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07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伤性脑膜受检者

马 棚

(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淮安 211700)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的外伤,易引发多种继发性脑病。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脑损伤,是由创伤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聚集所形成的[1]。血浆D- 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液高凝的状态及纤溶的情况。本文以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9 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D- 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9 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 例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39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2]:1)其病情经CT检查被确诊为颅内血肿。2)其致病原因为发生外伤。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免疫性疾病。2)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3)近期接受过抗凝治疗。4)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在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有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5 岁,年龄最大的为82 岁,平均年龄(51.4±1.4)岁;其中,有23 例因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12 例因从高处跌落或头部被重物击打致伤的患者,有5例因其他因素致伤的患者;其中,有13 例轻度颅内血肿患者,有14 例中度颅内血肿患者,有13 例重度颅内血肿患者;其中,有15 例血肿发生位置为硬脑膜外的患者,有16 例血肿发生位置为硬脑膜下的患者,有9 例血肿发生位置为脑内的患者。在对照组39 例健康人中,有男性20 例,女性19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2 岁,年龄最大的为84 岁,平均年龄(51.5±1.5)岁。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及年龄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选择盱眙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分别采集两组受检者3 ml 的肘窝静脉血。将血样标本置入硅化试管中,按照1 :9 的比例向试管内添加浓度为109 mmol/L 的枸橼酸钠,对血液标本进行充分的抗凝处理。将血液标本置入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3]。

1.3 观察指标

检测结束后,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血肿严重程度、不同血肿发生位置、不同预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较高,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μg/L,±s)

表1 两组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μg/L,±s)

组别 例数 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 40 352.12±11.95对照组 39 112.98±11.93 t 值 28.24 P 值 <0.05

2.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血肿严重程度、不同血肿发生位置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

观察组患者中轻度血肿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低于中度及重度血肿患者,血肿发生位置为硬脑膜下及脑内的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高于血肿发生位置为硬脑膜外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血肿严重程度、不同血肿发生位置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μg/L ,±s)

表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血肿严重程度、不同血肿发生位置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μg/L ,±s)

类型 例数 血浆D-二聚体 t 值 P 值轻度 13 227.34±11.06血肿严重程度 中度 14 315.95±11.04重度 13 421.14±11.06 24.01 <0.05 13.32 <0.05硬脑膜下 16 397.43±12.04血肿发生位置 脑内 9 399.02±12.02硬脑膜外 15 311.17±11.02

2.3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

观察组患者中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均低于恢复效果一般、恢复效果较差及死亡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μg/L ,±s)

表3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μg/L ,±s)

预后 例数 血浆D-二聚体恢复效果较好 15 221.18±13.05恢复效果一般 11 293.38±13.07恢复效果较差 9 362.19±13.05死亡 5 439.11±13.03 t 值 22.64 P 值 <0.05

3 讨论

在健康人的体内,血液中的纤溶酶及纤溶酶抑制酶等酶的活性均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血液在体内循环时不会发生过度凝集或无法凝集的现象。一旦血管受到外部损伤,人体的凝血功能就会被激活,血液中的活化因子Ⅷ与水解纤溶酶就会发生反应,从而可形成血浆代谢产物D-二聚体。血浆D- 二聚体的形成与血管受损、凝血功能被激活均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研究证实,将血浆D- 二聚体作为评价血管受损情况的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

研究发现,当人体的血管发生损伤时,血液中D- 二聚体的含量就会异常升高。因外伤导致颅内血肿的患者其血浆D- 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趋势更加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颅内出血可引发脑组织缺氧性损伤、急性酸中毒等并发症,能够对脑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易诱发内源性凝血功能亢进。2)脑组织损伤可导致脑循环系统发生损伤,使血管内的部分血小板渗漏到脑组织内,并与糖蛋白等受体类物质发生作用,形成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可在PF3 因子的作用下,进一步导致凝血酶的活性被过度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最终可增加血浆中D 二聚体的浓度。3)患者在发生脑血管损伤后,其机体可释放大量的凝血激酶物质,促进内源性血液发生凝集,从而可引起纤溶亢进反应的发生,导致血浆中D- 二聚体的浓度升高[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可明显升高。对该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判断其血肿的严重程度、血肿发生的位置及预后。

猜你喜欢

外伤性脑膜受检者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