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教学研究的切入点

2020-12-19江苏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课文文本

◇(江苏: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教课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编者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条“教材编写建议”编写的。诚如叶圣陶在《谈语文教本》里所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也就是说,文本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要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透过教材这个点或线去开拓一个面,甚至去开拓一个立体的空间。主题式阅读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内容及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并围绕中心主题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的方式进行的阅读教学。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无疑是立足文本拓展阅读面、开拓阅读立体空间的有效途径。

苏教版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文质优美,其中不乏名家名篇,无论是单元的编排还是文本中的插图,甚至是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编者的编排意图。面对优秀的文本,无论是作者、题材、体裁,还是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于是,找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并以点带面,辐射开去,才能最终实现课堂、文本、教学的超越。

一、寻点切入,超越课堂

教材文本中可以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很多,但一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可见,在课堂上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就一定要找到符合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丰富知识的切入点。

(一)从文本的题材切入

小学课文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为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古往今来,同一题材的优秀作品可谓比比皆是。教师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文本题材入手,选择同样题材的文本,拓宽学生的眼界,超越课堂的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以同一题材为切入点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实现从一篇课文拓展到一组课文、由一个点拓展到一个面的超越。

(二)从文本的作者切入

教材中选入的作品,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还有些文章,虽然不是选自原著,也是编者根据原著精心改编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会忽略作者。其实,作者本身也是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实现课堂超越的切入点。部编版教材名家名篇不胜枚举,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认识一位作者,了解一种写法,实现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从文本的写法切入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有的是书信、诗歌体式,有的运用了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教这些写法上有特色的文章时,就可以抓住写法这个“切入点”,选择一些写法上与文本相似的课外文本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以熟悉的文本导入,能迅速引领学生走进特色文章,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四)从文本的主题切入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主题”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尽管新课程背景下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但文本都有它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思路明晰,还能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有深度。

(五)从文本训练点切入

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便能从课后练习中体会编者意图,找到文本训练点,如朗读训练、写段落提纲的训练等。抓住文本训练点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举一反三”,超越课堂训练。文本可以多元化解读,但切入文本的“点”要仔细斟酌,这个“点”应是直奔主题的,是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是有效达成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通过“点”的有效切入,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使阅读成为他们个性化的行为。

二、点面结合,超越文本

“点”的突破和“线”的明晰是为了“面”的呈现。一篇文章只有融入文学这个背景,才具有更为鲜活的生命力。部编版教材中的文章几乎都是选自名篇名著,这些文本仅仅是文学海洋中的一滴水,它为我们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寻找语文生活的“面”提供了切入口。在教学时,我们若能以此为切入点,点面结合,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就能超越文本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从课文切入

尽管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但它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实现点面结合,首先要立足文本。以文本中具体的点带动学生整个课外阅读的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教材中的“资料袋”,将素材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从单元切入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都有主题。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拓宽学生阅读的面。紧紧围绕主题,根据课文的单元安排将每个学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着单元主题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文本除了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其本身也可以是“点”,以此“点”切入,便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面,让学生认识“篇外篇”,读到“文外文”。

三、多点辐射,超越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材文本中可以选择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点”很多,这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它们,并且研读其中的关系,综合选择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内容,不留痕迹地融入主题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内课外,开展多点辐射的主题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阅读的也不仅仅是一本书籍,而是由这篇文章辐射开来的多部书籍。这样的多点辐射,已经超越了整个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将书本读厚,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位、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准确、有效地“切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一课一主题地感悟,一本一系列地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与教学的双超越。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