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2021-06-11庞智文周方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瘀头痛气血

庞智文 周方园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3)

气血瘀滞型头痛和西医学“偏头痛”症状表现一致,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头晕头痛、口舌糜烂、感冒声嘶等,对生活、工作影响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压生活、快节奏生活中,亚健康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肝火旺、血瘀、气血亏虚,如不及时调理、治疗,易转化为周期性头痛[1~2]。针灸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以调理人体气血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对人体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气血瘀滞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采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5.7±7.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1.7)年。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7.6±8.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气血瘀滞型头痛的诊断标准;头痛症状为不规律性发作,表现为单侧疼痛、太阳穴疼痛或头顶部疼痛,发病时如同锥刺或掣痛,时而绵绵作痛;头痛间歇期如常人,病程大多较长;头痛为情绪波动、饮食调整、过度劳累引发,经过短暂休息、睡眠后可缓解或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不归其他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更年期、青春期因内分泌失调导致气血失调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血压、脑内器质性病变、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正参与其他用药试验或临床治疗试验的患者;病史资料不全、不同意本研究患者;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患者;严重晕针或不按规定配合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19983137)口服,早、晚服用,0.3 g/次,若患者头痛难忍,症状严重,于头痛发作时可多服用1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1)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长度25~40 mm、直径0.25 mm一次性无菌针,取合谷穴、百会穴、太阳穴、太冲穴、足三里穴、归来穴、印堂穴、关元穴。百会穴、太阳穴、印堂穴平刺0.7寸,关元穴、归来穴、足三里穴刺入1.2寸,太冲穴、合谷穴刺入0.7寸。进针得气后,以“提插捻转”的方式施针,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提针1次,每日针灸治疗1次,治疗完成后以无菌棉签按压出针。(2)艾灸治疗。选择热敏灸艾条(国药准字Z32020252),取患者关元穴、太阳穴,无菌针灸同时予以艾条施灸,艾条施灸30 min,每天艾灸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60 d,遵医嘱配合治疗,保证所有临床观察结果可完整记录。60 d治疗完成后,随访40 d,随访以电话访谈为主。

1.4 观察指标(1)两组头痛程度评分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2分为轻微疼痛(偶尔发作),3~4分为轻微疼痛感(频繁发作),5~6分为较重疼痛(频繁发作),7~8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持续性发作),9~10分为剧痛。(2)两组头痛症状比较,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关于气血瘀滞型头痛的评价标准,对头痛发作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进行评分,每个单项总分为15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症状越严重;(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判断临床疗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无其他病症表现,90 d内未复发,症状积分降低>70%为显效;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其他症状消失,症状积分降低40%~7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7.64±1.31 7.76±1.24 0.393 6 0.695 1 4.67±1.71 2.41±1.35 6.136 9 0.000 0 8.156 8 17.266 8 0.000 0 0.000 0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tP 35 35

2.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伴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头痛发作次数 头痛持续时间 头痛发作程度 伴随症状对照组观察组tP 35 35 7.51±0.87 4.71±1.12 11.680 3 0.000 0 6.42±1.14 3.21±1.25 11.225 3 0.000 0 4.31±0.92 2.13±1.17 8.665 1 0.000 0 2.23±0.43 1.64±0.97 0.769 7 0.444 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均为人体脏器活动中的产物,同时气、血、津液也是维持脏器活动的基础。《难经·八难》记载:“气者,人之根本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促进脏器活动的重要精微物质,正如《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血者,神气也。”这也指出了“血”是维持人体精神活动的精微物质,只有在气血充盈情况下,脏器才能和谐运作,精力足够旺盛,若人体气血不足、气血瘀滞,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头痛、头晕等问题[5~6]。近年来,中医认为气血瘀滞是头痛/偏头痛的主要病因,因外伤、气血不畅、瘀血内阻,影响气血流转,气血下注冲任、阻滞脑窍。《儒门事亲》记载:“额角上痛,俗呼为偏头痛者,是少阳经也。”《丹溪心法》云:“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患者发病胀痛、刺痛、跳痛,痛势较剧,一侧头痛,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且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因此,中医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主要方针就是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转。本研究所用针灸治疗为活血化瘀法,该治疗方法最早可溯源至汉医家张仲景所著医典,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通络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5-HT、ET-1、CGRP水平,以改善头痛症状,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

本研究针灸选穴方案是综合参考多年中医针灸治疗文献所得,从中医针灸活血通络的整体观念出发,以“活血行气”的方式,促进患者体内气血通畅,并让其气血达到平衡状态,故取合谷穴、百会穴、太阳穴、太冲穴、足三里、归来穴、印堂穴、关元穴。合谷穴有镇静安神、舒经通络的效果,《长桑君天星秘诀》记载:“脾病血气先合谷”,合谷穴是调理人体气血的“要穴”;百会穴是督脉重要穴位,医典《针灸资生经》记载:“百会,百病皆主”,该穴位督领全身阳气,病理学研究认为,针刺百会穴,可直接释放人体内的内啡肽,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太阳穴是传统中医治疗头痛的重要穴位,有止痛、明目、醒脑开窍之功效,病理学研究认为,针刺太阳穴能够缓解头部血管痉挛情况;太冲穴在诸多医典中都有相关记载,如《医宗金鉴》《难经本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略》,记载内容和头痛、气血相关;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经脉的合穴,可改善食欲不振症状;印堂穴为人体“神明之府”,偏头痛者脑神受损,针刺印堂,有宁心安神、清头熄风之功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伴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观察结果,对照组出现几例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反应患者,观察组则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进一步证实中医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瘀头痛气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话说血瘀证
“搓手”可充盈气血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