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01-10张洋韩国彩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张洋 韩国彩

摘要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治观。但是笔者在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学校、管理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學手段进行一定的改革。从而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普通高等院校 思政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30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Yang, HAN Guocai

(School of Marxism, Tangshan University, Tangshan, Henan 063000)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It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legal literacy.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life,world outlook,values,moralityand theruleoflaw.However,intheprocess ofstudyi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exist in schools,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but also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should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teaching content, but also reform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mean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mprove the bas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思政课程的内容重视普遍性,忽视特殊性

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教材都是统一编制的,这些教材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备整体性较强的知识体系,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仅仅是将这些系统的知识传授给所有学生。作为全校性质的公共基础课程,思政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高校在制定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是整齐划一,统一标准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专业、分科等因素。例如,我们知道,理科生与文科生在高中教育阶段接受的有关思政教育的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理科生和文科生在分析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上的思维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另一方面,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后,专业进行了细化,不同专业学习方式都是各具特点的。这些都是学生习得、内化学习内容和技能的影响因素,这些学习内容也包括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忽视特殊性,不仅不利于达到思政课程入脑、入心的要求,加之思政课程知识抽象庞杂的自身特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吸收、理解、内化的困难,如果不引起重视,进行合理应对,在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因此若是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在确保思政课内容的正确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内容的讲解。[1]

1.2教师教学理论陈旧,教学模式多元化不足

由于思政课程的课程特点多侧重于理论的学习,精神的理解等,因此,以往的授课模式多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教学案例,以增加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度,也就是俗称的“满堂灌”。在当今,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工具媒体化、教学资源网络化的当下,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虽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推陈出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随之得到研究、实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学课堂当中。思政教师对在这一方面改革的必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仍有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程教师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实践。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政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并没有一个十分深入的理解,没有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多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采用“灌输”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会让学生们感受思政课程学习的快乐。[2]当然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适当地创新教学手段,运用一些比较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并不深入,因而对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1.3教学环境有限,实践教学薄弱

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为了更好地节约教学成本,学校不采用小班形式教学,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大班形式。学校会将几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授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纪律管控上就会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教师不能对课堂纪律进行很好地掌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集中注意力,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说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等,并且一個课堂中如果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这就使得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交流,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并没有太大的帮助。[3]

实践性是思政课程主要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很少会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课堂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对思政课堂学习的兴趣。[4]思政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事实上,根据学生访谈,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和接受这种现场式、浸入式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比较直观的去了解学习内容,获得感较强,但同样存在方式单一的现状。

1.4高校学生理论素质不高

虽说高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张扬的个性,以及活跃的思维,但是其在政治信仰上却并没有明确的信念,其对于思政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也不是十分深入。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高中学习的内容理科生在这方面的是有缺失的,文科生也是为了升学去记忆那些知识点,并不能深入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学生基础不扎实的现状。针对学生理论素质不高的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也存在较大的阻力。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将思政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贯穿至高等教育,这对于分清每个阶段的思政教育主要目标,分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而高等教育应积极发挥普及思政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功能。

1.5思政教学与思政工作脱节

从某些意义上说,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目标与思政课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相似之处不仅表现在工作内容上,还表现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内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政工作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但是我们在研究高校的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学部门并不会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学生管理部门所举办的学生活动,思政教师也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反之,学生管理部门也没有对思政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的、详细的了解。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6考核方法相对单一

评价模式、考核方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对于课程的改进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程评价模式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种模式为主,这种模式,看似加入了平时学生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但其实还是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也就是说,这种模式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这种考核模式只能起到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作用,并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堂中去,反而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甚至是作弊。这些情况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并不会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记住哪些公式,哪些知识点,而是更多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和内化,进而用它来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这种实践行为要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探索思政课程魅力的内生动力,对实现思政课程入脑入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2.1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在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时候首先对于高校的教育目标要进行重新审定和规划。思政课程在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属于全校性质的公共课。这就需要学校明确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并将其与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相结合,制定符合各专业、各学科学生培养规律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大学四年,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和学生思政工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相关院系和思政教学部门相互协作,高效沟通。在修订学生培养方案、设置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也要重视通识教育的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高校的教师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程的发展,使得学生掌握日后所需要的就业技能,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健康的思想素质。[5]基于此教育目标的设置,使得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培养更多社会满意的人才。

2.2革新教学理念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的思政课堂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等,这些都将直接作用于教师的课堂,学生们会对此给出相应的回应。比如,我们在小班教学中,使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传输。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内容的了解、整理、分析和理解当中,最终以项目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整个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了,学生才是。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答疑者的身份。整个过程需要众多环节的设计包括引导问题的设置、时间的安排、教师的融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等等,而这些教学手段、教学元素的引入涉及很多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新的教学理念的选择。因此,革新教学理念对着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程教师来说,不仅是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生获得感的提升。而思政课程的获得感是学生和教师都希望得到的。

2.3创新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的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主要是依照课本内容进行机械的复述,这种教学不仅枯燥无味,并且还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使得学生在理解上是十分困难的。而创新教学内容的意思是指在不破坏原有国家教材内容体系和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所要做的就是增加教学的系统性,教师要对教材有全面的掌握,清楚地对教材的逻辑框架有一个认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较为清楚的传授给学生。[6]此外,应重视专题教学,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一个个专题,使得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

2.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好的教学模式发挥作用,才能够将充实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一方面,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学科、学风等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要求去选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详细的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思政教师备课使所要备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还要备学生,多了解学生的特点,为授课做好准备。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分组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他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作为一线思政教师,更应该切实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仔细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美,杨尧.高校体育类学生思政课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6):115-116.

[2]李超毅.高校思政课融合区域文化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文化产业,2021(15):104-105.

[3]欧阳亦聃,唐铁军,赵毓,等.植物学课程群“三位一体”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3):111-114.

[4]谈振好.正确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变”与“不变”[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3):40-43.

[5]邬移生.高校思政课师生共同“獲得感”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3):55-58.

[6]祁丽,王莹.供需关系视角下医学院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51-5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