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3-29丁百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奥曲奥美拉唑肝硬化

丁百玲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沈阳 110002

肝硬化是常见的肝脏疾病,而且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较高,同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内科常见危急重症,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情况下会因低血容量休克而死亡[1]。因此,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选择有效的止血药物干预,才能控制病情进展[2]。有研究报道[3],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一线疗法为内镜介入治疗,但在基层医院这种疗法无法广泛开展。为此,对于内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旧首选药物治疗。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均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广泛[4],但前者价格昂贵,后者预后不佳[5]。随着近几年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基层医院中应用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增多,为了进一步分析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本研究对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组考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①经病史、临床表现、超声或CT 检查确诊满足肝硬化标准[6];②入院后3 d 内镜胃镜检查证实有上消化道出血及明确病因为静脉曲张破裂;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③药物过敏症者;④患有精神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者。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8岁,平均(55.83±2.77)岁;疾病类型:酒精肝硬化12例,胆源性肝硬化14例,肝炎后肝硬化34例;肝功能分级A级12例,B级42例,C级6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0~75岁,平均(55.75±2.62)岁;疾病类型:酒精肝硬化10例,胆源性肝硬化12例,肝炎后肝硬化38例;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43例,C级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肝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禁食、补充供血容量、输血、吸氧等治疗,同时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1867,生产批号20161009,规格40 mg)治疗,将40 mg 奥美拉唑加入50 mL 的50%葡萄糖溶液中,微量泵入治疗。除了常规治疗,两组还予以如下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118,生产批号20160912,规格1 mL∶6 U×10 支)治疗。先取6 U 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然后取36 U 垂体后叶素加入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调整好仪器数据,持续泵入,速率为0.1~0.5 U/min,持续治疗5 d。

观察组患者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沈阳东宇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16,生产批号20160816,规格:100 μg)治疗。取100 μg 奥曲肽加入20 mL 的50%葡萄糖溶液中,调整好仪器参数,维持25 μg/min泵注,持续治疗5 d。药物泵注仪器为ZZB-Ⅰ型爱朋全自动注药泵(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2、3 d 的止血率、止血时间、随访3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其中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标准[7]:①基本痊愈。治疗后1 周内黑便或呕血停止,大便隐血阴性持续3 d,出血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②显效。治疗后1 周内黑便或呕血停止,大便隐血(+)持续3 d,出血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③有效。治疗后1 周内出血减少,大便隐血强阳性转为(++),出血及伴随症状稍有改善;④无效。治疗未能满足前述要求。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止血率、止血时间、随访3个月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d 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3 d 的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d的止血率与治疗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的止血率低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3 d 的止血率与治疗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止血率、止血时间及随访3个月再出血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输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输血量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输血量的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 输血量(mL)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7.04±1.53 11.283.44 7.968 0.000 245.58±40.38 433.28±70.49 16.334 0.000

3 讨论

肝硬化是肝脏弥漫性损害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长期积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出血的原因较多,比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最为主要的原因[8]。肝硬化发生后,门静脉压力升高,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肝静脉或门静脉受阻,进一步加剧门静脉高压,使得已曲张的食管与胃底静脉破裂,诱发上消化道出血[9]。呕血、黑便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临床将其归为急症,抢救得当与否,用药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0]。因为肝硬化后上消化道出血进展快速,一旦出现休克症状,患者死亡率极高,因此应尽快止血,但临床可选择的止血方案较多,有药物治疗、机械压迫、手术治疗及内窥镜等[11]。随着近几年药物治疗逐渐成熟开展,在内科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得到了认可,比如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方案[12],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展开了研究。

本研究对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组研究,均用奥美拉唑方案,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则用奥曲肽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d 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3 d的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d 的止血率与治疗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的止血率低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3 d 的止血率与治疗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的再出血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H+-K+-ATP 酶,阻断胃酸分泌终末端,从而导致其处于无酸状态,可更好地维持血小板凝集功能,同时可更好地清除胃蛋白酶;奥美拉唑还能提高胃部pH,促使其不低于6.0,使得出血部位的酸性环境得到改善,阻断高酸液体进一步侵蚀病变部位的溃疡面,使得出血处血小板更好地凝集形成血栓,实现长时间止血的效果[13]。奥曲肽则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有类似的作用,半衰期比天然抑素高30倍,且作用时间更久。奥曲肽可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可促进内脏血流量下降,并且缓解门脉压力,通过降低曲张食管静脉血流,减轻其压力,从而更好地避免破裂出血现象。此外,止血治疗期间,凝血酶十分关键,可直接作用在血液凝固最后环节,使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为不溶的纤维蛋白,促进血液凝固[14]。不过,酸性环境或遇热后凝血酶会丧失作用,为此要求用药期间溶剂温度不超过37℃,才能发挥最大效果[15]。

综上所述,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治疗,可提高效果,促进更快止血,缩短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

猜你喜欢

奥曲奥美拉唑肝硬化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