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2021-04-07谭小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红素白蛋白血症

谭小林,程 梅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520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该病可导致患儿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导致其发生微循环紊乱、肝胆损伤、黄疸等并发症。该病还可导致患儿心肌酶的水平升高,致使其心肌受损[1]。临床上将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心肌酶水平作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则。换血疗法是指通过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的正常血液,将其原有的部分或大部分血液进行置换,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4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 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儿的病情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3]。2)患儿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儿不符合进行换血疗法的指征。2)患儿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患儿合并有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4)患儿的染色体异常。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患儿9 例,女性患儿6 例;其日龄为3 ~5 d,平均日龄为(2.3±0.5)d;其体重为1.6 ~4.4 kg,平均体重为(3.2±0.6)kg ;其中足月儿和早产儿分别有10 例及5 例。

1.2 方法

告知患儿家属在患儿接受治疗前的4 h 为其禁食,并确保其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稳定范围。本次用于换血治疗的血液均为O 型洗涤红细胞悬液和AB 型血浆混合而成,其配比为2:1 和3:1。对于存在Rh 血型不相符的患儿,可选取与其母亲血型相同的Rh 型血液或与患儿血型相同的ABO型血液。对这15 例患儿均进行换血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镇静,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将静脉通路与注射泵(速度设置为4 ml/min)相连接,以此作为输入路径。为患儿建立动脉通路。将三通输液管分别与装有500 ml 肝素盐水的量筒及输液泵(速度设置为4 ml/min)相连接,以此作为输出路径。输血操作和抽血操作同时进行,并保持输血速度和抽血速度一致。换血结束后,每隔4 h 监测一次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指标,以确保其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患儿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各项心肌酶的指标(血清AST、LDH 和CK 的水平)、Hb 的水平、HCT 及RBC。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15 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的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这15 例患儿治疗后其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的水平均更低,P <0.05。详见表1。

表1 这15 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的水平(±s)

表1 这15 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的水平(±s)

血清间接胆红素(μmol/L)时间 血清白蛋白(g/L)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治疗前 35.9±3.9 379.7±98.9 395.8±98.2治疗后 30.2±3.7 170.8±60.4 181.4±60.6 t 值 6.706 11.401 11.751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这15 例患儿各项心肌酶的指标

与治疗前相比, 这15 例患儿治疗后其血清AST、LDH、CK 的水平均更低,P <0.05。详见表2。

表2 这15 例患儿各项心肌酶的指标(U/L,±s)

表2 这15 例患儿各项心肌酶的指标(U/L,±s)

时间 血清AST 的水平 血清LDH 的水平 血清CK 的水平治疗前 65.5±8.1 243.6±20.4 211.6±25.5治疗后 22.5±4.3 112.4±12.7 42.9±10.5 t 值 29.655 34.531 38.690 P 值 0.001 0.001 0.001

2.3 这15 例患儿的RBC、HCT 及Hb 的水平

接受治疗后,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2:1 的患儿相比,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3:1 的患儿其RBC、HCT 及Hb 的水平均更高,P <0.05。详见表3。

表3 这15 例患儿的RBC、HCT 及Hb 的水平(±s)

表3 这15 例患儿的RBC、HCT 及Hb 的水平(±s)

组名 例数 RBC(×1012) Hb 的水平(g/L) HCT 3:1 组 7 5.7±0.5 201.2±13.6 0.54±0.09 2:1 组 8 4.6±1.2 180.3±20.4 0.48±0.05 t 值 2.252 2.296 2.439 P 值 0.042 0.039 0.030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主要为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受到过多的破坏,致使其体内间接胆红素的水平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其肝功能及心肌受损,最终引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罹患高胆红素血症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其可发生多种后遗症,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其死亡[4]。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受损的主要表现为心肌酶水平升高,且其心肌的损伤程度与心肌酶的水平呈正比[5]。因此,临床上在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同时,还需及时控制其心肌酶的水平[6]。近年来,换血疗法逐渐被应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中。该疗法可及时移除患儿体内的致敏红细胞及抗体,降低其胆红素的水平。此外,该疗法还可为患儿提供新鲜的白蛋白,改善其贫血的症状,降低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这15 例患儿治疗后其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AST、LDH、CK 的水平均更低,P <0.05。接受治疗后,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2:1 的患儿相比,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3:1 的患儿其RBC、HCT 及Hb 的水平均更高,P <0.05。这说明,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儿心肌酶及总胆红素的水平。

猜你喜欢

胆红素白蛋白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