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

2021-03-29李东阳荣风菊康丽娜孙桂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组间骨折疼痛

李东阳 王 静 杨 雪 荣风菊 康丽娜 孙桂芳▲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骨外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采血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四肢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一种常见骨头断裂或畸形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对此类疾病多选用手术治疗,以此达到骨头复位和固定效果[1]。但受外界暴力导致骨折同时,其局部的软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实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我国临床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常规护理虽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减轻疼痛,但易诱发其他并发症,整体护理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患者预后[3]。心理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负担,最大程度降低疼痛感,对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就此探讨该措施对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1.43)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肱骨骨折10例,尺桡骨折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0~77岁,平均(48.5±1.46)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4例,肱骨骨折11例,尺桡骨折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 确诊为四肢骨折[5]。排除标准:合并骨肿瘤、骨髓炎、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依从性不高患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的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骨折初期:及时固定骨折端,避免肢体活动,以此减轻骨折端的摩擦,缓和疼痛感的同时还能减少对局部骨折软组织、血管或神经损伤。四肢骨折护理中,动作轻柔,局部保护,采取舒适的体位。②骨折中期:患肢制动、抬高,减轻肿胀现象。上肢选用枕垫或是悬挂胸前且略高过心脏这水平线,下肢抬高15°~30°。③骨折后期:适当用止痛药。术后疼痛感剧烈患者可酌情使用镇痛泵,药物缓慢释放,病情得到好转后减少用量;若绷带、石膏固定患者发生疼痛异常,需结合患肢肿胀程度、肢体感觉及血运开展使用,坚持护理2个月。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骨折前期:①疼痛评估。时刻查看病情,依据不同层次年龄患者所表达疼痛能力判定痛感;在患者自主述说感受同时,结合其面部表情、姿势、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状况综合情况,分析并判定疼痛因素,全面评估其程度和性质,对症解决。②情绪疏导。患者多为意外伤,且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未完全有思想准备,易产生惊恐、焦虑、慌张等不良情绪,而易诱发疼痛应激反应,患者更易出现悲观、难过等情绪。针对此,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间的交流,有针对性进行情绪疏导,激发并鼓励其提高治疗自信心。时刻注意其心理反应,熟练掌握其心理需求,指导患者保持一颗稳定心态,耐心为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对患者内心疑惑耐心讲解,尽量满足其需求。护理人员获取患者信任,加强其依赖感、安全感及信任感。(2)恢复阶段:①疼痛护理。依靠听觉、视觉或动作等刺激感知神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阻断痛感。可鼓励家属同患者聊天,提升其兴趣,或通过听音乐形式;另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练习,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锻炼,放松骨骼肌肉,减轻体力消耗。适当进行局部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被动活动量,由此起到生理和心理上安慰及镇痛作用。②心理暗示。因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情绪易激动,会要求使用一些阵痛药物减轻痛感,但若长期服用可出现药物依赖行,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护理人员充分鼓励患者,循循善诱,讲解过度使用疼痛药物的危害,做到感同身受,告知其是暂时的,少用为好。坚持护理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和护理后满意度。临床指标包括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判定标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判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2分表示重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量表内容包含紧张、恐慌、担心等心理状态。>69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生活能力越佳。

护理满意度判定: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6],内容包括护士所花时间、护理能力、对病情了解程度、接待方式、巡视病房次数、提供帮助、自身工作态度、提供帮助等内容,满意度分值在1~5分,1 分即非常不满意,5 分即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各临床指标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VAS、SDS、SAS评分和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VAS、SDS、SAS评分低于护理前,BI指数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VA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临床指标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临床指标的比较(分,±s)

组别 VAS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 BI指数观察组(n=47)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对照组(n=47)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4.89±2.65 1.24±1.16 8.650 0.001 40.25±6.58 28.68±3.24 10.815 0.001 42.74±3.22 28.64±2.22 24.715 0.001 79.78±3.56 90.34±3.04 15.465 0.001 t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P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4.58±2.78 2.02±1.28 5.734 0.001 0.553 0.581 3.096 0.003 41.02±5.89 37.54±3.01 3.607 0.001 0.589 0.551 13.735 0.001 43.12±3.45 37.31±2.78 8.990 0.001 0.552 0.582 16.707 0.001 78.89±3.64 81.06±2.87 3.209 0.002 1.198 0.234 15.218 0.001

2.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3.62%)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四肢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或老年人群,主要受外界暴力等直接引起,是常见且多见的骨科疾病之一[6]。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再加上受到创伤较重,患者部分神经功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一旦发病,患者伴有剧烈疼痛、心情烦躁及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等,由此引发其生活自理能力减弱,严重影响骨折的恢复速度及应用效果,影响日常生活质量[7]。疼痛极易诱发一系列多种并发症,继而增强体内内源性物质的释放过量,促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8]。临床对该疾病多采用手术固定方式,但因术后愈合中骨质代谢活力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局部创伤后炎症反应及血凝变化,易诱发其他不良反应,造成患者伤残,而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对加速患者康复显得尤为关键[9]。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实践应用强的护理模式,已获普遍认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多种方式及途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为患者创造舒心、适宜的最佳心理环境和状态,帮助患者尽早康复[10]。不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全面贯彻并落实护理实践,真正细化到每步、每个角落;提升患者的行为、认知及社会家庭支持,加强患者正确掌握疾病认知,了解并树立自信心,消除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等,安全可靠。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疏导,掌握和提高患者交流技巧,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11]。该护理优势具体为:①增强护患的良好关系,实行细致、深入的心理干预有助于解开其心结,排解内心忧虑、不安、急躁等负面情绪,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信任医护人员,减少护患纠纷[12]。②缓解疼痛程度,依靠转移注意力方式减轻其痛感,指导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减轻疼痛,避免过度依赖镇痛药[13]。③提升心理能力,克服患肢困难,加强康复锻炼,以积极的心理暗示,防止患肢僵硬或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产生,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的VAS、SDS、SAS评分和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3.62%)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赵艳君等[15]指出,焦虑及抑郁是患者创伤后的两个最主要的心理问题,通过必要的心理护理等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心理负担。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此外,赵艳君等[16]也指出,在应激障碍急性反应患儿中实行动物化情景剧视频健康宣教,对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和增强应急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减轻疼痛,缓和心理负担,提升其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组间骨折疼痛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