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困境破解

2021-01-10许有云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就业导向

许有云

摘要利用《学习倦怠量表》调查了460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其中行为不当维度最为明显;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成就感更低;学生虽大多希望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对本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较重视技能培训而对专业学习重视不够。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就业导向从重视学生心理需求、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关注重点人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就业导向 学习倦怠 现状调查 困境破解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56

Predicament Breakthrough on Learning Burnou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Employment Orientation

XU Youyu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71)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burnout, 460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surveyed by the learning burnout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learning burnout, among which the improper behavior dimension was the most obvious.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had a lower sense of achievement.Althoughmostofthestudentshopedtobeengagedintheworkoftheirmajors,buttheemploymentsituationwasnot optimistic.Theypaidmoreattentiontoskilltrainingthanprofessionallearning.Basedonthesurveyresults,thispaperanalyzedthe reasonsforstudents’learning burnou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put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romtheemployment perspective on the aspect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major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keygroups andstrengthen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Keywordsemployment perspective; learning burnout;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predicament breakthrough

0引言

当前我国各项高等教育改革均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学生的“学习产出”已成为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1]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在国家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高等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各类高水平的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要体现之一为将来就业所必备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专业学习对将来就业的重要价值,从而逐渐产生或者加剧对专业学习的倦怠。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效能感偏低、学习基础较差等原因,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学习倦怠,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学习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3]

1学习倦怠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本次調查主要以3所普通高职院校在校生为对象,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以班级为单位,对460名学生进行调查。为了尽可能减少顾虑,本次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团体施测。

1.2调查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4]进行调查,考虑到问卷对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将问卷中个别措辞进行修改。在本次研究中三个分维度信度系数在0.691-0.768之间。本次调查还包括两个方面信息,一是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如性别、专业等;二是有关就业态度等方面的半开放式问题,如:“据你所知,目前你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等等。

1.3调查结果

1.3.1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不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以项目均值≥4为标准),但是相对来说大部分(51.5%)大学生存在轻中度(项目均值在3~4之间)的行为不当。此外为了更准确了解三个维度在程度上是否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针对维度项目均值进行了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组内差异显著,最突出的是行为不当维度,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维度均分。

1.3.2不同学生群体学习倦怠的差异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学习倦怠仅在生源地上存在组间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要体现在成就感低维度(F=5.128,p=0.002)。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生源地差异最主要体现在农村学生的成就感低的维度显著严重于城镇及城市学生。

1.3.3就业态度情况

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的估计上,27%认为就业形势很差,5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中等,21%认为就业形势很好。在“择业时重点考虑因素”的多选题上,59%的人会去“找专业对口的岗位”,而43%的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都可以,47%的人会“到时看情况”。在专业学习与顺利就业的关系上,有16%的人认为有重要关系,51%的人认为有关系,33%的人认为关系不大。在“是否会参加各种提高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上,78%的人希望在校期间能参加技能培训。由此可知,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在将来就业的时候能专业对口,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专业归属感,但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客观可能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2学习倦怠现状折射出当前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几个重要现象: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其中行为不当维度最为明显;来自农村的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更低;学生虽大多希望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对本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较重视技能培训而对专业学习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错误取向,一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完备性,而往往忽视了专业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导向决定了既要考虑学科发展需要,更要考虑社会和行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需求。[5]另一方面是有的高职教育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人才是其终极目标,而仅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6]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体验。国内目前高职的专业课教材大多学理性过强,实践性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实践体验和锻炼的机会。[7]此外课程之间的内容模块缺乏关联,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仅是一些孤立的呆板的死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仍然束手无策。

再次,教育教学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优势能力。学生具体的优势能力各有千秋,学习兴趣也千差万别。[8]既要让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吃饱吃好,又要对某门课没有兴趣或能力不足的学生“不饿着”。前者学有余力,希望能拓宽专业视野和增加實践训练的机会,但是如果完全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既浪费有效教学时间,也没有充分挖掘出每位学生的潜能。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学习要求没有差别化,他们势必没法跟上班级整体节奏,其学习成就感也会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3以就业为导向的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困境破解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就业的产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则,在就业的指引下,学生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以就业为切入点是破解学习倦怠的最直接路径,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除了求知需求外,还有很多心理需求,如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鼓励学生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学校招生时也可适当增加相关的测试。进入学校以后,老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对今后职业的认同感,从而避免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低的可能。

3.2专业设置应该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设置属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设计之初就应该展开充分调研和讨论,全面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培养情况,毕业生质量和社会需求两头出现问题的专业应逐渐淘汰。此外在某个区域的高职院校中存在大量的重复设置的专业,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教学方法改革促使师生形成合力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受制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一潭死水的课堂对于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而热闹繁杂的课堂对于学生也没有任何益处。只有在高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课堂才能充满师生互动,教师才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理论性强的基础课程可以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而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通过专业实践活动中的案例,利用教师生动的语言或者多媒体的现代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又增强了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联系。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目前各高职院校往往专业课由专任教师完成,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由辅导员来完成,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也会带来教育教学的合力不够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打通专任教师只负责教学而辅导员等只负责管理之间的藩篱,从而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教育等工作方向保持一致。

3.4建立帮扶重点人群的长效机制

不掌握学习方法技巧的学生即使想学,但是因为不会学,往往学习效果不好,慢慢也可能对学习丧失兴趣。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多是明知道该努力学习,并且也具备学习能力,但是面对诱惑和干扰就左右摇摆不定,很难坚持。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有困难或自控有困难的“三困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公正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的摸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给予充分的情感关怀,使其在有尊严的前提下接受救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利用班级、小组、宿舍等载体,调动全体同学、教师的积极性,找到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症结,一对一的帮扶,给予学习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针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利用外部纪律的约束力,制定行之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和学校纪律,同时加大思想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使这类学生完成从“不敢不学”到“不愿不学”的转变。

3.5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和校地对接

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产教结合,与企业的协同育人。要想真正做到这点,必须正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方面基于寻求企业帮助的性质与企业合作,企业对此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学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没有与学校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学生质量高低对于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来说没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个情况,一方面需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形成学生培养是全社会职责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學校和企业双方应明确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无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让企业充分参与,学校既将学生“送”到企业,也要将企业“迎”进学校。每个地区的具体社会情况和需求不同,各地区可以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事先提出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回到该地区工作。这种培养模式可能更容易符合地区的社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总之,只有社会、学校和学生各自尽力,尤其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关注重点学生,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才能通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破解学生学习倦怠困境。

参考文献

[1]彭永宏.基于OBE理念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惠州学院的改革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07):4-8.

[2]何秀超.推动办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36-37.

[3]高明.学业成绩不良高职生的大学适应、学业情绪及学习倦怠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4):699-701.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2006(01):47-51.

[5]丁明军,王成方,任聪敏.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4):158-162.

[6]欧阳恩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5(19):24-27.

[7]胡维芳,闫智勇,陆菲菲.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3):86-89.

[8]王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缓解[J].教育与职业, 2014(32):97-98.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就业导向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