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降糖颗粒辅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2021-06-11任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参芪降糖胰岛

任慧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医院内分泌科 项城 46629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疾病,患者相对缺乏胰岛素,但自身合成胰岛素功能并未完全丧失。有研究发现,T2DM发病原因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有关,治疗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血糖含量[1]。临床针对T2DM治疗以胰岛素注射、降糖药物口服为主,因药物口服具有便利性等优势,被广大医患所接受。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T2DM常用药物,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2]。参芪降糖颗粒为中成药,由黄芪、人参、五味子、地黄、麦冬、山药、天花粉、泽泻、茯苓、覆盆子、枸杞子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之功效。本研究选取我院156例T2DM患者,旨在探究参芪降糖颗粒辅助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6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岁,平均(53.64±8.46)岁;并发症类型:肾病29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8例,冠心病伴高血压1例;体质量指数20.6~27.7 kg/m2,平均(23.26±1.22)kg/m2;病程1~7年,平均(3.91±0.85)年。对照组男42例,女36例;年龄33~78岁,平均(54.64±8.76)岁;并发症类型:肾病25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6例,冠心病伴高血压2例;体质量指数21.1~26.4 kg/m2,平均(23.51±1.14)kg/m2;病程0.8~7年,平均(3.77±0.82)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性别)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经临床体征、血糖、胰岛素等检查确诊为T2DM;无精神异常;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感染性疾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严重胃肠道疾病;尿毒症期;合并肝、肺功能障碍;存在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等,依据患者病情控制血脂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口服,0.5 g/次,3次/d。持续治疗3个月。

1.3.2 实验组 采用参芪降糖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75)辅助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参芪降糖颗粒口服,6 g/次,3次/d。持续治疗3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无效:空腹血糖(FPG)下降幅度<1.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下降幅度<1.7 mmol/L;有 效:FPG下 降 幅 度1.1~2.8 mmol/L,2 h PG下降幅度1.7~4.5 mmol/L;显效:FPG下降幅度>2.8 mmol/L,2 h PG下降幅度>4.5 mmol/L。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lc)、2 h PG、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lc、2 h PG、FPG水平。(3)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无效6例、有效24例、显效48例,总有效率为92.31%(72/78);对照组无效15例、有效37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为80.77%(63/78);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457,P=0.035)。

2.2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bAlc、2 h PG、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Alc、2 h PG、F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2 h 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tP 78 78 10.14±1.62 9.79±1.56 1.374 0.171 5.27±0.88*6.72±0.93*10.002<0.001 12.91±2.62 12.32±2.51 1.436 0.153 9.12±1.74*10.56±2.31*4.398<0.001 9.72±1.48 9.37±1.74 1.353 0.178 6.42±0.72*7.75±0.53*13.138<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OMA-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tP 78 78 3.73±0.62 3.61±0.58 1.248 0.214 1.74±0.68*2.02±0.73*2.479 0.014 22.47±3.54 23.08±3.21 1.127 0.261 54.82±5.19*44.93±4.25*13.021<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饮食不合理、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T2DM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3]。研究显示,T2DM属于代谢性疾病,发病人群多在40岁左右,临床多表现为疲乏无力、消瘦、多食、多饮、多尿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临床应采取安全有效治疗方式,控制病情,改善预后。二甲双胍是对T2DM治疗首选药物,不仅对脂肪及糖原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对胰岛素改善具有一定帮助[4]。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多见口干口渴、五心烦热、倦怠懒言、气短乏力、有瘀斑、脉弦细涩之象,归因于胃、脾、肺脏腑功能亏虚,故应以滋阴生津、益气固本之法治疗[5]。参芪降糖颗粒含有黄芪、人参、五味子、地黄、麦冬、山药、天花粉、泽泻、茯苓、覆盆子、枸杞子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黄芪可行气固表;枸杞子可平补肝肾;山药可健脾益肺、固表敛虚汗;地黄可滋阴填肾精;五味子、麦冬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茯苓可健脾燥湿;天花粉可清肺胃二经实热;泽泻可降脂化浊;人参皂苷能生津安神、补脾益肺、复脉固脱、大补元气。全方多药配伍,共奏滋阴生津、健脾益肺、益气固本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0.77%;治疗后实验组HbAlc、2 h PG、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芪降糖颗粒辅助二甲双胍治疗T2DM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糖代谢水平。原因分析为参芪降糖颗粒中人参皂苷及地黄可降低血糖,黄芪亦可降低血糖,且对糖脂代谢具有改善作用,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起到双重降糖作用,进一步调节患者血糖水平[6]。

有研究表明,T2DM多与血管内皮细胞及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会造成HOMA-IR水平上升,HOMA-β水平下降,导致脂类代谢及糖类代谢异常[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芪降糖颗粒辅助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与参芪降糖颗粒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综上所述,T2DM患者应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参芪降糖胰岛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胰岛细胞移植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参芪黄颗粒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