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模式研究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运输垃圾分类

叶 梦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1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强制垃圾分类在我国大部分重点城市已实行一段时间,从总体方面来看,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认识,促进了垃圾分类政策的继续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居民参与度亟待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推进,各地居民针对垃圾分类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居民垃圾任意混投的现象仍旧存在,存在随便堆放、抛撒或倾倒生活垃圾,违规倾倒建筑垃圾等。究其原因为个别居民针对垃圾分类仍存在侥幸心理,未能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垃圾分类政策整体来说目前还处于正方向的外部效应当中,并不能对居民本人产生直接的利好,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方式,因此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

第二,未充分使用大数据,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数据碎片过多、涉及对象过多,目前各地大多数已经根据垃圾分类的整体工作要求建立了数字化的垃圾分类工作平台,但是目前还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数据碎片散落导致数据视图的不完整,难以反映出垃圾分类工作当中的切实问题。

第三,垃圾分类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倡导下,各地政府均力推垃圾分类,投入量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但是由于解决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导致投入浪费。有关数据表明,以北京为例,若是按照小区人数配备垃圾分类引导员,存在巨大的引导员人才缺口,据统计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00多万,而当前北京市仅有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按每8-120户配置1-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标准计算,全市约需10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人员配备是远远不够的。

2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针对原有的数据碎片过多、涉及对象过多的问题进行的重新整合与优化,根据垃圾分类实际运行情况生成报表,从而指导实际工作开展,同时,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亦能够进一步优化、节省人力成本。针对群众垃圾分类参与度的问题,平台设置了公共服务模块,包含了垃圾分类指南、垃圾分类宝典等内容,降低了垃圾投放难度,并进一步优化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模式,让群众真正从垃圾分类积分中得到实惠,并形成口碑,从而促进垃圾分类良性循环的建立。因此,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智能化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还有分布的特点和居民投放习惯等都能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促进垃圾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使城市更加洁净、美丽、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功能介绍

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主要以全程监管、优化作业为核心目标,业务场景包括垃圾分类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四大方面,建立“1+3+N”一云三屏多感知的新模式,以实时展示、动态预警、智能评估、综合研判、服务引导为主要监管手段作为研发、设计思路,突出“数据赋能,全程可溯”的设计优势。

3.1 业务场景设置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业务场景,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能够分别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里四个环节的作业和设施运行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监管。

3.1.1 分类投放系统

分类投放管理子系统包括投放记录管理、投放激励管理、投放点视频等功能模块,具有记录投放主体投放次数、投放重量、分类质量,投放点状态管理、投放主体身份识别、投放垃圾类型识别、激励规则管理、激励积分管理、信用管理以及查询、统计等功能,并且具有视频实时查看、视频回放等功能。

3.1.2 分类收集系统

分类收集管理子系统包括收集任务管理、收集记录管理、收集点视频等功能模块,具有任务制定、任务分配以及任务查询、各类垃圾收集来源、收集状态、各类垃圾去向等收集信息记录管理、有采集收集点现场视频,宜具有视频实时查看、视频回放功能。

3.1.3 分类运输系统

分类运输管理子系统应包括运输任务管理、运输记录管理、车辆视频等功能模块,具有任务制定、任务分配、任务完成以及任务查询、运输垃圾类别、运输垃圾重量、运输状态、垃圾接收单位等运输记录管理和车辆行驶轨迹管理、采集运输车辆视频,宜实现驾驶员驾驶动作、抛洒滴漏智能分析和预警等功能。

3.1.4 分类处理系统

分类处理管理子系统应能掌握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宜具有处理设施运行工况、排放物排放、可回收物回收、有害垃圾处理等监督管理功能模块,具有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实际运行工况、各类可回收物种类、回收数量和去向等回收情况、生活垃圾焚烧厂、易腐垃圾处理场(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各类排放物的实时动态监督管理功能。

3.2 “1+3+N”一云三屏多感知系统

“1+3+N”一云三屏多感知系统建立在多个子系统模块下,分别为: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一图展示、分析评价、公共服务、回收利用、运行维护、数据交换、移动监管等。针对垃圾分类目前存在的痛点、难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对垃圾分类系统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掌控垃圾分类管理的各类情况,实现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监管管理。整个运行过程中,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等技术,从垃圾分类的投放前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垃圾分类的投放末端的全流程,展开实时的信息化管理,并针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将碎片化、零碎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综合报表,对于垃圾分类过程以及最终垃圾分类的处理成效完成量化分析与描述,为下一步作出更为科学的垃圾分类政策打下坚持基础,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化、智能化、现代化,实现人员的精简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系统介绍功能介绍:工作平台:实现日常便捷办公功能,包括工作任务功能、知识库功能、信用评估功能;一图展示:直观展示垃圾减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动态数据及分类体系建设情况;基础信息管理:分别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里四个环节的作业和设施运行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监管;分析评价:分类作业和设施运行数据的绩效评价和专题分析,并提供可视化展示;公共服务:通过APP/小程序向公众提供信息公开功能、垃圾投放点的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网上互动交流功能;回收利用:对回收利用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并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运行维护:实现系统配置、运行维护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数据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获取其他系统中收集到的垃圾分类相关数据,并共享本系统内数据至其他政务系统,同时对接省平台,完成数据的上报与工作的审核;移动监管:在移动端实现垃圾分类基本信息的查看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察。

总之,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是各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建设垃圾分类数据监管平台,探索技术层面上大数据平台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调动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从而提高我国垃圾分类的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我国垃圾的循环利用程度,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

猜你喜欢

运输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倒垃圾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