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1-10戴艳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对策

戴艳

摘要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长、功能以及不同课程上的使用情况,指出课堂玩手机的负面影响,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 课堂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60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DAI Yan

(School of Digital Econom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I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lay with mobile phones in class. Taking the studentsofChangzhouCollegeofInformationTechnology asthe research object,thispaperconductsaquestionnairesurvey 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the classroom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s the frequency, duration, function of mobile phones used by students and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different courses, points ou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laying mobile phones in the classroom,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mobile phone; classroom teaching; countermeasure

1大學生课堂使用手机现状

1.1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发放了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看出超过90%的学生在课堂上玩过手机,有的同学经常性在课堂上玩,极少数学生表示从未在课堂上玩过手机。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高校课堂上经常利用超星、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平台进行授课、网上签到,更加加剧了学生玩手机现象。此外,调查显示有10%学生带两部手机到课堂上,一部用来上课,一部用来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很多同学上课忘记带手机会选择返回宿舍,将手机再带来上课,由此可见,学生课堂上手机依赖现象十分严重。

1.2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时长

据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时间在5分钟以内,30%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7%的学生使用时间达半小时以上,一节课几乎一直在玩手机,加之课堂上被其他事件分散注意力,真正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1.3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功能情况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所做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男生更加倾向于上课玩游戏,女生比较喜欢逛购物平台、聊天、刷抖音。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追剧、看小说,还有一部分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是漫无目的时常掏出手机查看。仅有少部分学生用来拍教师的PPT和板书。

1.4大学生不同课程上手机使用情况

在不同课程上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也不一样,在公共基础课、大班课、选修课上学生使用手机情况更加明显,在专业课、小班课上使用手机较少;[1]在有格栏的机房手机使用情况要比普通教室使用情况要差;在实践实训课上手机使用情况较好。由此可见,虽然各种类型课堂上都存在低头族现象,但公共基础课上、大班课上、选修课、机房课则是重灾区。

2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负面影响

2.1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玩手机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但由于自制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时不时打开手机玩一会儿,自然学习就跟不上老师节奏,越是跟不上就学不进去,越要玩手机,如此恶性循环,以致课上完全放弃学习,学习成绩也就下降了。另外有了手机,对于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去思考,直接百度搜索答案,长此以往,会丧失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随之受到影响,心理上更是产生惰性。[2]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他人也会跟风玩手机,形成了恶性循环。

2.2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对授课的影响

为了课堂上玩手机,很多同学在坐座位时选择往后坐,以至于教室前面几排是空着的。另外,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台下一片低头族,无视老师,教师提问一问三不知,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情绪,干扰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降低。[3]课堂上教师指出玩手机现象,部分学生在给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时还会给出低分,部分老师为了避免学生给低分情况选择无视学生玩手机现象,教学质量下降。

3课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问题分析

3.1学校层面

课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学校规章制度仅是对迟到早退旷课有约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另外,学校制度的制定也要考虑其合理性、科学性,是否过于严格,需要充分结合师生双方的心理诉求,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3.2教师层面

3.2.1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

大学课堂气氛沉闷是学生玩手机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课程专业性强、内容晦涩难懂,普遍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即使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回答不积极,很多时候是老师点名回答。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形式没有符合现代大学生特点,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没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兴趣大大减低,注意力也容易转移。

3.2.2教师课堂管理不严

高校教师相对于初高中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很多老师只授课,不关心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相比高中,大学课堂氛围比较轻松,而且很多是大班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课堂管理难度。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崇尚自由,对于教师过多管束较为反感。另外,每学期末学生要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这也导致教师不敢过于管理学生,害怕得罪学生而得到低分,影响到自己年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

3.3学生层面

3.3.1学生自控力差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自控力差,很多学生抱着只要不挂科、混日子的心理,内心较为空虚,手机便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再者,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加之身边低头族的影响,让他们认为在课堂上玩手机很正常。最后,还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承担各种职务,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工作,常常上课期间掏出手机回复消息、布置任务。

3.3.2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很多学生表示对课程不感兴趣,相比高中课程,大学课程专业课更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特点,部分专业课程比较枯燥难懂,加上前面基础没有打好,学生容易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公共基础课、选修课,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收获不是很大,不愿意去认真听讲。

3.3.3学生对手机认识不到位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广,网络信息量大,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会先自己思考,而是通过手机在网上寻找答案,对其产生了強烈的依赖性。有问题找度娘是大学生的口头禅。另外,手机的网上订餐、手机购物、休闲娱乐功能强大。学生对手机没有一个正面的认识,不能真正将手机当作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将手机跟学习结合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新方法。

4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4.1学校层面

4.1.1制定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

为了给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调研老师和学生有关课堂手机使用规章制度建议,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发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课堂低头族行为。禁止或规范大学生在课堂上的非学习用途,将规章制度告知到每个学生。另外,在教学区域可以分时段进行手机信号屏蔽,教师悬挂手机袋,学生课前将手机静音或关机放进手机袋中。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以及信号屏蔽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禁用手机氛围,有效地改善学生玩手机现象。

4.1.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远离手机

高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学风建设月、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引导、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课堂使用手机对学习、身心的危害。大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需要注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感受并爱上大学生活,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性,从而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4]

4.1.3加强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入学时,班主任、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对专业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班会、个别交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玩手机行为的负面影响。对于手机依赖心理严重的学生可以请心理咨询中心协助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4.2教师层面

4.2.1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加强课堂内容设计,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疑惑点切入,使学生带着问题与疑惑听课,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因课程内容无趣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玩手机现象。同时,将专业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使课堂生动有趣,语言既专业又接地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合理使用手机的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课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一个授课PPT长期运用于各专业各年级。比如大一新生的学习热情是较高的,教师需要扣好新生第一粒扣子,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学习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2.2加强课堂秩序管控强度

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现象应予以制止和教育,对经常玩手机的学生可以借助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对玩手机学生软硬并施,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魅力,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不能因为担心学生教学测评打低分而无视课堂玩手机现象。只有对课堂严格管理,才能净化课堂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课堂上,教师应体现良好的风度和修养,切勿居高临下,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遇到玩手机现象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一味斥责,而应该用委婉、关心地站在学生角度提醒的方式让学生指导自己的错误所在,这样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尊重和鼓励。课堂上面提问、纠正不当行为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以学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

4.3学生层面

4.3.1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再将计划细化到每个月、每周、每天,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对专业学习要培养学习兴趣,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愿意在专业方面积极探究。做到带着目标进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充分认识到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的过程。

4.3.2提高自律意识,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当前学校最迫切做的是引导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出手机依赖症问题的根源,让学生主观上认识到自主性的重要意义。通过自我监督、互相督促提高自己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课堂规章制度。对一些严重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改变认知,调整心态,缓解因手机依赖症带来的焦虑、烦躁和不安,从而逐渐摆脱手机依赖心理和行为。同时,参加课外实践和文化活动,将注意力转到其他有意义的事件中去,这样可以少些时间玩手机。这样不仅使低头族减少,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使学生走出手机网络空间,更多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提升各项技能。

4.4家庭层面

4.4.1率先示范,做好表率,加强与子女沟通

学生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在家空余时间不要一直捧着手机,沉浸在网络世界,应加强沟通交流。多关心子女的心理成长,减少子女内心的迷茫与孤独,而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满足,努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理性看待挫折和失败,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空余时间多与子女多出去运动运动,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摆脱过度依赖。

4.4.2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身份和需要给其购买合适的物品和生活费,不能无节制地一味滿足子女的无理要求。假期在家期间鼓励子女去做些兼职,体会劳动赚钱不易,学会独立生活。避免攀比之风,避免随意网购、刷礼物等情况出现。

5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大学生,当前,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方都应该积极应对,共同改变这一现象,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设良好的学风。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优良学风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592)

参考文献

[1]孙英杰,朱倩,张岩,等.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9):78-83.

[2]高亚玲,吕嘉诚.手机广泛使用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影响及研究对策[J].传播力研究,2020,4(21):140-141.

[3]胡涛.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堂“手机现象”的调查分析[J].西部皮革,2019,41(12):108-109.

[4]雷海燕,董文军.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成因及干预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135-136.

猜你喜欢

手机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