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生态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03张雯雯李青松张登晓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农科农业生态

张雯雯 李青松 张登晓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0 引言

中国实现了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球20%的人口的伟大壮举。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生产也从单纯的追求增产转向开发优质环保的新农业。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上发布的《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的新农科理念,建设新农科为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随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变化和“三农”问题的不断发展,新农科建设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1 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生态学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和国家农林发展布局,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培养具备生态科学素养和环境伦理观,并扎实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一门学科。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该门课程强调遵循生态学的相关规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该学科致力于利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解决因人类大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而导致的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平衡失调等全球问题。生态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和生态环保意识。因此,研究满足新农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的生态学教学实践模式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时代卓越的农科人才一定具有饱满的“三农”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兴则天下安,农业衰则社稷危。农业不仅是生产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领域的发展也从食品保障功能逐渐拓展到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无论是保供给还是保收入、保生态,农业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只会更艰巨,农业的地位和价值只会更重要。只有真正做到重农、爱农,才能实现为农、兴农。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只有满怀爱农热情的工作者,才能披荆斩棘、突破万难去抵抗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源于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开辟农业新天地。农业的基本定位决定农科从业人员的物质回报远低于工、商业者,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农业是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养殖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若收益高,农产品价格势必提高,若粮食价格提高,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基本生活的难度增加,不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会动摇其他产业的长期发展。目前有很多国内环境领军环保企业,如我们今年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生态学实习单位光大环保能源(新郑)有限公司、花花牛乳业(中牟)、洛钼集团等,周围这些优秀企业坚定不移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他们的文化理念和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通过在这些践行建立美丽中国的企业单位的实地学习和亲身感受,可以大大促进和影响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借助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定位,提高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认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重农、爱农的三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为农、兴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开放和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决定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比学生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激情,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旁观者、沉默者,违背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2],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高等院校教师长久努力的方向。要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就要了解他们心之所想,更多的听到他们的声音。目前,部分高校已经陆续研究建立了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趣味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制作视频和图片将多复杂的机理形象、简明化[3]。这些教学方法为课堂上学生发声提供了新途径。除了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的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也很重要。生态学课程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研究尺度广、内容丰富,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教师不可能深刻而全面的教授所有内容。因此,在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课程设计。如本教学团队分别设置了生物与环境、群落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几个系列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按少而精的原则,整理重点生态学知识体系。通过分解知识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意识的将学生引导入课程的学习中。教师着重讲授重点难点,总结和答疑,培养学生用生态思维关注农业问题和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4]。近年来,高等高等院校积极响应新农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促进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传统的生态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对农业生产问题认识不足,容易理论脱离实际。目前大部高校的生态学课程都设置有实习环节。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建议院校加大对生态学实践实习的重视和投入,合理利用实践学时。部分高校将生态实习时间分成开课前的实践认知预实习和课程结束后的实践考察实习。这种设计可以在开课前让学生对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生态学问题有意识的了解和关注,对社会发展需求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服务领域,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和思考,结合各专业行业的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融入到各行业领域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讲解。如参观花花牛乳业的养殖废弃物牛粪,经处理在加工为有机肥,引导学生思考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再利用和废气污染物处理等过程,增加学生的运用生态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通过考察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对两种湿地的建设和功能进行比较式学习,实地验证生态学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此外,可以增加平时过程性考核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比例,从学术和应用两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与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企业合作,搭建多领域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寒暑假亲近大自然,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利用校内外研究基地为学生开展野外科研和创新训练提供支撑。

5 结束语

新农科是农业高等院校教学育人的战略方向,要从农业产业的新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方面全面理解新农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教学实践应坚持立德树人与服务乡村振兴融合的理念、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合的导向、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和区域发展融合的目标,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美丽中国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华民族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农科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