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匠型教师标准的内涵与评价指标研究

2021-01-10易峥英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易峥英

摘要自从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之后,“工匠精神”就成了技术人员发展的时代方向,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教学工作变得越发地精炼,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果。但是,目前部分高职教师队伍中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有时候只片面强调“工匠精神”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人才培养者——教师的匠心雕琢。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对这一以往被忽略的问题进行探究,从“工匠精神”对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基础性以及关键性因素进行讨论,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型教师 内涵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18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tandard for Craftsma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I Zhengying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Since the State Council put forwar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 in 2015, the "craftsman spirit"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the tim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personn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work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efined,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eviation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raftsman spirit" among som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Sometimes they only one-sidedl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t unknowingly ignore the talent trainers——The teacher’s craftsmanship.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personal practice to explore this previously neglected issu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basicity and key factors of the vocational teacher team from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in our country.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 teacher;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0引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国务院在综合评估了当前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之后,提出的一项科学发展决策,文件中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大国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跃向制造强国。李克强总理于同年在汇报政府工作的时候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并指出要在各行各业弘扬“工匠精神”,以深入渗透企业的工匠文化,指引每一名技术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以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促进中国制造产业的全面升级,打造更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中国品牌。高职院校作为中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无数的专业人才,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工匠精神”,才能在日常教学影响学生也朝着工匠型人才的方向要求自己,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新生代人才中生根發芽,在我们这一代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代重任。

1高职工匠型教师标准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1.1“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

中共十八大在会议上研究我国下一步教育方向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则是对这一根本任务的实践努力。高职教师想要在日常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抛弃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重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性发展,决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会了某一理论或者是掌握了某一项技能为评价指标。从当前的高职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过于重视技能传授的结果,由此导致忽略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对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等精神的追求,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长远发展。教师只有改变这一教学理念,从过程性培养中为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各项技术仔细琢磨研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职业生涯态度等方面获得持续性成长。

1.2“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的职业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园丁,身上担负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只有像古代工匠一样,一方面以“工匠精神”要求学生,让他们将一直进步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技巧和专业技能,确保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走上社会都能够迅速独当一面,甚至在以后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推动各行各业的进步。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这一自古传承下来的为师之本作为职业标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润雨无声的正向影响,将他们塑造为一名名拥有攻坚克难、不断进取精神的新时代匠心型技术人才。

1.3“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突破自我的契机

当前教育界在关于高职教师队伍应当具有强烈的“工匠精神”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于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较为关心,为了从教师层面提升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迫切地需要一支專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操守,是一名优秀高职教师的重要内涵。基于此,为了在当前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师突破自我的契机,引导高职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当前高职教师培养工匠精神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1教师存在认知偏差,对“工匠精神”理解错位

长期以来,受当前社会价值导向和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普遍不到位,存在认知偏差和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建设“工匠型”师资队伍中的持续性投入不足,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太大的区别,缺少属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优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缺少在专业技术层面精益求精地追求极限精神看,没有将“工匠精神”当作自己的终身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得过且过心理。不仅如此,我国教师在以前被人称为“教书匠”,是因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教书两个字是其主体部分,而在当下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们要让这个名词重新焕发出生机,重新赋予“教书匠”这三个字定义,着重以“匠”为主体打造制造强国背景下的工匠型教师队伍。

2.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工匠型教师数量不足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是提升高职“工匠精神”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学校的“工匠精神”教育都缺乏良好的课程教育体系,并且专业师资匮乏。首先,在教育体系方面,大多数高职学校仅仅开设了“工匠精神”性质的选修课,而且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系统性与专业性不足,没有打造一个相对系统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不但消减了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兴趣,而且也影响着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历较为看重,缺乏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训意识,造成具备深刻工匠精神认知教师缺乏的局面,给教师队伍整体工匠精神教育的落实增添了诸多阻碍。

2.3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院校缺乏保障机制

虽然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蓝图下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指导文件,但是由于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在实践中缺乏统一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保障机制。首先,高职教师在进入学校开始工作之后,其工作内容、专业发展要求和当前实行的教师培训内容存在不小的差距,校方未能给教师提供企业实习、考察的实践机会,因此对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够深刻,在后续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自然会和市场产生一定的偏差。其次,高职教师没有明确的路径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但是在制造行业所应用的技术创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每时每刻都会取得进步,而教师所掌握的和在学校给学生教学的内容和时代有一定脱节,因此自身无法践行“工匠精神”所要求的精益求精。最后,我们对于工匠型高职教师的要求是既掌握着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又能在理论上为学生讲清楚其中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但是对于教师的考核却没有体现这一点,通常都是采取学生评价+教学成绩考核的方式评定一名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不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也为培养工匠型高职教师队伍带来了许多困难。

3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

3.1教育理念层面:树立培养工匠之师的目标

要想提升“工匠精神”在高职教师队伍中的渗透成效,首先要树立培养工匠之师的教育理念,在源头上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明确以工匠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围绕“工匠精神”这一教学理念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中心的教师价值观念体系。

首先,“工匠精神”是现如今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有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层面的职业素养,我们必须在构建教师职业素养核心发展理念体系时将“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取向,并以此作为提升路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创新。其次,我们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时候也不能单单从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下手,更要把教师的职业态度、情感观念、价值体系以及教学动机等考虑进去,以可持久发挥功能的长效培养机制促进综合素养的有序化提升。最后,将两者的培养效果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工匠之师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开展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新工作。

3.2课程教学层面:引导教师突破自我上限

为确保工匠精神的渗透与教育效果。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也要考虑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征,全面解读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真正让教师理解、把握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专业学习的一部分,以榜样精神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突破自我。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骨干、研究型人才或者是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能工巧匠到校和教师一起为学生授课,真正将抽象化的工匠精神以具体的人物塑造与人物实例讲解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还能在此过程中让教师和企业中的生产骨干一起探讨最新的生产技术,促进教师自身在最新职业技术方面获得更多的成长。与此同时,教师则可以为企业中的生产骨干讲解有关于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来校协助教学的生产技术骨干获得实质性成长。

3.3师资管理层面:构建工匠型教师共同体

为了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科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校方需要积极转变对待教学科研活动的态度,从学校层次上制定有关于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努力提升自我的政策,比如,对于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学术成果的教师,校方则可以在评定职称等级上给予政策性优待,当学校出现职位空缺的时候,首先考虑从本校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师队伍中选择人选,让教师意识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等致力于提升自我的工匠精神,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發展是有肉眼可见的好处的,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让更多的教师投身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工匠型学术研究活动。与此同时,校方还要给这些致力于提升自己成为工匠型教师的人才予以更多关怀,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削减这些教师的教学压力,让他们有时间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术研究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之中。不仅如此,有些高职教师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可获得大幅度的提升,通常还会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有些教师会选择攻读远程在线教育的博士学位,有些则会选择攻读全日制的博士学位,校方对于这些教师更要最大程度上给予帮助,当教师选择去更高一层次的学校进修时,为他们保留原有的教师职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予学费方面的资助,帮助本校教师实现提升自我的梦想,让他们在追求成为教育工匠之师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3.4职业培训层面:以工匠精神贯穿职业生涯培训

有一点我们需要意识到,当下的很多高职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直接通过公开招聘来到学校任教的,这些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但是在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上比较匮乏,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于高职教学工作大多处于一种茫然状态。虽然此时他们教学能力比较弱,但正因为其对教学工作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此时恰恰是给他们灌输“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在这些年轻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工作,在教学经验还为零的时候让他们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未来长远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手下的学生。在教师刚入校接受完教师培训从心底里认可和接受“工匠精神”之后,我们还要在教师后期发展的阶段中始终以不间断的教学活动和培训帮助其保持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例如,校方可以定期在本校教师范围内定期举办教学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技巧的不懈追求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让促进本校教师在教学技巧方面的交流,为新老教师们搭建一条双向学习的路径,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多年执教生涯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老教师则可以从新教师身上学习教育界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进双方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从而向“工匠型”教师不断前进。

4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高职学校及教师还需正视这些既有问题,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加快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中国教育之匠的培养体系,从而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教师在未来取得更高的教学成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墨子文化专项:课题编号:2020-KJZX070)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娜,蒋其友,许评.“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思政角色塑造途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2):82-83.

[2]张震.高职院校工匠之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路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3):31-3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