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休克患者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2021-05-11张海军吴秋季封锐张鉴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性休克废物感染率

张海军,吴秋季,封锐,张鉴清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吉林长春 130011

创伤性休克指的是机体受到暴力作用后,出现重要脏器受损或者严重出血等不良情况,造成有效循环量下降和行为循环灌注缺乏,以及创伤后强烈疼痛和恐惧等多个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1-2]。患者临床特征是意识模糊、肤色苍白、冷汗、呼吸急促、血压降低以昏迷等。 创伤性休克多由交通事故、坠落或者机器损伤等导致,患者病情危重同时病死率较高,不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3]。创伤性休克患者多伴随感染状态,做好急诊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对降低患者感染率、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为此,现对该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选择收治的118 例患者和25 名医护人员开展研究,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给临床提供一定借鉴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9 年1—6 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共58 例设为对照组,另抽选2019 年7—12 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共60 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4]:①存在明确外伤史,伴随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以及皮肤湿冷等症状,确诊是创伤性休克同时存在感染者;②年龄>18 岁;③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②存在血液类疾病者;③存在糖尿病、 高血压或恶性肿瘤等其他慢性病者;④无完整临床资料者。 对照组男32 例、女26 例;年龄24~76 岁,平均年龄(54.26±9.2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9 例、尖刀刺伤12 例、交通伤12 例、挤压伤6 例、爆炸伤9 例;受伤位置:头颈部伤22 例、胸腹部伤15 例、四肢骨折11 例、多发伤10 例。 观察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25~75 岁,平均年龄(54.30±9.1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 例、尖刀刺伤12 例、交通伤13 例、挤压伤7 例、爆炸伤8 例;受伤位置:头颈部伤20 例、胸腹部伤16 例、四肢骨折13 例、多发伤11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2019年度医护人员25 名,其中男17 名,女8 名。 年龄22~50岁,均值(35.24±10.32)岁。 该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019 年1—6 月未开展感染控制管理,2019 年7—12 月开始实施感染控制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感染质控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医生护士各1 名为监控员,一同负责科室感染监测以及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定期组织开展小组会议,对反馈发现的问题开展分析,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建立完全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采用切实可行预防措施。 ②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定期组织对院感知识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于新上岗人员应重点开展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在职教育,促使其自觉按照院感规章制度执行。 ③加强消毒处理:做好抢救室以及诊疗室消毒处理。 医院需在这些地方放置洗手液与消毒液,医护人员应经常开展手部消毒。加强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部分物体与医疗器械做到定期消毒,例如体温表以及听诊器等,这些物品物体常常和不同人群接触,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需加强细菌检测,对急救车与车上物品定期开展消毒处理。④做好医疗废物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二次使用,以防病菌二次感染。 处理医疗废物需分门别类,需专人密封,并统一收集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医院需加强对急诊室感染控制管理,发现违反规定行为需严厉处罚。 ⑤加强治疗环节管理:急诊室治疗环节中需注意感染预防管理。 若人员较多需及时将人员疏散,避免耽误治疗。因患者病情危重,需及时对其开展抢救,而抢救室是救治患者的地方,这里医护人员较多,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机率也较高,因此需对患者开展隔离与消毒。 为提升患者抵抗力, 需做好其皮肤护理与营养支持工作。⑥做好个人防护:严格依据无菌操作执行,依据感染性疾病的隔离要素实施隔离,佩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并穿戴好隔离衣等。 ⑦加强院前转运中防护:备好充足防护用品,例如防护服、护靴以及护目镜等以备现场突发事件使用,若被污染应及时予以消毒处理;做好救护车辆和车上物品消毒灭菌,以防交叉感染,转运途中应注意车辆通风。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分别在干预后选择该院自制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开展评估,内容涉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个人防护共4 个方面,各项评分在0~25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越高。 问卷内部经一致性检验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 系数是0.865,内容效度是0.826。

②对比两组感染率,感染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个人防护方面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依次是3.33%、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

表2 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一类并发症,临床十分常见,且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创伤性休克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出血量之间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依据受伤情况快速做出初步判断,同时需密切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姿态以及被血迹污染程度等。 低血压状态属于临床主要表现,因缺乏充足运氧供量,因此可对微循环产生阻碍,进而使得大量有害物质生成[5]。 早期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可引发较多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创伤如继发严重的感染,细菌将产生大量内毒素以及外毒素,上述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出现中毒反应,并且通过直接或间接对周围血管产生影响,使得血循环在动力学上出现紊乱,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循环障碍,使得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动脉压下降,最终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另外,毒素会直接损害组织以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大量丢失,使得创伤性休克演变加快以及程度加重。

急诊科属于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和救治的重要场所,存在较多感染因素, 再加上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复杂,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感染。 感染一旦发生,不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其预后,还会增加其医疗负担,易引发医患纠纷等[6-7]。因此,做好急诊的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在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时,必须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及时清洗伤口、置留导管,有效预防和控制第二次感染[8]。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个人防护方面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感染控制管理能有效减少感染出现,提升急诊科感染控制管理质量。 考虑原因可能是观察组分别从建立感染质控小组、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做好消毒处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加强治疗环节管理、做好个人防护以及加强院前转运中防护几方面开展干预, 通过组建感染质控小组,使整个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有章可循[9-10];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能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使其自觉规范自身医疗操作;通过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对治疗中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同时做好院前转运中的防护工作,消除一切可能诱发感染的因素,不仅重视患者的治疗,也重视感染的预防,进而达到了“防治结合”的最终目标,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感染率[11-12]。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感染控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感染出现,提升科室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性休克废物感染率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电子废物何处去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