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04-07王安猷潘仁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踝评分标准踝关节

王安猷,潘仁荣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人民医院外二科,贵州 台江 556300)

踝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主要由胫骨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组成。踝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其活动范围较大,加之其缺少韧带和肌肉组织的支撑,因此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骨折[1]。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其对手术和复位效果的要求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但使用金属螺钉固定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将螺钉取出,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2]。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经CT 检查或X 线检查得到确诊;骨折类型为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具有进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存在下肢血管病变;合并有糖尿病且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脱落。随机将其分为可吸收螺钉组(n=30)与金属螺钉组(n=30)。在30例可吸收螺钉组患者中,有女11 例,男19 例;其年龄为18 ~55 岁,平均年龄为(30.3±2.1)岁;其中,左下肢和右下肢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分别有16 例和14 例。在30 例金属螺钉组患者中,有女12 例,男18 例;其年龄为20 ~54 岁,平均年龄为(32.1±2.5)岁;其中,左下肢和右下肢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分别有17 例和13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对可吸收螺钉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其患侧内踝前侧做一个短弧形切口,在其外踝后侧做一个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骨折部位。将骨折部位的组织坏死、骨折线内的骨膜等清除干净。在直视下复位骨块(复位的顺序为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用钛夹对骨块进行临时固定。对于后踝骨折患者,采用1 ~2 枚4 ~4.5 mm 的可吸收螺钉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对于外踝骨折患者,采用1 枚2.7 mm 的可吸收螺钉和1 枚1.5 mm 的可吸收螺钉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对于下胫腓联合骨折患者,采用1 ~2 枚5.5 mm的可吸收螺钉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螺钉需向前倾斜,与胫骨轴线呈30°。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采用1 ~2 枚3.5 mm 或4.5 mm 的可吸收螺钉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使内踝远端与胫骨轴线呈60°。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用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内固定术对金属螺钉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手术的步骤与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相同,只将可吸收螺钉更换为金属螺钉(钛合金螺钉,型号为Ti6AIL4V,大小为2.5 ~3.5 mm)。术后用石膏对两组患者患侧的踝关节进行外固定,固定的时间为4 ~6 周。术后可吸收螺钉组患者骨折部位的螺钉不用取出,金属螺钉组患者骨折部位的螺钉需根据其术后的康复情况择期取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的评分。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包括疼痛(总分为25 分)、踝关节活动范围(总分为25 分)、X 线测量评估评分(总分为25 分)、跑步能力(总分为5 分)、行走能力(总分为10 分)和踝关节稳定性(总分为10 分)六项评分指标,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患侧踝关节的功能越佳[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可吸收螺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2.2 对比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的评分

术后6 个月,可吸收螺钉组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标准的总分高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2 对比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的评分(分,±s )

表2 对比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的评分(分,±s )

组别 例数 疼痛 踝关节活动范围 X 线测量评估评分 跑步能力 行走能力 踝关节稳定性 总分可吸收螺钉组 30 23.6±0.5 23.1±0.4 22.9±1.0 4.4±0.2 8.6±0.3 9.0±0.6 94.1±2.5金属螺钉组 30 20.6±0.7 20.4±0.3 22.5±1.2 4.3±0.5 8.7±0.8 9.1±0.2 88.7±2.4 t 值 4.03 3.01 0.51 0.89 0.64 0.06 7.8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与地面距离最近的负重关节,承受着人体站立时的绝大部分重量。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过去,临床上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内固定术。用该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虽然能有效地复位及固定其骨折端,但日后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手术,将金属螺钉取出,会对其踝关节造成二次伤害[3]。可吸收螺钉是由聚-DL-乳酸(PDLLA)材料制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其弹性和组织相容性较好,可在患者的体内慢慢降解,不需要取出[4]。可吸收螺钉能在12 ~18 个月内降解,最终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5]。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不需要将螺钉取出,可避免对其进行二次手术。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其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较快。

猜你喜欢

内踝评分标准踝关节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