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01-03张向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医疗

陈 阳 张向君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49)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对养老方式进行了探索,其中包括拥有更好照拂效果的家庭养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社区养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智慧养老以及新型互助的互助养老。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上的困难。特别是相较于城市,农村面临的养老困境则更为突出。学界已有较多研究,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发现日常需求困境而忽略对于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研究,相比较为发达的城市,农村留守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更容易缺失,因此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往往更为突出。而相较于家庭养老,互助养老的方式更能够适应农村特殊的存在方式,因此在模式探索方面,本文试图分析适合农村的养老方式。

2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

2.1 基础养老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2.1.1 资源分配不均,养老事业发展滞后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城镇逐渐进入现代化行列,但农村地区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化的进程滞后于城市,在养老资源配置方面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居民已纳入社区,相比农村,城市社区拥有更好的资源,投入也相对较多,而农村目前在此方面仍有欠缺。且城镇目前有较多养机构可供选择,而对此之下,农村则缺少养老机构必备的基本条件,人力及物力同样稀缺。而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则更加复杂,因家中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家庭养老面临一定问题。同时社区难以给予相应支持,相关养老机构配套不完全,养老事业未建成体系,因此养老则更为困难。

2.1.2 农村医疗发展滞后,难以实现医养结合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水平较城镇仍有较大差距,从治疗硬件条件到医师水平都有待提高,老年人就医存在一定困难,较多人就医往往选择远离家乡的医疗水平较高的意愿,因此在医疗方面往往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为更好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养老建设往往推进医养结合,在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满足其医疗需求,但农村留守老年人处于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在难以获得高质量医疗的同时,受制于自身的不便,甚至会出现拒绝或无法就医的情况,因此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不仅受制于匮乏的医疗设施,更多时候缺乏就医意识与能力,当家中主要人口为老年人时,就医往往也会出现问题,在养老事业发展之后的背景下,受制于医疗水平的落后与就医意识的匮乏,难以实现更好地医养结合。

2.1.3 人才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发展养老事业需要多方投入,其中包括构建一支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从生活层面,医疗层面到精神层面给予老年人一定的支持,需要护理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多方投入。养老人才服务队伍是推动养老服务建设的重要力量。而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人数有限,相比于其他职业,养老产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因此我国养老体系人才建设目前并不健全,农村地区则更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养老事业不发达,目标不明确,对于人才引进与培养存在一定困难。

2.2 养老内容及方式有待完善

2.2.1 以家庭养老为主,难以保证养老质量

目前我国农村相关养老产业发展不完善,仍以家庭养老为主,青壮年流失使得留守老年人家中无人照顾,失能失智老人则更难以生活。而农村劳动力在涌入城市后,因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本,往往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养老开支,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保证。部分留守老人还承担抚养孙辈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剧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

2.2.2 缺少精神陪伴,忽视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首先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对其进行基本的生活及医疗方面的照顾,对于普通农村老年人来说,在满足生活需要后,其精神需求往往可以通过子女或其他家人的陪伴得以实现,而对于留守老人来说,这种机会则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层面的照拂也应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2.3 养老意识有待转变

农村留守老年群体养老意识不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养儿防老”的意识根深蒂固,但随着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家庭养老陷入困境。部分老人甚至缺乏养老意识,认为进入老年后的生活质量下降是正常现象,并不需要额外照拂。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对于养老机构存在误解,甚至对养老机构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型的养老模式在农村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3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对策研究

3.1 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对于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健全人才队伍,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首先对农村养老事业进行全面规划,重视资源投入,加速推动医养结合;其次是加强养老事业建设工作,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强化有关养老方面的法律建设;最后是落实养老事业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推进养老社区建设或互助养老机构建设,为推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建设奠定基础。

3.2 整合社会资源,鼓励民间主体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引入相关民间组织的投入,重视农村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将符合标准的相关养老机构纳入医保,保证养老机构数量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留守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的养老意愿。积极鼓励村落及相关社会发挥优势作用,在深入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后,从生活及心理层面给予老年更多帮助。

3.3 进行多元化养老模式探索,努力推广互助养老新模式

打破农村地区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努力推广社区养老及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养老选择。除此之外,重视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生活积极性,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互助养老选择将多个养老家庭进行组合,通过彼此的相关监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养老的效果。互助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更能够为老人提供慰藉与安抚。我国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推动互助养老的发展。而留守老人缺乏的精神关注,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满足。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实现更好养老水平的同时,极大减少家庭养老的压力。

3.4 注重养老宣传,树立正确养老观念

在乡村社区内进行养老宣传,通过组织座谈会,上门拜访等方式推动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确保老人的信息接受,破除农村留守老人对于养老机构的误解,使其对于新型养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重视提升养老的质量和水平,从心理上接受借助相关机构进行养老。

3.5 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良好的养老建设需要高素质人员的投入,努力改善目前农村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状。明确养老目标,根据农村现实条件与需要加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吸引护理、医疗、社工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加入,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养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能,在养老过程中解决各项突发问题并满足老人相应精神需求;提高养老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通过教育、培训与交流等方式提升养老人才专业水平,为更好地建设养老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4 总结

我国养老事业已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社区养老、互助养老以及智慧养老等模式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现阶段养老困境。相关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养老事业的质量与水平。留守老人则是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除去普遍存在的养老困难外,留守老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样需要关注,因此在关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应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通过专业方法对老人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弥补其因子女离家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缺失。借助我国农村特有的人际关系网络,着力推广互助养老,使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即能够得到精神满足,又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实现高质量的养老。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医疗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