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活动中引导幼儿识别和表达情绪

2020-12-19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兔子生气绘本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幼儿的情绪发展对其能否适应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贯穿整个人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节情绪,如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等。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不懂事。可为什么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却只是暗自流泪呢?其实,这就体现了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

如何帮助幼儿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正确方式,也是新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职责。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如何在体验活动中引导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一、开辟“情绪墙”,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平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开心”或“不开心”,这是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最直接的认识。年龄小的孩子,更是会把这种相对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却有着千差万别的理由。每次幼儿“不开心”地来幼儿园前,十有八九是在家里被家长“教育”了一通,老师也会在接待他们来园的时候,收到家长的相关信息,这样,家长和幼儿都“不开心”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虽然这是负面的情绪反应,却也给了我们一个帮助孩子的机会。于是,我们在进入活动室的最显眼的位置,为孩子设置了“情绪墙”,墙上贴有孩子的照片,边上有表示“开心”或“不开心”的表情贴,幼儿入园后就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情,找到对应的情绪贴,贴到自己的照片下面。当老师观察到幼儿在情绪墙上的表情后,可以试着去和幼儿聊一聊。比如问问孩子:“今天什么事情这么开心?”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分享以后,用开心的口吻对孩子说:“听你这么一说,老师都和你一样开心哦!”也可以在孩子告诉你一件让他不开心的事情后,给他一个拥抱,并告诉他:“这件事听起来真的很难过,你想让老师陪着你吗?”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被关注,并且自己的情绪是能够被理解的。相信接下来他也能放下难过的情绪,开心地开启一天的生活。

二、阅读“情绪书”,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情绪

许多有所成就的智者都提到,自己在童年时期所获得的情绪体验对于成年后疏导自己的情绪特别有帮助。情绪的种类很多,幼儿还不能很清楚地认识这些情绪,不能认识自然也就做不到恰当表达。有什么方式可以让幼儿有机会体验并认识这些情绪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可的绘本图书就是非常好的载体。情绪绘本都会通过为幼儿呈现有关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常见的情绪状态,引导幼儿恰当地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长情绪知识,提升情绪能力。比如在阅读绘本《我不想生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书上那只生气的小兔子,看它的眼睛、嘴巴和鼻子是什么样子,再看脸变成了什么颜色。通过这些观察,让幼儿认识到这就是生气的情绪。随着进一步阅读图书,可以和幼儿一起找寻兔子生气的线索,引导幼儿在问题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理解兔子生气的理由。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假设:自己就是那只小兔子,如果自己生气了会怎么做?幼儿说出答案后,再一起来看小兔子的反应,当幼儿发现小兔子也会和自己一样那么生气,想要“喊出来”,他会理解兔子。以后,当他发现别人生气的时候,也会慢慢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生气,从而接纳同伴的情绪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绘本,诸如用《菲菲生气了》来缓解孩子的愤怒情绪;用《生气汤》来缓解孩子的烦躁情绪;用《两列小火车》来缓解孩子的孤单情绪;用《我好担心》来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还可以给孩子带去一本关于离别、忧伤、寻找勇气和给予安慰的故事《走过那条宽宽的河》,来缓解孩子的忧伤情绪。这些绘本,是幼儿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可以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成长。

三、做回“真自己”,指导幼儿寻找情绪的出口

情绪本身是一种自然的真情流露,并无优劣是非之分。许多事实表明,情绪丰富的人比情绪淡漠的人更智慧。所以,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情绪时,我们不应抑制,而应给予理解、接纳。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对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行为做出表扬,而对于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行为则会予以制止,这样就容易使部分孩子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而在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应该宣传新的观念,即“能够宣泄自己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因此,帮助孩子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寻找情绪的出口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当孩子正在开心地玩耍自己新得到的玩具时,别的小伙伴提出也要玩,孩子又不想和别人分享,这时,成人可以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不”。否则,如果他违心地与别人分享,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想想办法,能不能既能让自己继续玩新玩具,又不让好朋友特别失望。而如若孩子是那“被拒绝”的一方,我们则可以引导他想想办法,怎么让自己去做点别的事情,或者再努力尝试一下别的办法,从而获得玩新玩具的机会。这样一来,或许能使事件双方都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从而理解对方的做法,当然也能随之提高幼儿情绪的表达能力。

总之,不管是能够直接让别人看到的“情绪墙”上的表情图,还是需要仔细观察发现的“情绪书”中对情绪的理解提升,或是通过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寻找情绪表达的“真自己”,从小帮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一定能为帮助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小兔子生气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汤
小兔子的1天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