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单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报告

2021-04-08徐汉江邰胜梁朝朝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瘤体腹膜盆腔

徐汉江 邰胜 梁朝朝

患者,男,45岁,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左侧实质性占位入院。无尿频、尿急、头晕、心悸、多汗等不适,血压正常;查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常规、肿瘤指标、血儿茶酚胺、尿儿茶酚胺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增强CT示左侧盆腔类圆形软组织影,大小约52 mm×51 mm×58 mm,边界不清,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膀胱左侧壁受压,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图1)。术前诊断为盆腔肿瘤,行经腹途径腹腔镜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盆腔腹膜后,左侧腹股沟管内环口下方,髂内血管上方,闭孔外侧一大小约50 mm×50 mm×60 mm占位,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完整切除瘤体后见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红色,质韧;病理提示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 CD)(玻璃样血管型,图2),免疫组化:CD21(+),CD23(+),CD35(+),CD34(+),SMA(+),Ki-67(+),Bcl-2(-),S-100(-),P53(-)。术后密切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征象。

图1 CT示盆腔左侧实质性占位 图2 肿瘤病理切片(HE染色,×200)

讨论CD由Castleman等于1954年首先报道,与1956年进一步定义,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结扩大、增生,好发于纵隔、腹膜后、腹盆腔,甚至浅表淋巴结[1]。病理分型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型,以透明血管型最为常见,约占80%[2]。临床上则根据累及淋巴结分布和受累情况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单中心型多仅累及单个淋巴结区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多中心型则同时累及多个淋巴结区域,多出现发热、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3]。CD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免疫失调等有关,目前认为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与CD发病最为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也是未来治疗的重要靶点。此外,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 HHV-8)与多中心型C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对于CD,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及有效的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也缺乏特异性[4-5]。正如本例患者在CT上的表现,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呈血供丰富、不均匀强化等特点,易与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等混淆,确诊仍依赖于局部活检或术后标本大体病理。

对于多中心CD,目前推荐使用联合化疗,以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和HHV-8阴性患者,IL-6的单克隆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是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总体预后一般[6]。对于单中心型CD,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总体预后良好,10年总体生存率大于95%[7]。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我们更应关注并做好单中心型CD的治疗,对于腹膜后、盆腔等孤立的实质性肿块,术前应考虑到CD可能;术中充分暴露术野,辨认解剖结构,紧贴包膜分离,保持瘤体完整性;术后加强随访,对于瘤体无法完整切除的患者,可早期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本例患者密切随访9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后续将进一步随访。

猜你喜欢

瘤体腹膜盆腔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