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分享行为及其教育对策

2020-12-19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实质性性行为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在幼儿的道德发展中,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尤为重要。而社会性行为中又包括了合作、分享等多个方面。其中,分享行为更是得到了许多教育者甚至许多家长的关注。分享行为是指幼儿主动自愿地与其他幼儿共同享用某一种资源的社会性行为。而幼儿具有多元的非分享行为与分享行为,其中行为表象背后都蕴含着幼儿特定的心理。

一、幼儿的非分享行为现状及原因

(一)非实质性分享行为

非实质性分享表现为幼儿不愿意进行真实的物质化的分享以及处于功利性奖励情况下的分享。具体表现为幼儿仅仅给他人闻、看、摸物品等,而不愿出现实质性物质的给予。

有很多因素导致了幼儿不愿与他人分享。其一,也是幼儿自身内部因素,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年幼儿童只具有“本我”和“自我”,而不具备遵循道德原则的“超我”。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也证明,2~7 岁的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判断事物的,他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不能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因此,幼儿不愿主动分享具有其自然的心理发生基础。

其二,出于利己为目的的分享,而非利他的分享,比如幼儿明白“我给弟弟吃了这个苹果,而明天妈妈会给我买更多”。

非实质性分享行为背后隐藏着幼儿自私的心理,幼儿所发出的表面的分享行为都是建立在自己更好利益的基础上,而非出于对他人有利为目的,因此,教育者如果任其发展,会影响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建构。

(二)被迫性分享行为

某些幼儿的分享是非幼儿自愿的分享,而是屈服于成人的要求所表现出的分享。幼儿被迫牺牲自身利益进行分享其实质也是一种非分享行为,有的家庭,一些家长刻意让幼儿进行一些分享行为,尽管此分享行为是违背了幼儿自身意愿的。如果长期处于这样“被强迫意志情况下的分享”,幼儿会产生“被剥夺感”,从而转化为在习得性无助心理下的“分享行为”。

(三)伪分享行为

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对于分享的概念没有明确把握,分享行为其实是一种利他行为。许多家长误把互惠互利和交换当成了分享,例如,他们会这样对幼儿说,“把你的糖果给某某某也吃几颗,你去他们家玩的时候他也会给你吃好多好吃的”,在不经意间就把错误的分享概念传输给了孩子。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把自己拥有的资源与他人共享了,但却不是利他行为,其本质是在进行交换,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伪分享”。

还有些“伪分享”是存有欺骗性和威逼利诱性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家长自己要求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但幼儿本身却表现出抗拒。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对幼儿进行威逼利诱甚至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或是做出一些承诺,而这些承诺往往是一些物质奖励,幼儿也并没有领悟到真正的分享的含义,没有这些奖励他们也就不会分享。

二、建构幼儿真诚分享行为的策略

幼儿的分享行为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幼儿的真诚的、出于自身意愿并产生真实利他意义的分享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通过趣味途径激发幼儿生成分享观念

观念影响着行为。例如,那些主动分享的幼儿,脑海中闪过的往往是“会和别人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样的语句,而那些不愿意分享的幼儿,脑海中就是“这是我的东西,他们想要的话可以自己去买”。这就说明了幼儿的分享观念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所以说成人可以把分享的观念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对分享行为价值的认知,这些潜移默化的方式同时也带有幼儿的趣味性。

例如,通过文学故事激发幼儿产生分享兴趣。许多绘本故事都生动地说明了分享的必要性以及分享的技能,家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与幼儿一起体验故事情境,在文学趣味的呼唤下,幼儿便会产生“试一试”的愿望。由此幼儿可能会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语词语句从而建立分享观念,从文学故事到分享行为,使之建立从认知观念到真实行为的真诚的分享行为。

(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养成真诚分享行为

家庭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

首先,家长要脱离担心“自家孩子吃亏”的心理误区,而去理解真实分享的丰富社会意义。其次,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成为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榜样。最后,家长要拓展家庭交往途径,帮助幼儿实践分享行为,获得利他行为产生之后的被社会亲纳的体验。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因素诸多,其中幼儿本身、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家长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让他们享受其中的快乐。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实质性性行为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证研究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放开非公机构价格是实质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