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APP 在妇科PICC 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1-05-11周萍李怡巍叶书玲袁颖梁瑜佳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知晓率网络平台妇科

周萍,李怡巍,叶书玲,袁颖,梁瑜佳

德阳市人民医院妇科,四川德阳 618000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之上升。 临床为延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开始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导管技术),作为新型治疗手段逐进入临床治疗视野。 通过对PICC的分析,发现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导管的维护,会影响导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因而,对PICC 导管进行合理维护尤为必要。 涵盖治疗间歇期在内的导管维护,不仅要求护士具有比较专业的维护知识、技巧,也要求患者能够实现自我护理。 在此种情况下,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提高患者及家属对PICC导管维护的认知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2-4]。刘辉等[5]在研究中, 不仅对患者关于PICC 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也调查了患者知识的需求及来源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行PICC 的患者仅接受了与日常生活、穿刺部位等相关的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而并未针对PICC 导管维护风险、并发症控制等内容的宣传,宣教体系并不完善。 探索更合适的健康教育形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成为医护人员努力的重要方向。 基于此,该次研究于2019 年1—6 月将该院92 例PICC 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手机APP 在妇科PICC 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德阳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的100 例患者。 纳入标准:①入选对象均经过病理活检,诊断为妇产科恶性肿瘤;②入选对象均行PICC 置管;③置管成功;④神志清楚。排除标准:①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对象;②不认同、不参与该次研究的对象。

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在100 例患者中最终选取92例患者加以研究,按照PICC 置管先后顺序使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51.0±11.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30 例,高中学历12 例,大专学历4 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50.0±12.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32 例,高中学历8 例,大专学历6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置管方法均采用超声引导PICC 置管,使用同一家公司同规格PICC 管道,由该院PICC 中心专科护士实施置管。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头、书面结合形式,分别于置管前、置管后和出院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使用“317 护”手机APP 进行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①宣教课程的制作和审核。 课程形式以视频或是PPT 课件的形式体现,要求所使用的课程要有图像、文字,具有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的特点,由科室静疗专科护士制作,制作后提交科室平台管理员审核。 管理员召集责任组长、健康教育管理员讨论无误后通过审核[6]。课程要将日常护理、穿刺护理、皮肤护理、导管并发症护理等相关内容,加以体现。

②正式使用前的试用流程设计好后,对10 例PICC 置管患者进行试用,收集患者意见,尤其是课程内容、推送时间节点、APP 的使用介绍等方面进行完善。在试用期,由于该院特殊的预入院制度,预入院患者没有床号住院号,无法接受实时信息,只能关注公众号。 在经过与317护APP 后台工作人员沟通后,开发出适用于预入院患者的床号录入方式。

③培训与考核科室组织培训全体护士进行“317护”相关知识。在实施前培训全科护士,要求均掌握宣教课程的推送方法。静疗专科护士负责后台数据的管理与监测,将监测结果汇报护士长,并在晨会上反馈。

④推送宣教课程。 患者在入院之初,责任护士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智能手机,对病区内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引导患者及家属进入到“317 护”网络平台中。 在患者及家属进入到网络平台中后,定期将PICC 相关宣教课程进行推送,叮嘱患者及家属要随时登陆平台,浏览和学习相关课程内容。 责任护士推送时机为置管前、置管后、带管出院前。坚持“谁推送谁落实”的原则,由当班护士负责落实患者是否已点击查看并理解该内容。

⑤质量控制。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网络平台的后台数据,后台监测数据包括宣传、满意度和随访3 种类型的数据。其中,对于在院患者的质量控制,以前两种类型数据为主。对患者健康宣教推送课程数量、阅读量、鲜花量等进行读取,就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对网络宣教知识的学习情况。 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定期督促护士长、健康教育组长等,不定期地对病区患者阅读情况进行抽查,明确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具体掌握现状。当患者点击出院时,网络平台将会自动向患者推送满意度问卷,了解掌握患者的满意度。同时,结合网络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应用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后,妇科患者PICC健康教育知晓率;②比较两组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 健康宣教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PICC 健康宣教知晓率(80.20±6.21)%,对照组PICC 健康宣教知晓率(52.11±9.19)%,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PICC 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77,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率比较

对照组静脉炎20 例,穿刺点渗血渗液21 例,穿刺点过敏8 例,无静脉血栓与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静脉炎10 例,穿刺点渗血渗液9 例,穿刺点过敏2 例,无静脉血栓与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静脉炎、穿刺点渗血渗液、穿刺点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就此类疾病而言,PICC 是其治疗给药的重要途径。不过,PICC属于侵入性的操作,留置体内的时间相对较长,容易使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7]。 因此,从优质护理管理角度出发,对PICC 的维护程序加以规范,强化对患者关于PICC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PICC 专科护士的能力等,对于控制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8]。通过该次研究,在日常宣教中重强调导管风险和并发症,图文并茂,录入大量反面教材,旨在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提高对导管并发症预防措施的执行度。 该研究显示,基于“317 护”手机APP 的宣教模式,对导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优于传统模式。

临床研究[9]指出,患者依从性提升方式中,手机信息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辉等[5]提出,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通常需要在护士专业讲解的基础上,再不定期观看PICC 健康手册。现阶段,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相对繁重,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宣教质量并未得到保障。该研究显示,使用“317 护”手机APP 对妇科PICC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优于传统模式,表现为日常生活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护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知识掌握较为牢靠[10-11]。 考虑与以下原因有关:①医护人员将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制作成的课程,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向患者推送相关健康知识,使患者能够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学习PICC 健康宣教内容。 ②APP平台的宣教内容统一,经过多方打磨,达到了同质化和精品化,避免了因宣教护士的个人能力不同造成的宣教差异。 ③手机APP 的便携性,弥补了纸质版宣教手册容易遗失,收藏麻烦的不足。 更适合患者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观看学习,巩固了学习效果。 谢建梅[12]提出,妇产科的PICC 护理期间,要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对置管外露长度进行改良,可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房颤发生率[5]。

综上所述,在PICC 的维护课程中加入该院专利—PICC 固定网套的使用说明,有利于女性患者更好地维护形象,带管活动,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知晓率网络平台妇科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