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实验性教学建构“做数学”模式

2020-12-19江苏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做数学实验性木棍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小学)

实验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潮,它强调用数学实验的方式,将学生有效带入数学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主探索、感知数学、感悟数学,在“做数学”中,实现数学的高效学习。那么,究竟如何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实验性教学呢?

一、自主设计,突出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实验性教学模式下,就是要对这种教学对位进行翻转,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改变原有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中操作性较强的章节,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把相关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简化的小地图,上面有一些道路和障碍物,问学生从地图左下角A点走到右上角B点,一共能有几种方案?如何用文字表述这些方案?有的学生用最简单的前进XX 百米左转等方式来进行标记,虽然能够在大体上描绘出前进路线,但遇到一些岔路口便有一些模糊不清。而有的学生把左右转的角度进行了标记,比如左转50米前进300米等,这样的方式显然就精确了很多,避免了一些可能的理解错误。之后,我再适时介入,把“北偏东”“南偏西”等一些常用的规范表达方式和表达逻辑给学生进行了介绍,在前面自主设计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本相关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数学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能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深化,让学生在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边玩边思,引入游戏实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有些枯燥的学科。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显然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在课堂上引入游戏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便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兴趣相互融合的最佳路径。

例如,“余数”是小学阶段比较基础的计算内容,其理解程度对后续学习的进展都有较大影响。在初教“余数”时,我发现学生对“余数”这个略微抽象概念没有特别理解,便引入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我发给每个学生9 根小木棍,让学生自由对这些木棍进行分组,每组的数量要相等。学生基本都是按3 根一组,分成了3 组,而有的学生按1 根一组,分成了9 组,但再也没有别的分组方式了。这时,我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木棍不能每4 根分成一组呢?学生经过简单的实验,发现按4 根一组的话,总会多出来1 根,这1 根无论加到哪一组,两组的数量都不会相等。这时,我就导入了“余数”的概念,这多出来的1 根木棍,就是余数,而分3 组之所以可以不多余木棍,是因为,9 是可以被3整除的,没有余数。经过这样一个游戏性的实验,学生立马就领会了余数的概念,在之后余数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

实验设计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在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投入、专注地聚焦到课堂中来,在游戏中思考、进步,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三、注重过程,讲究结构性

数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应当重视最终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逐步领会数学的相关知识,在探索中进步,而并不是在预设结果的情况下,仅仅是形式化地开展实验。

例如,在对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对转化关系进行死记硬背,记住了“10厘米=1分米”,却对这种长度单位没有概念。这时,我就开展了一个结构性的数学实验,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长度不等的布条和一些可以拼接在一起的1 厘米长的短棒,让学生测量自己手中布条的长度。有的学生用1厘米的短棒进行测量,最后把结果加总,结果发现不仅测量过程十分麻烦,测量出的结果还不准确。这时,有的学生就突发奇想,把10 根小短棒拼在一起,变成了一根1 分米的标准短棒,再用这根短棒去测量布条,就省事了许多,结果与布条的实际长度也十分接近。通过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实验,学生首先建立了对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具象认知,并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利用结构性的转化,感受到了两者长度上的差异和转化关系,在之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便能举一反三,轻松解决。

通过结构性的数学实验,学生往往能够在实验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具象化的认知,避免对数学知识的“死记硬背”,逐步搭建起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形成更具有体验性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学科素养。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数学实验的引入,便能很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近距离地与数学接触,在触摸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体验、知识和成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扎实地奠定学生的素养基础,通过数学实验的路径,便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切实回归。

猜你喜欢

做数学实验性木棍
木棍的长度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一根木棍
图形前线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