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1-04-07宋占谋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益气水肿血浆

宋占谋

〔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700 〕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疲乏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发心脏结构异常改变,致使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引起的。此病患者可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西医主要是采用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此病。螺内酯和氢氯噻嗪均为利尿剂。这两种药物可抑制RAAS 系统的激活,从而可起到改善心肌功能、抑制心血管重构的作用。倍他乐克属于β 受体阻滞剂。此药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调节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此药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但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眩晕、疲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治疗此病应从温阳、补阳、益气升陷等方面入手[1]。加味益气升降汤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黄芪、丹参、人参等。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通络、解毒化瘀之功[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研究用加味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6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3]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病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其本人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病程为6 ~25个月,平均病程(17.01±3.66)个月;其中有男性35 例,女性20 例;其年龄为39 ~76 岁,平均年龄(50.55±3.35)岁。观察组患者的病程为5 ~24 个月,平均病程(16.05±3.01)个月;其中有男性34 例,女性21 例;其年龄为40 ~79岁,平均年龄(51.55±3.1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 >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螺内酯(规格:20 mg/ 片;生产厂家: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194 ;用法:口服,20 mg/ 次,1 次/d)、氢氯噻嗪(规格:25 mg/ 片;生产厂家: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796 ;用法:口服,25 mg/ 次,1次/d)和倍他乐克(规格:25 mg/ 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用法:口服,12.5 mg/ 次,2 次/d)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益气升降汤进行治疗。加味益气升降汤的方剂组成是:泽泻15 g,黄芪10 g,丹参、人参各8 g,麦冬、枳实、玄参、五味子、葶苈子、桔梗、当归、金银花各5 g,甘草3 g。水煎服,1 剂(200 mL)/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治疗后其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疲乏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其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疲乏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其心功能有所改善)和无效(治疗后其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疲乏等临床症状未好转,其心功能未改善)。(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2)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 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3)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处理,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LVIDd、LVEF、E/A等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36%),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E/A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LVIDd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观察组患者的LVEF、E/A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LVIDd 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LVEF(%) LVIDd(mm) E/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5) 40.31±2.31 49.91±3.09* 53.31±3.61 45.11±2.51* 0.79±0.11 1.11±0.11*观察组(n=55) 40.61±2.29 57.91±2.79* 53.01±3.59 35.68±2.29* 0.77±0.09 1.41±0.21*t 值 0.683 14.251 0.437 20.583 1.044 9.38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水平的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水平的比较(±s )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PRA(ng/mL·h) ALD(pg/mL) Ang 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5) 4.01±0.39 2.79±0.31* 208.31±35.19 167.99±34.09* 126.01±4.49 91.99±2.99*观察组(n=55) 3.89±0.39 2.19±0.19* 208.97±35.32 149.97±29.96* 125.01±4.59 80.21±2.49*t 值 1.614 12.638 0.098 2.945 1.155 22.45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标主要是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住院率及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合理使用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其体内滞留的水分和钠,降低其心脏负荷,缓解其疲乏、外周水肿等症状。螺内酯和氢氯噻嗪均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的利尿剂。有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倍他乐克等β 受体阻滞剂可减轻其临床症状,降低其猝死风险。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心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治疗此病应从益气养心、温阳健脾、理气活血等方面入手。加味益气升降汤中的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黄芪可补气固表;丹参、当归可活血化瘀;桔梗、人参可补脾益肺;麦冬可润肺清心、消炎抗菌;五味子可敛肺滋肾;枳实可破气消积;金银花、甘草、玄参可清热解毒;葶苈子可利尿除肿;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温阳健脾之功。王宇等[6]研究发现,用加味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LVEF、E/A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LVIDd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提示,用加味益气升降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肌重构的重要因素。血浆PRA、ALD、Ang Ⅱ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可引发心肌炎症反应,导致心肌重构。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中的皂苷、多糖等物质具有抗炎作用;麦冬可改善血液微循环,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提示,用加味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抑制其心肌重构。

综上所述,用加味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浆PRA、ALD、Ang Ⅱ的水平,控制其病情的进展。

猜你喜欢

益气水肿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