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1-04-07黄素庆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湿热型浅表性气滞

黄素庆

(江油市双河镇卫生院,四川 江油 62171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此病的病因有患者常喝浓咖啡、嗜酒、发生胆汁反流、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此病患者具有进食后上腹不适、胃部隐痛、恶心、泛酸、呕吐等症状。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常见证型。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20 年1 月至12 月期间江油市双河镇卫生院收治的68 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胃镜检查及中医检查被确诊为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2)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2)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3)合并有胃溃疡。4)合并有恶性肿瘤。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19 ~76 岁,平均年龄为(47.5±4.97)岁;其病程为1 ~9 年,平均病程为(5.00±2.67) 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4 例,女20 例;其年龄为18 ~75 岁,平均年龄为(46.50±5.66)岁;其病程为1 ~8 年,平均病程为(4.5±2.43) 年。本研究经过江油市双河镇卫生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片、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铝碳酸镁片的用法为:口服,0.5 g/次,3 次/d。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的用法为:口服,20 mg/次,1 次/d。莫沙必利片的用法为:口服,5 mg/ 次,3 次/d。连续治疗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1]。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治疗。柴夏芩姜汤的用法为:生姜17 g、黄芩25 g、半夏10 g、柴胡30 g、藿香12 g、珍珠母8 g、神曲10 g、大枣8 g、佩兰17 g、钩藤15 g、白芍15 g、川芎12 g、蒲公英18 g、青皮20 g、素馨花15 g、人参10 g、苍术12 g、陈皮13 g、川楝子10 g、薏苡仁15 g、茯苓20 g、黄连25 g、佛手13 g、瓜蒌根12 g、党参10 g、枳实12 g 及木香18 g。将上述中药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服用,1 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8 周[2]。在治疗期间,禁止患者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嘱其戒烟、烟酒。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便秘、腹泻、恶心等)的总发生率。用中医症状积分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为0 分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评分为1 分表示患者有轻度的临床症状;评分为2 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的临床症状;评分为3 分表示患者有重度的临床症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及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呕吐、恶心、反酸、胃脘部胀痛、打嗝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其胃部的溃疡、糜烂、充血等情况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呕吐、恶心、反酸、打嗝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部的溃疡、糜烂、充血等情况均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呕吐、恶心、反酸、打嗝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或在加重,经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部的溃疡、糜烂、充血等情况均无改善或在加重[3-4]。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P >0.05。治疗1 个月及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分,±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分,±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参照组 34 9.87±3.65 7.55±3.04 6.01±2.03观察组 34 9.59±3.78 5.84±2.64 2.63±1.32 t 值 0.307 2.476 8.319 P 值 0.380 0.008 0.000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治疗后,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出现便秘,有3 例患者出现腹泻,有2 例患者出现恶心,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59%;在观察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出现腹泻,有1 例患者出现恶心,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88%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胃部疼痛、恶心等。西医常使用抗生素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但长期接受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5]。中医认为,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由于患者饮食劳倦、肝失疏泄、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所致。因此,治疗此病主要采用调和气血、疏肝解郁等方法。本次研究使用的柴夏芩姜汤中,柴胡与白芍一散一收,共为主药,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补血、敛阴止汗、平肝止痛的作用;枳实具有破气消积的作用;钩藤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的作用;茯苓具有平冲降逆的作用,生姜具有平逆止呕的作用,茯苓与生姜同用可发挥建中利湿的作用;半夏具有消痞、止呕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半夏与黄芩同用可发挥辛开苦降、调和阴阳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的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健脾除湿、调和气血、疏肝解郁的作用[6]。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P >0.05。治疗1 个月及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湿热型浅表性气滞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