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踏上“悦读”之旅

2021-01-22宋君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悦读读书教材

宋君琴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陕乐的阅读巾体验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阅读。

一、让“悦读”成为一种兴趣

学生阅读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作源头,才会将被动的“要我读”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读”。抓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每一个点,积极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潜在因素,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l.创设教室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精心布置教室。教室是学生们每天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墙壁、黑板报设置“读书伴我成长,阅读带我飞翔”读书宣传栏,开辟“好书推荐”“读书之星”“美文欣赏”等小栏目,定期推荐新书、好书、畅销书,努力营造充满书香气息的氛围,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板块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其次,建立教室图书角。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多捐书、捐好书,形成好书与大家分享的良好风气。选出真正爱读书的学生,在大家的监督下,轮流负责图书的借阅监管。

第三,形成分享制度。开展每天课前一分钟分享活动,或读书名言,或美文警句,或心得体会,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置身于书香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2.结合学生兴趣,推荐阅读书目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一环。

(1)依托教材,确定共读书目。统编本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可选择的阅读材料。有些课文节选自原文,自的改编自原著,有的推荐同一题材的优秀作品,而“快乐读书吧”板块则明确推荐某本或某类书……依托教材发掘并遴选出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思想和健康的精神,蕴含高尚的情操和趣味,能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习得以及生命成长起到一定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遵从差异,摊荐自选书目。基于学生的认知、阅凄品质与情感体验等各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确定各自的“自由赏读书目”。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且内容健康的书籍,教师在尊重学生读书选择的同时帮助他们把好选书关,让学生们在自主、轻松的环境中徜徉于书海。

3.开拓课堂阵地,寻“趣”点拓“趣”源

课堂是引导学生们读书的最佳阵地,住语文课上要挖掘教材,寻找“趣”点,唤起学生们的读书欲望,指导过程设悬念,强化“趣”感,让学生们趣味十足地享受“悦”读的美好。

(1)巧设问题引趣。教材中的选文很经典,很多都是名著节选,要让学生们走进名著,走进阅读,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借教材之力,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进一步去探究原著。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结束后教师可设计提问:“学习了课文,林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豹子头林冲只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之一,《水浒传》巾还有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他们神勇无比、个性鲜明,请大家读一读《水浒传》,把你喜欢的人物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讲给大家听。”

(2)巧借文本资源激趣。教材是最好的例子,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在学生们领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好后告诉他们,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众神之首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神话故事会等着你一起分享哦!

二、让“悦读”成为一种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高效地进行阅读。

l.读书批注法

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有助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读书笔记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低年级学生“直接在书中勾画圈点批注”,学会使用符号做标记,如画横线、波浪线、双横线等;中、高年级就可以“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读到好篇章,品一品,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培养阅读速度的同时要养成善于勾画、善于摘录、善于思考、善于记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思结合法

在指导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并教给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自问、自读、自答、质疑,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大胆想象,多方质疑,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達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

3.读写训练法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自在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以便读写结合,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的

三、让“悦读”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阅读的持续、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激励。

l.制订读书计划,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每学期开始,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制订一份阅读计划,列出阅读书目清单,安排好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内容等。阅读期间,家校要协调配合,督促学生认真落实每一天的读书行动计划。制订好的阅读计划,持之以恒地实施,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搭建阅读平台,推动阅读的实践性

(l)晨间诵读,徜徉诗海。“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是学生们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是吟诵诗词的最佳时间。因此,每天安排20分钟晨诵时间,用于诵读诗词。课内的、课外的,大声的、轻声的,集体的、独自的……学生们在感受古诗词美妙韵律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每周摊荐,畅游文海。每周一的语文课,开启“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由学生自主推荐经典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作为学生本周的自选阅读书目。为了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基本流程是“推荐作品名称——阐述推荐理由——摊荐精彩片段——师生共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表达。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高度概括精准提炼的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多种展示,书海交流。展示是成果汇报的一种方式,交流是互相学习的一种形式。读书汇报展示是提升学生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的良好途径,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最佳渠道。因此,定时组织开展“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诗歌朗诵”等生动活泼的展示活动,可以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凄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如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可以利用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指导学生抒写感受,展演剧情,评说人物(如,我眼中的×××——品三国话英雄),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所获,享受读书乐趣,推动阅读步步深入

(4)家校合作,亲子共读。教育不仅发生在学校,更是发生在家庭。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同步,学校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特动家长共读,将学生们在学校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以校风带动家风。首先,利用家长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读书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家氏的事。定期带学生一起买书,每天陪学生一起读书,把买书列进日常开销,在家中给学生打造一个读书小天地,让书香浸润家中每一个角落。其次,开展亲子共读打卡活动。最后,引入评价机制,定期评选“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调动家长与学生共同读书的积极性。

3.师生共读共写,保障阅读的成效性

阅读的最终归宿是表达,而写作是表达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日常的阅读、写作教学要更多要求自己亲身参与。因此,以身试水,率先垂范显得尤为重要。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学生;与学生同写一篇文,用自己的妙笔激发学生;时刻站在学生身边,用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让阅读浸润童心,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让我们带领学生踏上“悦读”之旅,一起感受阅读的乐趣,体验成长的丰实,一起阅读世界,也“悦读”生命。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市城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悦读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