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游课程资源 搭建儿童获得经验的桥梁

2020-12-19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年级组树叶经验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直接来源,也是课程实施的有效凭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想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大自然是活教材,我园尝试从秋游课程资源入手,通过三级课程资源地图的构建,为幼儿探究活动搭建适宜支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支持幼儿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从而提升教师课程意识,逐步优化园本课程。

一、开发资源——建构课程资源地图

(一)搜集——寻找课程资源,建构一级资源地图

为提高秋游活动对周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对各年龄段幼儿课程资源的适宜性,我们首先寻找、整理了幼儿园周边的可利用资源。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周边公园很多,这些公园大多面积大,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人文景观等等,交通也很便利,它们就构成了我们幼儿园的一级资源地图。

(二)发掘——审议课程资源,绘制二级资源地图

在一级资源地图基础上,各年级组进行了课程审议,根据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就一个地点挖掘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实地走访,再次审议研讨,年级组对相应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二次梳理,构成年级组的二级资源地图。

二、利用资源——搭建区域活动支架

(一)利用资源“做事情”

为进一步熟悉肖甸湖森林公园的资源,我们邀请导游姐姐来介绍。通过仔细查阅公园地图、聆听导游姐姐介绍,结合之前梳理的资源,老师们对肖甸湖公园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而后,我们发放小问号卡,了解幼儿对肖甸湖森林公园的已有经验以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再次进行梳理与精选。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对公园的植物相当感兴趣。肖甸湖森林公园本身就是一些稀有动植物的栖息地和保护地,可以从动植物和环保方向切入。大班幼儿能力相对较强,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也高,他们敢于挑战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或任务。因此我们初步预设了秋游当天的活动,主要有树叶信笺、竹海写生、湿地公园的树、环保小分队、草本大百科、水生植物大揭秘,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但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探究积极性极高,通过与这些资源互动,生成了许多其他活动,比如分享调查表、树叶贴画、树叶标本、树叶色卡、树叶燃烧啦、数竹节、竹子照片写生、遇见蚱蜢等等。

(二)利用资源“绘地图”

活动中,幼儿、教师或师幼一起尝试把资源、活动、感受、发现等绘制成班级的三级资源地图。他们以个性化的表征形式来体现探究活动轨迹,达到经验的共享与互生。幼儿利用资源“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经验的过程。从园级资源地图到年级组资源地图,再到班级资源地图,三级资源地图构成“层进式”的、立体式的课程资源支架,层层推进,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支撑,让幼儿经验看得见。

三、梳理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

(一)建构幼儿有益经验

活动后,我们进行深入回顾与分析。幼儿与各种资源积极互动,大胆探究,获得丰富的有益经验。

“树”资源:

寻找各种各样的树,通过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等途径发现树的多样性。

运用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树的秘密。

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发现竹子的不同特征。

回顾、描述调查、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树叶”资源:

寻找各种各样的树叶,通过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等途径发现落叶的多样性。

利用不同的工具、树叶,用剪、粘贴、添画等方法进行树叶创意活动,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会选取合适的树叶,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将树叶按照颜色渐变的规律排列,制作树叶色卡。

用放大镜进行聚光游戏,观察、发现放大镜下树叶燃烧的奇妙现象。

做出和表达自己的活动选择、计划和决定。

用树叶信笺表达对同伴的喜爱、祝福等。

“竹子”资源:

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发现竹子的不同特征。

会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及表现手法,表现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并能够表现细节。

“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资源:

会运用书籍、手机等工具查阅有关水生、草本植物的信息,了解有关知识。

寻找、观察水生、草本植物,认识其多样性。

运用简单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水生、草本植物的秘密。

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了解、发现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不同生长环境。

回顾、描述调查、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鸟类”资源:

会用望远镜等工具,对鸟类进行追踪观察。

号召、寻求伙伴加入观鸟游戏。

交流观鸟寻鸟过程中的发现。

知道保护鸟类的方法和环保知识。

会用多种材料、方式做环保标识,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昆虫”资源:

发现蚱蜢、蚂蚁等昆虫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发现蚱蜢自我保护的秘密:根据环境变化而变色。

要让课程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物质”形态的课程必须转化为“精神”形态的幼儿经验,就是要引导幼儿利用资源“学习”起来。要坚持“让幼儿行动”,构建真实的课程,支持幼儿拿资源“做事”,才有可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儿童的经验。

(二)提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

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并拓展的活动内容,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幼儿的学习是如此生动、如此活灵活现,原来课程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与幼儿一起拿资源“做事”,慢慢从“能用资源组织幼儿活动”达到“借助资源有意识地促成幼儿发展”的水平。

(三)优化3.0版本园本课程

课程运行依靠的就是资源。教师课程资源意识逐步提高,能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追随幼儿”建构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从而逐步优化我们的幼儿园园本课程3.0。

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经验的分享者。教师其实对不少资源也不熟悉,搜集、整理、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他们探索发现、直面问题、学有所得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与幼儿分享学习经验的伙伴,并以《指南》为引领,寻找幼儿行动与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和逻辑,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课程真正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年级组树叶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树叶的不同称呼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片树叶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年级组长负责制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