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记录单支持儿童的科学探究活动

2020-12-19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单的记录表科学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观察记录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观察与记录的吻合度,幼儿过程性生发内容的记录有效性,科学小实验记录表的价值和年龄特点如何凸显等存在困惑,如何引导儿童进行有效记录成为研讨话题。面对来自幼儿和老师的困惑,笔者围绕记录单的儿童立场、记录单设置适宜性判断、针对记录中问题的有效策略等三方面,打开科学探究活动幼儿记录的新思路,重构老师有效的支持策略。

设置科学记录单的初衷,是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不同的方式,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记录下来。帮助孩子主动建构科学经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观察和创造能力。

一、发现问题,归类梳理

关键词一:经验重复。由于老师对关键经验的概念模糊不清,设置的记录表内容存在盲目、无效的情况,系统性、科学性不强,从而使记录的有效性参差不齐。年龄特点不够凸显,材料探索记录方式雷同。

关键词二:儿童观。记录的目的是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儿童立场的深度学习,应从儿童感兴趣、认为重要的、需要做观察记录的内容着手。避免出现从老师立场出发的探究及观察记录。

二、聚焦问题,深度思考

观察记录单作为载体,承载幼儿已有的科学探究经验、已有的观察记录能力,在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问题—猜想—验证—结论—新问题)中,同伴间、师幼间相互分享、交流、探讨;科学探究连接着儿童的已知和新知(最近发展区),连接着幼儿探索行为与科学思维,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发展和深入。

(一)儿童立场在记录中的体现

1.记录的内容由老师设计走向师幼共同设计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活动。在测量桌子长度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桌子该用什么量—用同一种物品量—用尺量—测量方法的应用(裁剪桌布等)”几个阶段。在每个测量发展阶段,引导鼓励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整理自己的测量经验,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支持测量探索的深入发展。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师生共建的,老师引导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是“桌子有多长”和幼儿讨论探索中需要观察记录什么。师幼达成的共识是:“需要记录自己是用什么量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怎样(记录长度)。”

2.记录形式的选择走向儿童视角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泡泡”。提供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在记录单的设计上,采取幼儿最直观的图形法呈现:画上吹泡泡工具的形状,幼儿集体猜想记录,发现泡泡的秘密。在记录的过程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粘贴等适宜的形式。

3.便于幼儿参与的记录才是“真”记录

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根据年龄特点,记录单可放在不同高度、幼儿随手可拿的操作框。摒弃高于幼儿的视线范围、纯装饰性的悬挂记录单,多维利用墙面、柜面等空间,便于幼儿记录他们实验和操作过程,体现幼儿探索学习的痕迹。因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记录表是为达到教育目标,体现儿童立场。需要注意两点。

(1)幼儿为本,彰显年龄特点

3~6 岁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状态。因此,师幼共同设计记录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尽量做到简单、形象、直观,记录表中的材料图像应尽量和提供的实物相近,使幼儿一看就懂,尽量少出现文字符号。

(2)化繁为简,方便记录

不能所有的科学活动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无选择无目的地让幼儿记录。记录内容应该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点,幼儿能通过记录的方法,主动化解教学内容的难点。

(二)记录单设置适宜性判断

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多样,侧重点各有不同,所需要的记录单应着重体现其适宜性。正确做出记录单的适宜性判断很重要。《指南》可以帮助老师进行内容的价值判断。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每份实验材料都需要记录。日常司空见惯的小游戏、小实验并不需要记录,但孩子在探究时有了新发现时,老师应该在记录单里体现出这些新发现的留白或者思考,以便于幼儿持续探究。

记录的过程是幼儿探索、思考、发现的过程。需认真思考所提供的记录单的适宜性,设置相应科学有效的记录单,才能支持幼儿开展主动的、有深度的学习探究。因此在判断记录单的适宜性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引导性

鉴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设置的记录单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性。能引导幼儿根据记录单的提示,逐步完成自己的实验,并总结自己的实验发现。

2.层次性

层次性体现在,老师要根据本班幼儿不同的认知水平,投放相应的记录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动态性

投放的记录单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兴趣等因素不断地更新其记录单。保持记录单的动态更新,能让实验探究的挑战性不断加强,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

4.启发性

记录单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当下实验的发现式记录,更有着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和持续探究动力的作用。因此记录单的设置需考虑一定的启发性用途。记录单必须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实验的对象及记录方式。

三、追随儿童,构建支架

(一)问题导向,追根溯源

从幼儿观察记录中发现问题,审视自己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从日益稳固的儿童立场出发,促使老师更重视幼儿的记录,努力从记录的细节中寻找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价值点,以记录单这个小点,反推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组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跟进指导。

(二)善于发现,巧于思辨

通过对记录单的研讨与思考,老师在审视记录表时,能紧随幼儿的探索自然开展。从主观的给予转为旁敲侧击的“放手”,将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幼儿,保障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轻松、自由又充满挑战地进行深度观察操作与记录。

猜你喜欢

单的记录表科学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基层医院ICU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