脑,但与五脏关系密切,本虚标实,以大脑失氧、脑络瘀阻为病因病机[10],最终以脑络瘀阻、脑腑与五脏六腑之气不能顺接,脑失所养而渐至痴呆,治疗当遵循“有是病则用是药”。银杏叶片为理血剂,活血化瘀通络功效佳,安全性高,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所致心脑血管病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两组VD患者认知功能及ADL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由银杏叶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Ch与记忆、学习、理解等认知能力有关,盐酸多奈哌齐可长期有效增加VD患者中枢神经局部ACh浓度水平,从而促进轻中度患者认知功能恢复。银杏叶性平味甘苦,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银杏叶片是使用现代工艺提取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黄酮醇苷及萜类内酯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可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受损部位血流量、增加中枢神经ACh浓度水平,对VD治疗及恢复有很大帮助[11]。

血清NSE是参与糖酵解代谢的一种烯醇化酶,一般存在与神经或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在脑神经组织中最为活跃,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浓度极低,在脑部缺血缺氧时可大量产生,是评价脑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性疾病程度重要指标;BDNF主要在中枢神经内表达,对神经元再生有一定调控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更低,而血清BDNF水平则更高,且均为认知功能及ADL恢复较佳者。有研究认为,血清NSE浓度越低,VD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佳,较高水平血清BDNF浓度更有利于理解力、记忆力的改善[13],可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VD患者认知能力及ADL,减少中枢神经NSE分泌并帮助BNDF表达,在VD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银杏记忆力叶片
基于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
银杏
利用“人工叶片”从无到有生成燃料
你的记忆力好吗
我的植物朋友
腊月里的银杏果
非凡的记忆力等
银杏
超强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