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管理类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10文华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合作模式产学研

文华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产学研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讲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一方向走下去。通过深入研究经济管理类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创造了一些适合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工学交替以及订单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和经验,深入探索经济管理类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学研 创新创业人才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07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 Economic Management

WEN Hu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bian, Jilin 133002)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short. Egg is indeed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only and fundamental way to further develop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unswervingly follow this direction.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industry, Universityand research in economic management, wehavecreateda numberoftalent training modes suitabl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economic management,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he alter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and the order type. This will help China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methods and experience, and deeply explor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 economic manage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n China.

Keywords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cooperation mode

1產学研结合即相关概念的关系

产学研结合即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据《教育大辞典》阐释:“大学教育应将学生参与科研及具体实训紧密结合并将其当作教育中核心部分同时和专业教学密切融合。”产学研结合最早于1958年教育改革运动中由若干高校提出并得到普遍推广,旨在使学生建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观点,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成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了解生产和社会实际,且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生产技能的人。我国高校历年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在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与“产学研结合”可视为同质概念。但在论及高职以外的职业教育时,似乎用“产学结合”“产教结合”更为恰当。产学结合或产教结合是产业部门与教育机构的有机结合,产学研结合也是指相应单位和机构的结合。其功能是育人,也是以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应充分利用专业这一基础将科研活动当作媒介并与产业作为载体,以“教学为中心”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中心,依托专业“群”资源,建立研究机构,兴办校办产业实体,并且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2产学研结合下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创新创业人才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能在创新创业中取得一定成果并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精英。创新创业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两类。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中,研究型人才的研究重心在于对学术及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及解释,侧重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基于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创业或担当经济和管理类相关工作的专业型人才,更侧重于实践与操作技能的创新。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提出于美国。产学研结合,顾名思义即指在高等院校、产业界及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中,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主要由各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来负责,而企业主要负责配合研究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三方的沟通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应用,大学作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当中的核心构成并在其中担负着知识传授、制造和普及的主要责任。[1]大学是经济管理类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输送的核心,研究院作为进行经济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技术依托,相关企业将高校与研究院的成果综合并实现成果转化,这三者的紧密结合让创新主体在协同中实现创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2]

如今,产学研结合的培养形式已经成为各地区、各高校及各行业实现科研突破、人才培育和商贸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高校应该主动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教育模式的形成,加快实现科研成果与技术进步的相互转化,培养适应地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否认的是在产学研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能为社会输出理论型和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将为政府和企业储备了专业精英,使得政府和企业可用较低成本引进对口的人才,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找寻适合高校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本领与能力,我国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构建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学习实践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成果转化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由于创新创业人才紧缺而面临的发展困境。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对于促进国家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操作型创新创业人才、稳定发展各地区就业市场和发展各地区特色产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产学研结合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通过产学研的形式可以切实锻炼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当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政府、企业和高校的重视。[3]只有通过能力培养、技术转移、信息交流、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手段把教学、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使高校、企业、研究院三方能够利用和发挥好他们自己的资源优势,才可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學需要顺应时代背景和发展的要求,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应明确经济管理能力体系框架,优化课程体系,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业等部门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努力提高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契合度。我国的大学应把采用产学研互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目标应设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具体需求培养所需人才并不断优化教学及科研水平,与当地企业密切沟通合作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科研层次与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成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持的角色。[4]

3.1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基本形式。只有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产学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增强教学、科研以及企业实践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才能在这种合作培养模式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并在校园课程与实践活动中补齐自身短板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中高校科研项目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大学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学校必须提高把学术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转化效率,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统一。大学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从市场需求和政府引导两个角度出发,开发技术和科研项目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外,每个大学应充分运用其办学特色、学术优势和创新优势将理实一体化采用产学研相融合的形式大力开发全新技术与管理成果的实现,彰显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在合作中政府应支持大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科研财政投入制度,实施专利的保护和产权激励,应不断完善有关创新创业的各类项目开发政策。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监管平台和调控平台,与高校、研究院和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课程平台、信息互动平台和互助平台,一方面解决因信息交流不畅导致校方成果价值与企业方的市场机会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中为了促使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根据职位描述、能力特征、职业功能、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等,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案、确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训规格,努力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继而实现为区域和社会提供创新创业人才目标此外,大学要深入开展“基于产学研紧密结合教学课程开发”的课改工作,依托骨干专业创建教学型公司,也可以校企合作创建教学工厂,可以开展校企一体,企业参股职业教育。

3.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校园与企业互相之间沟通了解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岗位的设计需求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行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方、学生与企业三方获利的一种教育模式。

学校和企业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大学与企业需要创新与丰富合作方式。大学利用创新创业基地和自身的科研优势,把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将科研价值转移到产品中,最终实现成果的变现与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合适的人才去企业工作并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另外,校企可以互派人员相互指导,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校企联合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大学以自己的智力资源为依托参与企业实际经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企业根据人才需要与大学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参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大学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建立良好的互助、互信、互惠关系。政府应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合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人才。

利用双方教育资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大学应利用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企业对大学提供管理和创业指导,大学给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人才供给。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通过大学的帮助突破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市场占有率。大学通过企业的帮助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大学和企业的互相交流,企业相关人员也相应地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最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可以实现双赢。

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在大学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下,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上给予支持,给师生提供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机会。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结合,企业主动为大学安排学生就业机会,大学也主动迎合企业的需求安排优秀的学生推荐给企业或让他们直接参加面试。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应通过与证券公司、保险及银行合作,为学生提供面试机会,安排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3.3工学交替模式

该模式就是将学期分成工作和学习不同的学期,在工作学期内学生可以去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训实践挣得工资在学习学期则在校进行学习。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实现对社会资源与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实一体化平台并且学生也能在工作中获取报酬很大程度的解决学生与生活的经济问题。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再到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理实一体的技能对推动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应积极设立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规范高校实践项目操作,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有效开展产学研结合。在“工学交替”模式中大学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等实操过程,使学生能直接获得实操经验并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优化高校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大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尝试创办风险投资型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校办产业的有效运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应对创业风险进行正确评估,权衡技术转移和创办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产学研结合平稳高效的进行。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融入企业,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4结语

如今,产学研结合不再仅局限于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学、研间的相互合作,还包括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业团体等后援机构及供货商、销售商甚至用户的广泛参与。[5]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结合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离不开良好的创新体系构建,离不开资金保障和稳定的交流平台。为了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学不断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增加办学投入,改进了人才培养策略。此外,大学本着全程渗透原则、互惠互利原则、紧密结合原则、政、校、企联动原则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和社会实训相互补充,还要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为产学研结合创造良好环境不断优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方法,学生是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觉参与意识,让学生把通过产學研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第一需要,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来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思想,使各方在产学研结合中实现共赢。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150056)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孔斌,樊新刚.基于民族地区高校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08):99-101.

[2]石贵舟.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涵义、作用及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5,4(11):50-54.

[3]陈艳红,董玉来.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教学创新设计——评《高校教学与科研》[J].新闻爱好者,2020(09):2.

[4]朱云章.国内不同层次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对经管类专业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3):83-88.

[5]蔡兵.创新与产学研结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11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合作模式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