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2020-12-19江苏泗阳县卢集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合情课本体积

◇(江苏:泗阳县卢集小学)

如今,社会的发展对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学校在规划教育发展时要与时代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程着手,就养成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行探究。

一、挖掘课本素材,让学生进行推理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大多数的数学理论、数学公式以及数学法则都是数学家以合情推理的方式获得的结果,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和法则等,引导学生展开合情推理。老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将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挖掘,为学生安排合情推理的支点。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材先将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列出算式。分数加法的过程是通过采用计数单位折一折和画一画的方式进行的,最后得出分数加法的基本计算法则。老师可根据课本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并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让思考正确的学生巩固自己的思路,对思考错误的同学及时订正。在教学中,老师让小组之间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寻找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学生在讨论中会利用折纸或者画图的方法,解答老师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从数字到形再到数字的推理过程,从中概括出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二、构建合情推理的桥梁,让学生有依据推理

想要让学生形成合情推理的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在脑海中具备相同的知识体系和问题解决经验。这个经验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既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也可以是其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靠直观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的时候,通过已经掌握的几何图形周长或者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推理。比如学生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知识时,已经熟悉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等,他们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采用割补法等多种解题思路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对不规则的图形面积提出解决方案。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全新的,但是老师已经在前期的教学中为学生讲授了相似的知识,为他们开展合情推理在“未知知识”和“已知知识”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使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由简到难的特点,能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注重合情推理过程,让学生借鉴其他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推理能力是老师的重要任务。老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密切关注其合情推理的过程,让学生模仿和借鉴推理思路,强化对推理思想的认知。比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老师可以采取类比推理的方式,先让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回顾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猜想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中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引领学生创设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学习情境,通过类比方法展开推理,让他们参考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推理方式进行计算圆柱体体积公式推理,为解决球体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四、合情演绎,让学生感受到合情推理的局限性

在数学老师进行3 的倍数的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受到2 的倍数和5 的倍数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去寻找个位数数字的特征表现,他们会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放弃只看个位数字判断能否被整除的定性思维,让其在学习中体会到类比推理存在的弊端。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老师一般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随后会通过举例——如(7+8)×6=7×6+8×6,让学生深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解题方式。但是要想列举全部的例子是困难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演绎推理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熟记和领悟(a+b)·c=a·c+b·c这个公式,从而形成解题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老师要在教学中让他们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老师要深刻理解合情推理的实际内容和授课方式,深入挖掘数学课本内容,让学生逐步形成合情推理的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合情课本体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谁的体积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