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课文教学的“为”与“不为”

2021-01-22卢梅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活动

卢梅英

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阅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略读能力的培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对于略读中的“略”字,叶圣陶先生这样解释“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要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凄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要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04.)可见,“略凄”不是简单阅读,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不可以忽略的。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那么,怎样住“为”与“不为”的矛盾中行走,让略凄课文教学“略”出实效呢?

一、认清价值,准确定位,明确“为”的目标

统编本教材构建来“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一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的一座桥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有三个:(1)巩同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教学,要“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新方法,学生在课章上学习新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阅凄的能力。学生依靠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进行自主阅读,能运用已经习得的读书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进而顺利地进行课外阅读。(3)围绕单元训练主题,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生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的结束,是另一个崭新阅读活动的开始,略读课文承载着“唤醒后续阅读”的使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定位不准,导致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一是讲得太多。为了应试成绩的提高,过多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训练,将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进行教学。二是放得太多。课堂处于“松散放任”状态,认为略读课文就是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不需要教师参与。三是把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就课论课,忽视了统编本教材的单元整体观。这些观电与做法都违背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要切实把握统编本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意义,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略读教学活动。

二、重学轻教,导练结合,实现“不为”价值

l.自学,让个体思维闪光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阅读、思考、想象,通过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悟、边读边写等活动,让他们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研读。如教学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时,可以设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哪个地方最打动你,多读几遍,写下自己的感受”等任务。围绕这样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反复默读的过程中,与文字接触,圈画出打动内心的词句,写下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考。学生在自己独立学习的时间里,所产生的理解和认识或许是肤浅的,但这是他们白己思维活动的产物,无论怎样,都是弥足珍贵的。

2.互学,让伙伴互助生智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同一件事物的思考结果是不相同的,让学生通过互助学习来交流个人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仍以《海的女儿》为例,学生在自学阶段对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了圈画,书写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与感受是不一样的。如对“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工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来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句话的理解,有些学生认为“小人鱼为了爱情,遍体鳞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伟大”,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小人鱼这样付出并不值得,她太可怜了”。在互学阶段,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小人鱼的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饱满。

3.群学,让阅读活动生趣

学生互学活动后,教师需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的交流与碰撞,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若学生的交流不是太离谱,教师不要“妄加干涉”。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思、大胆地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协助和诱发,帮助学生在关键处实现“飞跃”。如在《海的女儿》一文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能够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但更深层次的内涵,需要同伴间的碰撞,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样学生在认识上才能更深一层,对安徒生作品的特点才能有更多的了解。

三、加强关联,合理取舍,平衡“为”与“不为”

略读课文教学提倡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实践性、拓展性。教学巾教师要加强关联,合理取舍,因势利导。

1.关联“阅读提示”,设置问题“块”推进

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一般包含“阅读目标”“阅读步骤”“阅读路径”“阅读效果检测”等学习活动。用好文前的“阅读提示”,可以进行有效的略读教学活动。对于学习任务清晰的“阅读提示”,教师可以直接围绕提示设计“主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如六年级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阅读提示”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科幻小说,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再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该篇课文可以分两步进行阅读活动,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按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板块教学,落实阅读训练任务。而有的“阅读提示”问题较多,就要进行适当的整合。如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的“阅读提示”是:“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已有过什么‘发现’。”这个“阅读提示”问题较多,教师就要进行整合,设计一两个能统领课堂、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问题,引发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活动。

2.关联语文要素,紧扣要点品语言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住略读课文时,学生无法像对精读课文那样进行更多的咀爵和品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联单元语文要素,聚焦重点句段进行品读和赏读。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这一单元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再读交流后,聚焦第3自然段,阅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出‘画上的街市热闹’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读文等方式来体会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这样依据单元语文要素,运用精读课文所学方法,抓住关键句段来品味语言,能实现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3.关联课堂内外,架设桥梁促运用

教学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由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一类文章的阅读,从一篇文章的阅读走向整本书的阅读,让统编本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意图真正落实。如教学《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学完课文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瑰宝还有很多,《世纪宝鼎》《四羊方尊》《仕女图》《八骏图》等等,你们了解吗?课后去搜一搜、读一读相关介绍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更多”运用“1+x”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文字,掌握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经历,获得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阅读方法,才能践行“读得广比读得深重要”的儿童阅读观。

好的略读教学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阅读精神和阅读意义,只有从实践意义上制订略读教学策略,以教导读,以学促教,才能呈现出略读教学课堂的真正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徐集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背课文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