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分析

2021-01-03蕾高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理念

张 蕾高 歌

(1.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063299;2.泰国格乐大学 泰国·曼谷 10700)

完善课堂教学,优化调整思政理论课程,针对现存问题给出合理解决措施,是目前高等教育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能力与素质的关键。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中,对思政理论基础的研究,可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完善理论体系结构,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1)凸显以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内在价值为前提。通过理论分析,高校教育具备开放性和思辨性的特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反思意识,促使学生发展心智,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拓宽眼界,提高自身能力。这种内在价值的提升将会为高校学生发展及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降低对边界的规划和限制,更好的适应目前教育发展新要求。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在落实该教育活动时,也应考虑到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学科特征为基础,开展调整和优化工作,完善课程体系和架构,推动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需处理好学科交叉关系,发挥多元化价值作用,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社会观察敏锐性、能力技术的专业性,以此为学生心智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2)凸显教育学的互动性。目前,高等教育中将心智培养作为核心重点内容,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加大关注力度,围绕心智培养提出合理方案,完善课程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目标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性,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加大对课堂互动的重视力度,努力营造师生的沟通、协作及情感认同环境,教师应从价值观的高度发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各种资源,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思路设计到教学方法中去,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激起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另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环节,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为学生系统讲授调研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方式,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平台等,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前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储备。

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观点阐述和探讨,提高学习有效性。在教学中,应注重社会互动、心智锻炼、个人承诺、价值关涉这几方面的凸显,结合这些内容科学设置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递,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互动教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从全面角度对学术内容及社会意义有深层次的理解,打破传统思维带来的束缚,构建知识概念体系。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还应融合生本理念的相关内容,打造良性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3)凸显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更多有用人才。高等教育需以知识传授为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知识点,完善理论体系。对思政理论基础的分析和研究将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凸显出来,并将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加以明确,详细划分其肩负的职责,这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来发展带来助力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遵循教育既定规律和要求,通过五育的落实,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课程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明确其与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课程内容及理论基础,对于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在课程中,要做好价值理念的融入,全面了解时代发展特征,完善课程内容,让每个学生均能认识到学科内涵及学习的重要性,根据社会发展实况完成课程设置,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促进学生的日后发展。

2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价值

(1)有助于净化课堂环境。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加大对课程思政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建设力度,净化课堂环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课程思政可为课堂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有效解决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薄弱,对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未起到有效作用,降低了育人效果,阻碍了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而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动的开展,则能够加大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加深对课堂育人重要性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水平,高度落实育人活动,达成教育目标。

(2)有助于彰显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要根据环境及要求的变化加以科学调整。在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是对学生、教师、环境及学科思政的补充与完善,充分体现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立足课程,发挥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能够与学生思政、教师思政、环境思政和学科思政形成育人合力,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贡献力量。

3 课程思政的推进路径

(1)强化责任,转变教育理念。若想满足高等教育要求,新时代应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及责任意识予以强化,正确看待课程思政的作用优势,并结合目前发展形势,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自身及社会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思政教育规律和矛盾、大学生内心及接受规律的研究和探讨,根据获取的资料数据有目的的设计教学计划和方案,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再者,也应该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钻研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度挖掘本专业领域的思政要素,加强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交叉运用的能力,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使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实现紧密契合。

(2)加强引导,发挥合力作用。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重任,这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场所。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高等院校有必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做好人才资源的吸收与整合,构建专业教师团队,为课程开展及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构建专业课题研究小组或加大进修力度,丰富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以此为课程改革及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高等院校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为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助力,确保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势,减少教育问题的出现。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牵头工作,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并为之献计献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思想交流与精神共鸣,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共创思政课的辉煌,使思政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最大的效力。

(3)丰富内涵,完善创新机制。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与传统思政课程间的融合处理上,需要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带来的束缚和制约,不断尝试课程内涵的丰富,确定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处理,并且注重课程思政体系的规划建设,创新管理机制,落实教育目标。在实际作业中,应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机制的相关要求,给出正确引导,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加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力度,明确其政治地位,逐渐深化思想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感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加强对其认同感和亲和力。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促使思政课的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另外,创新课程思政理念,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相结合,使专业课具有思政课的内在特征,让思政课富有专业色彩,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激发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效用发挥到最大。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合理应用思政元素开展创新和优化,构建专业的教育团队,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科学化分各项职责和任务,以更好的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育人目标。除此之外,在课程思政推动过程中,还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完善方案计划,明确目标要求。同时展开人才招募和管理,做到源的科学配置,以此推动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与优势。

4 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理论基础的有效分析,为课程思政建设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助力,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支持,进而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落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其多方面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高品质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