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1-10王春巧陈晓露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春巧 陈晓露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以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探讨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改革策略,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推动我国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43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of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Course

——Tak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Chunqiao, CHEN Xiaolu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for undergraduates in agronomy, this paper takes the plant protection major of the School of Biology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form strategies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and lay a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better engag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provides idea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talents in my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reform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人口不断增长,面对这两个不可逆转的严峻局面,生命能源的供应的粮食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栽培模式不当、我国种植模式的不断调整等,农作物的各种病害也在时刻威胁着农业生产。[1]“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针对大三年级学生进行授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和重要作物病害的田间诊断、室内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测报方法以及防治策略和措施。该课程采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董金皋主编,2007.08)作为教材用书。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高校改革的重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2]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发展。目前我校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些许不足,本文通过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对我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对科研事业的热爱,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学农、知农、爱农的优秀人才。

1现状及不足

1.1实践教学时间相对集中

目前,“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1-2周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可能会错过某些作物的生长季节,学生只能观察到实践教学时间周内的少数几种农作物的病害类型及危害特征,无法在田间观察到其他生长季节所发生的植物病害,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利于对学生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自主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当前“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讲台讲授知识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教师设计好的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并完成实验,且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体验感不强,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

1.3实际生产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及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因缺乏实际的田间生产实践经验,很难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对所学习的农作物病害类型、特征及诊断方法等把握度不够,在实际生产中遇到农作物病害时,无法准确的判定病害类型及病害特征并及时制定出防治方案。

2改革策略

2.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于头版刊发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南宋文学家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理论与实践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是必须以实践来证明的。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3]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髓,也是教学实践中最具威信力的准则之一。[4]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多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重点讲述了130余种作物病害,简要描述了100余种作物病害,内容繁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抓不住重点、对知识掌握度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遵循自然规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及作物生长季节中,同时,也要注意开发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实践的积极性,减少验证型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设计性的实验。如:秋季开学伊始在伊犁师范大学校园的花园内发现有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为害月季,并且只为害月季而不为害同一花园内的其他植物,由此,可以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将菟丝子的茎及种子等部位进行采集,学生通过显微观察菟丝子的种子形态特征、茎的缠绕方式等特征,查阅相关文献及图书资料,对菟丝子进行分类鉴定并讨论为什么该菟丝子在同一花园内只为害月季。这一实验设计首先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教学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2.2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高校科研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实施科技创新的摇篮,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平台,[5]对本科生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对于培养并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刘艺[6]等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开放科研实验室态度积极,对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好奇心强烈,动手欲望强,开放科研实验室为本科生打开了科研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对科研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对科研的热情与兴趣,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伊犁師范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拥有植物病理学实验室、昆虫学实验室及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室,实验室内拥有显微镜、解剖镜、超净工作台、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设备完善,能够满足学生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但是,出于对实验室安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不够,使学生在科研实验及科研活动等方面受到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积极性。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优质的科研资源,更快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开拓新思维、探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2.3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让本科生充分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是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科技下乡”、科技创新大赛等,鼓励学生走进科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激发科技兴农思想,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及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以及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伊犁师范大学面向在校本科生开展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及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并在资金与专业技术上给与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工作,学生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可基于创新创业方向、社会服务方向、科学研究领域、教学及其他领域进行项目申报。目前,我院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已成功申报“生防天敌与蚜虫种群互作关系研究”“伊犁师范大学扩建区人工草坪杂草群落分布特征调查与分析”“伊犁69团薄荷田土壤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狭叶薰衣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等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的开展极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对科研的积极性和对科研浓厚的兴趣。

2.4联合培养、协同育人

由于“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综合性及实际应用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堂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实际生产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校园中进行学习,更要培养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田间农业生产中去,充分了解实际农业生产当中农作物发生病害的类型及症状,病害发生发展流行规律、测报方法以及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目前,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与伊犁州农科所、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家农业相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对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在校内的教学过程当中,相关农业单位为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农作物病害样品,以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病害的症状及显著的病害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要点;同时,在学生大三年级课程结束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习,使学生投身于农业生产一线当中,由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校内老师进行指导,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一定的农业生产调研及科学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及渗透力,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今后的就业、科研工作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3结语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我们要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同时要更加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人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实际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农作物的生产息息相关,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努力培养出农业与科技融合、科技创新农业的新时代高校农业类本科生,为伊犁师范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出优秀的学子,为伊犁州农村农业生产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通讯作者:陈晓露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2020年度自治区生物科学重点专业教师教改项目:《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本地化改革探索(项目编号:ZDZYJSJG202001)

参考文献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8.

[2]申红军,张宁宁,毛昀.新疆应用型本科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21,42(06):106-107.

[3]袁红旭,朱红,于莉.“课程—实践—网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4(09):55-56.

[4]王佳佳.也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0,4(03):7-10.

[5]陆紫生,王如竹,柯霞,等.开放高校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9):286-290.

[6]刘艺,谢妮娜,周鸿,等.开放科研实验室对提升低年级本科学生科研兴趣的效果评价[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4(08):93-9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