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意愿的研究

2021-01-03李昊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定向生薪资待遇

李昊楠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2.新世纪实验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36)

1 问题的提出

2019年《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专任教师缺口达52万人,显然,乡村学前教育师资的不足十分突出。2020年江苏省首批学生面临毕业,他们是否能实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政策初衷,对这一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依据方便时进行抽样,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某高校应届毕业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63名,其中男生15名,占23.8%;女生48名,占76.2%。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

通过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和实际走访调查的形式对乡村定向班同学进行访谈,记录他们对乡村定向政策的认识以及“返乡从教”的真实想法。实际对我校即将毕业的22名乡村定向师范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15名。

2.2.2 问卷调查

根据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政策要求、《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生成调查问卷,获取他们对“返乡从教”的认识以及“返乡从教意愿”的态度和真实想法。总共对2017级72名定向师范生发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为63份,问卷合格率为87.5%。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意愿的类型

依据访谈者对返乡从教的情感状态,本研究发现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返乡从教意愿可以划分为烈型、无所谓型、矛盾型、拒绝型、抗拒型。

3.1.1 强烈型

强烈型是指定向师范生毕业后愿意回到生源地进行从教、执教。在访谈的22位定向师范生中,有6位明确表示自己十分愿意返乡从教。

3.1.2 无所谓型

无所谓型是指定向师范生对于毕业分配和安排的工作地点并无太大要求,不论在城镇还是乡下都可以接受。在访谈的22位定向师范生中,有4位表示自己对于返乡从教持无所谓的态度。

3.1.3 矛盾型

矛盾型是指对于返乡从教持摇摆不定的态度,既不抵触,又因一些客观原因不太愿意返乡从教。在访谈的22名学生中,有5位是矛盾型。

3.1.4 拒绝型

拒绝型即定向师范生毕业后不愿意待在家乡的乡下进行从教。在访谈的22位定向师范生中,有5位表示自己不愿意返乡从教,更愿意待在城市里从教。

3.1.5 抗拒型

抗拒型即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强烈不愿意返乡从教,对于返乡从教持抗拒的态度。在访谈的22位定向师范生中,有2位明确表示不愿意返乡从教。

根据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意愿并不强烈,他们更愿意进入城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2 影响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意愿的原因

3.2.1 强烈愿意返乡从教

(1)个人对幼教行业的热爱。“不论什么行业,只要你饱含热爱并为之付出,努力将其做好,那一定会影响你的工作意愿。”所以访谈中持强烈意愿返乡从教的定向师范生有绝大部分因素都是因为喜欢老师这个崇高的职业。(2)学校的积极引导。学校和老师的积极引导对于推动定向师范生的返乡从教热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访谈中多数定向师范生都提到了学校的教育实践以及老师的帮助、推荐很有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3)政策的优待。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全面拉开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序幕。2018年4月,江苏启动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日前颁布的《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工作,通过有编有岗、公费培养吸引优秀生源”。政策中提到的入编对乡村定向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3.2.2 拒绝返乡从教

(1)乡村薪资待遇较低。乡村的建设往往会比城镇缓慢很多,尤其是多数的定向师范生生源地在苏北,环境条件就变得更加简陋,薪资待遇相比之下也就更落后,许多访谈者表示不愿意返乡从教就是因为薪资待遇过低。(2)专业及区域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局限性,许多访谈者想依靠5年的编制做一个过渡,他们心中还有更高的抱负和理想,想要更上一层楼。(3)家长整体素质的阻碍。家长与幼儿园的工作密不可分,幼儿园需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乡村幼儿园多数为留守儿童,大都是爷爷奶奶等上了年纪的人陪伴,多数定向师范生对于如何成功合理地与乡村幼儿家长沟通持担忧的态度。

4 对策与建议

4.1 学校设置定向政策课程,培养学生向农化情感

单方面地培养定向师范生往往是过于冒失的,仅仅能达到下得去但是做不到留得住,更实现不了教得好,这样对于乡村定向政策是失败的案例。学校应对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课程进行研究并开展符合其实际需要,满足其独特情感的课程,此举更利于乡村定向师范生接受。

想要促进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并留住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学生上大学后离开家乡至少四年,对家乡的感情难免会因为一些“诱惑”所动摇。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组织校内家乡活动、返乡考察活动或者请学长学姐返校开展讲座培养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学生担心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够,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扎实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地提供定向生到乡村幼儿园的实践机会,积累实际经验,夯实其就业能力。

4.2 社会大力宣传定向政策,定向生职业得到认同

社会上存在部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歧视以及偏见的现象,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仅仅就是带小朋友玩一玩,照看幼儿。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社会公众对于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社会的不认同对于定向生未来的工作、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无论是乡村定向师范生本身还是相关政府机构和各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大力介绍推广乡村定向师范生这一高尚的职业,使社会公众对其了解更多。相关权威部门也需要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宣传定向政策。定向政策广为人知后,社会群众的认可会大力推动定向生积极地返乡从教,从而助力乡村学前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4.3 政府出台优化条件,提高乡村定向生薪资待遇

优化条件是建立于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已颁布的政策进行适当的修改、优化,给予适当的照顾。现如今许多乡村定向师范生不满薪资待遇和上升空间。政府应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优化政策,如拓宽上升空间、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提高培训机会以及按工作年龄提升薪资待遇等,为乡村定向师范生谋取更多便利。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定向师范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以此促进定向生返乡,使得乡村学前教育事业吸引更多专业型人才。

政府不仅要提升薪资待遇,还要优化乡村教育,有关教育部门要多关心乡村定向师范生返乡从教后的后续状况,给予定时的关怀与照顾,鼓励他们勇于改革、创新,精神上支撑他们大力发展家乡学前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

猜你喜欢

定向生薪资待遇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源于免费定向培养的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类专业为例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临床医学定向生与非定向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浙江省定向与非定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研究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PAMPERED POULTRY 享受“高级待遇”的文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